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5)
2023(9109)
2022(7312)
2021(6619)
2020(5634)
2019(12461)
2018(12155)
2017(24515)
2016(12995)
2015(14092)
2014(14044)
2013(14148)
2012(12746)
2011(10936)
2010(11112)
2009(10564)
2008(11118)
2007(10265)
2006(8874)
2005(8620)
作者
(37064)
(31040)
(30992)
(29245)
(20147)
(14927)
(14009)
(11810)
(11613)
(11322)
(10585)
(10509)
(10119)
(9896)
(9885)
(9450)
(9208)
(9126)
(8914)
(8762)
(7624)
(7571)
(7524)
(7214)
(7084)
(6875)
(6811)
(6789)
(6170)
(6162)
学科
(77620)
(73728)
企业(73728)
(61581)
经济(61504)
管理(58421)
方法(28398)
(25558)
业经(25423)
(20979)
财务(20972)
财务管理(20956)
(20894)
数学(20809)
数学方法(20696)
企业财务(20010)
技术(15861)
农业(15490)
(15467)
(13192)
(12522)
企业经济(12059)
中国(12050)
(11630)
经营(11552)
理论(11430)
(11298)
体制(10576)
技术管理(10517)
(10172)
机构
学院(194686)
大学(187987)
(87754)
经济(86314)
管理(83027)
理学(70846)
理学院(70280)
管理学(69609)
管理学院(69242)
研究(57592)
中国(50758)
(44832)
(38015)
财经(35281)
(33327)
(32100)
科学(31360)
(29958)
(28875)
中心(27029)
业大(26565)
经济学(26509)
农业(26224)
财经大学(26130)
商学(25521)
研究所(25301)
商学院(25298)
经济学院(24022)
(23637)
北京(23636)
基金
项目(120910)
科学(98344)
基金(91924)
研究(88436)
(78672)
国家(77941)
科学基金(69989)
社会(59491)
社会科(56697)
社会科学(56682)
基金项目(48571)
(47372)
自然(45710)
自然科(44751)
自然科学(44740)
自然科学基金(44078)
教育(39113)
(38058)
资助(37566)
编号(33823)
(32491)
(28939)
(27489)
重点(26214)
创新(26034)
成果(25396)
(25151)
(25042)
国家社会(24995)
(24856)
期刊
(101022)
经济(101022)
研究(57280)
(40872)
管理(36854)
中国(35379)
(31127)
科学(25589)
(25353)
金融(25353)
学报(24502)
农业(21169)
大学(19528)
财经(19373)
学学(19158)
业经(18597)
技术(17611)
(16613)
经济研究(15966)
(14160)
技术经济(12725)
问题(12692)
财会(12559)
商业(10901)
现代(10750)
(10491)
世界(10323)
教育(10281)
会计(9765)
经济管理(9524)
共检索到295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乔君   白俊   袁勋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企业自愿性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提高了发债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通过提升企业违约风险、引发债权人治理、市场监督等途径提高了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所处地区营商环境较好、机构持股较少及股票流动性较差的企业,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对企业自愿性业绩预告披露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市场的“刚性兑付”打破进程提供了政策依据,对完善“刚性兑付”打破后期市场机制,建立竞争中性、健康持续市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俊   乔君   吴爽  
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基于2008—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表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后,企业风险信息披露水平显著降低,这一负面影响在政府隐性担保能力较弱、地区金融资源较匮乏、信用评级较低以及无第三方担保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影响发债企业减少风险信息披露的内在机制是通过提高投资者负面情绪和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信息操纵动机实现的。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刚性兑付”打破后,企业减少风险信息披露虽然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但是会加剧资本市场异常波动,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因此,应着力完善债券风险对冲机制,构建市场化信用机制,并加强对企业文本信息的监管,缓解“刚性兑付”打破对市场造成的信用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旭梅  
企业债券发行兑付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江山支行邓旭梅1、企业求发,银行求兑。发债企业在申请发债时积极性很高,而在债券到期时却以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延迟划转兑付资金,造成兑付时银行求企业的不正常现象。2、还款计划不周,倒逼银行垫付资金。有些发债企业在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阳蓝  
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发行债券若到期即使无法归还也能靠政府或银行的刚性兑付按时还本付息,对于国有企业发行债券更是如此。然而,东北特钢自今年3月以来出现了连续9只债券违约事件,违约金额高达近58亿。最终,资不抵债的东北特钢只能进行破产重整。此事件在我国债券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将通过梳理东北特钢债券违约案例的一系列情况,从刚性兑付的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如何依靠自身避免债券违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阳蓝  
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发行债券若到期即使无法归还也能靠政府或银行的刚性兑付按时还本付息,对于国有企业发行债券更是如此。然而,东北特钢自今年3月以来出现了连续9只债券违约事件,违约金额高达近58亿。最终,资不抵债的东北特钢只能进行破产重整。此事件在我国债券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将通过梳理东北特钢债券违约案例的一系列情况,从刚性兑付的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如何依靠自身避免债券违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茹婷  彭方平  李维  王春丽  
本文结合债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数据,应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打破刚性兑付这一事件对中国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打破刚性兑付不仅没有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反而引起市场整体融资成本上升,且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具体来讲,打破刚性兑付使得低信用企业,特别是高风险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提高;而对高信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无法有效降低风险溢价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打破刚性兑付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不现实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彩  李晓慧  
伴随着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深化改革,企业自愿信息披露备受关注。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了同行自愿信息披露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同行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力原则,同行自愿披露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溢出效应通过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度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同行自愿披露与企业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在融资约束程度更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样本中更显著。但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相关性仅持续两期且影响系数逐渐变小,未来第三期同行自愿披露与企业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短期内同行自愿披露削弱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但长期来看,同行自愿披露的正外部性开始凸显,能够发挥一定治理作用。文章验证了随着时间变化,同行自愿披露的溢出效应由负外部性转变为正外部性的结论,不仅为落实新《证券法》制定细化的自愿信息披露政策制度提供实证依据,还为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峻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资管行业因存在"刚性兑付、监管套利、层层嵌套"等行业顽症被多方诟病。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许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在与监管层的捉迷藏游戏中,扮演着抵消货币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峻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资管行业因存在"刚性兑付、监管套利、层层嵌套"等行业顽症被多方诟病。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许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在与监管层的捉迷藏游戏中,扮演着抵消货币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易志高  张烨  
信息披露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和健康发展,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特征和制度环境对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较少考察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借助同伴效应的分析逻辑,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为样本,对自愿披露同伴效应的形成机制、情境因素及经济后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且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高、对外融资依赖强的企业更易受到同伴披露行为的影响;此外,基于同伴效应的信息披露行为,可以提升个体企业的未来价值。本文不仅为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提供一种新解释,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管理能力,对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珊  
违约债券总体情况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9月10日,我国债券市场公司信用债(未包含ABS、ABN、境外发行债券)违约主体共有158户,涉及违约债券共394只,发行债券票面金额合计3270.06亿元,违约金额合计2831.50亿元;上述违约主体发行的,尚未到期、未约定交叉违约条款\实际上大概率也将违约的债券还有50只,剩余债券本金合计541.86亿元。未来三年债券市场违约压力仍较大。截至2019年9月10日,有72户违约主体对债券进行了全部或部分兑付,兑付总金额合计607.98亿元,其中全额兑付的违约主体64户、违约债券85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贵春  
作为债务凭证,债券的"刚性兑付"应当被理解为发行人、担保人对债券持有人所负有的债券本息偿付义务。"打破刚性兑付"命题所要矫正的是行政力量过分介入的非市场化风险处置行为。以市场化为基本导向的债券信用风险处置应以保护投资者为重,以法制化作为基本支撑,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介入。目前《证券法》修订草案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缺失,有必要通过明确界定"债券"涵义和范围、强化不同市场主体的职责、建立市场化的风险保障基金以及厘清监管机构的职责等措施加以改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慧  别晓彬  
一、引言2011年4月,由恒丰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4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5.8%"的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当时,证券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对山东海龙的主体评级为A+级,对"11海龙CP01"的债券评级为A-1。当月,山东海龙即相继发布了2010年报业绩预亏、违规担保等公告;接下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恶化,山东海龙濒临破产。联合资信将其信用评级频频降级以警示风险,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公司的主体评级由A+被降至CCC级,债券评级也被降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婵   伦妙兴   郎东梅  
文章以2012—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供应商-客户地理距离衡量客户获取供应商企业信息的成本,考察客户地理距离对企业管理层业绩预告自愿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地理距离越小,企业自愿披露的管理层业绩预告越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客户集中度高和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中,客户地理距离与企业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频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兵  何彦霖  邱少春  
刚性兑付是非保本型金融产品出现风险后,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的金融机构事后对投资者利益的兜底处理,其本质是投资者负盈不负亏、收益和风险不对等的投资软预算约束。在投资者的软预算约束动机明确的前提下,软预算约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动态承诺不一致,对投资者提出的刚性兑付要求予以支持。刚性兑付是由投资者(软预算约束体)和金融机构(软预算约束支持体)“合力”造成的,是在现有信息结构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因此,改变软预算约束动机产生的环境,打破刚性兑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预算约束强度并不是越硬越好,刚性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