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9)
- 2023(14249)
- 2022(12435)
- 2021(11693)
- 2020(9780)
- 2019(22305)
- 2018(21976)
- 2017(43079)
- 2016(23594)
- 2015(26116)
- 2014(25892)
- 2013(25558)
- 2012(23540)
- 2011(21282)
- 2010(20943)
- 2009(19048)
- 2008(18575)
- 2007(16130)
- 2006(14127)
- 2005(12289)
- 学科
- 济(87766)
- 经济(87669)
- 管理(67491)
- 业(64366)
- 企(52938)
- 企业(52938)
- 方法(42110)
- 数学(37027)
- 数学方法(36609)
- 农(25075)
- 财(24539)
- 中国(22775)
- 学(19676)
- 业经(19577)
- 贸(18553)
- 贸易(18548)
- 易(18064)
- 地方(17235)
- 农业(16662)
- 制(15819)
- 务(15689)
- 财务(15625)
- 财务管理(15602)
- 企业财务(14815)
- 技术(14249)
- 理论(14247)
- 环境(14136)
- 银(13906)
- 银行(13843)
- 和(13642)
- 机构
- 大学(330621)
- 学院(329662)
- 管理(131723)
- 济(130346)
- 经济(127534)
- 理学(114717)
- 理学院(113477)
- 研究(111702)
- 管理学(111512)
- 管理学院(110947)
- 中国(83334)
- 科学(71044)
- 京(69570)
- 财(60346)
- 农(59201)
- 所(56925)
- 业大(53427)
- 研究所(52150)
- 中心(50388)
- 财经(48345)
- 江(46925)
- 农业(46896)
- 经(44070)
- 北京(43843)
- 范(42006)
- 师范(41514)
- 院(40154)
- 州(38303)
- 经济学(38277)
- 财经大学(36088)
- 基金
- 项目(230241)
- 科学(179448)
- 基金(166844)
- 研究(164026)
- 家(147209)
- 国家(145981)
- 科学基金(124273)
- 社会(102127)
- 社会科(96803)
- 社会科学(96779)
- 省(89654)
- 基金项目(89014)
- 自然(83432)
- 自然科(81432)
- 自然科学(81408)
- 自然科学基金(79933)
- 划(76336)
- 教育(74757)
- 资助(69186)
- 编号(66637)
- 成果(53271)
- 重点(51397)
- 部(50334)
- 发(48499)
- 创(47789)
- 课题(45528)
- 创新(44545)
- 科研(44448)
- 计划(42826)
- 教育部(42678)
- 期刊
- 济(137703)
- 经济(137703)
- 研究(96169)
- 中国(58464)
- 学报(57350)
- 农(52890)
- 科学(50195)
- 管理(46030)
- 财(44342)
- 大学(42308)
- 学学(40210)
- 农业(36353)
- 教育(33139)
- 融(32735)
- 金融(32735)
- 技术(26087)
- 业经(23211)
- 财经(22962)
- 经济研究(22745)
- 经(19449)
- 业(18139)
- 问题(17866)
- 科技(16927)
- 理论(16276)
- 图书(15938)
- 版(15867)
- 技术经济(15322)
- 业大(15110)
- 实践(14987)
- 践(14987)
共检索到472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捷
"债市风暴"让我们对代持有了很多负面看法。然而,债券代持实质就是债券回购,属于正常交易的范畴。代持行为本身对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和完善债券市场也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我们不应当全盘否定,而应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
债券代持 货币政策 流动性 传导 效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赜 冯时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而将信用利差分解为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分别研究货币政策利率对这两部分的传导效应,并分析了当前利率传导中的扭曲及其原因。本文认为,我国信用利差与货币政策利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性,其机制原因是信用利差主要反映了流动性溢价因素;同时货币政策利率对信用利差的传导存在跨市场差异。为了更好地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应有序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推动跨市场的制度统一,尽快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用利差 利率传导 债券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综述,以期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其中研究视角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内涵及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债券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三方面展开;研究方法从宏观计量模型和微观计量模型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
债券市场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研究视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玉伟 任颋
货币政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体现了政策传导效率以及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深入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强化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途径,提高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将债券信用利差分为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分析货币政策对二者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越宽松,各等级债券的信用利差越低;我国债券信用利差中流动性风险溢价较高,虽然货币政策同时显著影响债券流动性风险溢价和信用风险溢价,但对于低评级债券,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溢价影响较强而对信用风险溢价影响较低。在信用债较强的兑付预期下,我国债券信用利差更多体现的是流动性风险溢价,而不是信用风险溢价,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效应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注重货币政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降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预期等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用利差 债券市场 流动性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邹文理 梁楚亨 王曦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发现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收益率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熊市行情下对债券市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牛市行情下对债券市场不存在显著影响;而且中国债券市场在牛市区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1个月,在熊市区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7个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安国俊 刘劲松 刘晓萍
今年以来,央行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及种类以加强宏观调控。该文认为,价格型政策更多影响的是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水平,由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的存在,下半年仍有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同时利率上升会凸现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对此,可考虑适时恢复国债期货交易,以及适时推出指数联结债券;商业银行应提高衍生品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
加息 国债期货交易 指数联结债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饶含
本文基于我国监管政策和金融机构异质性特征,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债券融资能力提升将产生以下效果:第一,使中小银行能够通过同业交易渠道,向大型银行借取更多低成本资金。第二,提高了银行向非银行部门主动融资的能力,从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并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供应更多抵押资产。第三,提高单个银行利用整个银行系统的信贷资产价值来补充资本的能力。这些效应共同降低了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准备金抵押品成本和资本成本,以及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监管引致成本,同时还向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抵押品,最终会提高货币政策影响各类信贷规模的能力,并降低银行异质性和资本消耗率对信贷结构的扭曲程度。但同时,这些效应也会因改变银行的信贷偏好而产生新的扭曲效应,并且还会提高金融机构间的债务互联性,因此会增加一些新的宏观金融风险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鸿玲 柴鹏
文章以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为出发点,结合当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转变,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代理变量,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当前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已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静
随着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两阶段出发,尝试着建立了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基本理论框架,接着重点分析了债券市场、商业银行行为及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债券市场 货币政策传导 商业银行行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圣义
债券市场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影响时间不同。该文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与债券行情走势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短期利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债券市场 利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中文
文章用计量方法首先从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展开分析,进一步研究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国债收益率与宏观经济指标变量存在相关性,即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能性;后续又把国债收益率曲线潜在因素和各指标间变动机制展现出来,证明了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测性
关键词:
国债收益率 货币政策 中介指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爱民 单俊辉
文章利用2006年3月到2015年4月中债指数数据,对4种不同等级企业债券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比较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廓清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货币渠道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强于信贷渠道,货币渠道通过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三种媒介作用于企业,信贷渠道只通过信贷额度一种方式影响企业;(2)同时信贷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在债券与贷款之间的资产配置,进而弱化信贷政策的作用;(3)债券的净供给使得信用利差扩大,作用强度与债券净供给量成正比,但对aa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用利差 传导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债券市场的杠杆会加剧债券价格的波动,而债券自身的杠杆属性也会作用于债券信用利差,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效应。文章基于债券交易的微观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债券质押率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质押属性显著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质押率越高则债券信用利差越低,债券的质押属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同时债券质押属性导致货币政策对债券信用利差具有非对称性影响,对于高换手率债券,质押率对货币政策有着更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特定情形下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风险。因此,债券质押率是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和实施审慎监管的重要考察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强对金融机构杠杆的协同监测,提升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质押率 债券信用利差 债券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债券市场的杠杆会加剧债券价格的波动,而债券自身的杠杆属性也会作用于债券信用利差,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效应。文章基于债券交易的微观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债券质押率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质押属性显著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质押率越高则债券信用利差越低,债券的质押属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同时债券质押属性导致货币政策对债券信用利差具有非对称性影响,对于高换手率债券,质押率对货币政策有着更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特定情形下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风险。因此,债券质押率是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和实施审慎监管的重要考察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强对金融机构杠杆的协同监测,提升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质押率 债券信用利差 债券市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类承曜 白剑秋 李戎
本文基于中国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和流动性负反馈循环理论,利用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这一准自然实验,以及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日度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ARIMAX模型,探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债券市场风险,阻止下跌趋势蔓延方面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本文发现,一方面,扩容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收益率,提振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和活跃度,进而遏制了负反馈机制下的“损失螺旋”;另一方面,扩容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宏观流动性向下传导,优化了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总量和结构,进而遏制了负反馈机制下的“保证金螺旋”蔓延。这一结论解释了“中国化”制度背景下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的内涵逻辑,增添了金融市场渠道传导的实证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带来一些启示:作为市场最后的流动性提供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充分利用以抵押品为基础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特定局部风险时的准确和高效特点,通过灵活调整质押率更好地稳定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