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2)
- 2023(10688)
- 2022(8542)
- 2021(7700)
- 2020(6325)
- 2019(13825)
- 2018(13517)
- 2017(26227)
- 2016(14025)
- 2015(15507)
- 2014(15003)
- 2013(14159)
- 2012(12498)
- 2011(10691)
- 2010(11076)
- 2009(11023)
- 2008(10388)
- 2007(9478)
- 2006(8625)
- 2005(8319)
- 学科
- 济(48763)
- 经济(48696)
- 管理(45651)
- 业(42511)
- 企(36021)
- 企业(36021)
- 融(26843)
- 金融(26842)
- 财(25454)
- 银(24766)
- 银行(24760)
- 中国(24494)
- 行(23769)
- 务(16989)
- 财务(16943)
- 财务管理(16897)
- 农(16726)
- 企业财务(16172)
- 制(15903)
- 方法(15709)
- 业经(14498)
- 地方(13767)
- 数学(13168)
- 数学方法(12963)
- 农业(11446)
- 中国金融(11172)
- 体(10470)
- 理论(9195)
- 贸(9144)
- 贸易(9131)
- 机构
- 学院(182491)
- 大学(177319)
- 济(74711)
- 经济(73006)
- 管理(65889)
- 研究(58288)
- 理学(54911)
- 中国(54490)
- 理学院(54416)
- 管理学(53447)
- 管理学院(53128)
- 财(44103)
- 京(36381)
- 财经(32568)
- 科学(31652)
- 中心(29949)
- 经(29244)
- 江(29241)
- 所(28724)
- 农(25102)
- 研究所(24833)
- 州(24581)
- 经济学(24141)
- 财经大学(23961)
- 银(23709)
- 北京(23110)
- 银行(22851)
- 范(22677)
- 师范(22479)
- 融(22222)
- 基金
- 项目(110769)
- 研究(87655)
- 科学(87241)
- 基金(78849)
- 家(66099)
- 国家(65489)
- 科学基金(57057)
- 社会(56304)
- 社会科(53469)
- 社会科学(53455)
- 省(44838)
- 基金项目(40622)
- 教育(39809)
- 编号(37442)
- 划(35966)
- 自然(33212)
- 自然科(32465)
- 自然科学(32460)
- 成果(32025)
- 资助(31917)
- 自然科学基金(31867)
- 课题(26027)
- 重点(25101)
- 发(24979)
- 性(24354)
- 创(23809)
- 项目编号(23711)
- 部(23657)
- 国家社会(23247)
- 年(22757)
共检索到298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鲁玉秀
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化融资的步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从"债务融资"到"债券融资"的过渡期,如何消化吸收大量的存量债务,以及如何规范化管理债券融资,做好存量债务置换,避免形成投资冲动下的更大负债,是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从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市场"化债券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投资等方面着手,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存量债务 债务置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訸
文章梳理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态转变的过程,以2015年新预算法的颁布为分界点,通过规定地方政府增量债务的具体形态以及发行置换债券对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转换,实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券化。文章进一步从债务人地方政府和主要债权人商业银行的角度,阐述了债务债券化机制的经济效果。文章最后对债务债券化进程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债券化 双赢效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娟娟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如分税制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物品供给,发展型财税政策的实施等,使其面临严峻的财政压力,债务融资成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但过度负债、缺乏制度性的设计、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等问题日益突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应包括地方债务的显性化与透明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规范和完善融资平台建设,探索地方债的发行等。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债务融资 融资平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课题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琳
随着近年来对财政风险的日益关注 ,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风险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认为 ,我国现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种种缺陷 ,是造成这一风险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必须及时加以规范和完善
关键词:
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管理 地方公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力 张自力
韩国地方政府自治改革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成为促进该国市政债务市场发展的直接原因。韩国中央政府长期以来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对该市场巨大的影响与控制力。债务融资渠道单一、大量“隐性债务”支付风险、监控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和破产保护机制缺失等问题在现阶段仍然困扰着市场的顺利发展。韩国的实践经验对规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市场建设给予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奋义 苗锋
本文从我国财政体制演化入手 ,论述了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必要性 ,重点对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我国地方债券融资初期应定位为市政建设债券 ,并在发行的实践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 1)建立和完善市政债券监管体制 ;( 2 )完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硬化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市场约束 ;( 3 )推进市政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融资 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平 申建文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国际融资的一个分析框架,即四位一体的债券国际融资机制。首先,诠释人民币国际化与地方政府债券国际融资的良性关系。其次,对国际融资逐步改善的国内外条件进行阐述分析。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中国债券国际融资市场地址选择方案。最后,设计出操作性强的国际债券融资体系,具体覆盖发行主体选择、期限设置、产品种类、利率水平、增强流动性等。该分析框架将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国际融资用金融的前沿发展视野来分析,克服既有学者将该课题仅在财政体制领域考察的局限,尝试进行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婷
一、概述(一)经济背景国家审计署在2009年公布的《对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情况》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大、形成时间长,历史遗留债务负担仍比较重。总体而言地方财政和政府性债务管理还不够严格和规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平均占一半以上。这些地区共有各级融资平台公司307家,其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占省、市、县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的44.07%、71.36%和78.05%,余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从长期来看,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更容易监管、更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隐性债务显性化,是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立
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必须及早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债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 ,将债务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为此 ,要根据经常性债务与建设性债务分类治理、债务存量和增量分流解决的思路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县乡两级政府债务以经常性债务为主 ,通过调整事权财权、划分支出结构、控制经费开支等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省市两级以建设性债务为主 ,难以通过增收节支方法得以解决 ,必须开辟新的替代性融资渠道 ,其中发行地方市政债券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新途径。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付莉 王訸
与2000年左右国有企业债务处置不同的是,本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处置采取了首先进行债券化的方式,这是我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项创新。本文的目的是对这项创新应用进行理论解释,着重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能否促进社会福利提高?本文首先对Qian和Roland(1998)的预算约束模型进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积极程度及地方政府破产成本等因素,通过一个多期局部均衡模型,探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预算约束规则与社会总福利的关系。我们发现:硬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大于软约束条件;硬约束条件下的社会总福利大于软约束条件,而对于硬约束内部分类,本文区分了一般硬约束与严格硬约束,两种情况下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与地方政府税收、政府积极程度、土地禀赋等因素有关;引入地方政府的破产成本之后,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而引发极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在经济新常态与房价滞涨时期,一般硬约束而非严格硬约束可能是地方政府防范破产成本发生的最优选择,这也与财政部近期开始允许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可用于偿还存量债券债务的政策实践相一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上坤 文雯 江韫瑶
探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上市企业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越高;(2)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地方政府“显性扶持”和“隐性担保”行为作用于债券信用利差;(3)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提升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违约风险高以及位于政府干预较强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4)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高,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越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政策会削弱地方政府债务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提升作用。本文从债券信用利差角度,系统地探索了地方政府债务挤出企业信贷资源的影响和机制,对于全面理解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启示,研究结论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