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7)
2023(8692)
2022(7247)
2021(6556)
2020(5622)
2019(12330)
2018(11838)
2017(22851)
2016(12377)
2015(13372)
2014(12878)
2013(12730)
2012(11581)
2011(10422)
2010(10290)
2009(9690)
2008(10034)
2007(8821)
2006(7589)
2005(6861)
作者
(37848)
(31582)
(31542)
(29690)
(20361)
(15191)
(14111)
(12301)
(12133)
(11153)
(10967)
(10630)
(10082)
(10007)
(9796)
(9731)
(9524)
(9423)
(9186)
(9129)
(7974)
(7824)
(7435)
(7337)
(7221)
(7073)
(6945)
(6656)
(6246)
(6236)
学科
(46168)
经济(46101)
(39844)
管理(38209)
(31755)
企业(31755)
方法(24188)
数学(21315)
数学方法(21126)
(16193)
中国(12791)
(11929)
(11825)
财务(11820)
财务管理(11800)
企业财务(11341)
(11274)
(11242)
银行(11199)
(10896)
保险(10805)
(10727)
业经(10420)
(10410)
(10240)
贸易(10237)
(10107)
金融(10106)
(10002)
农业(8118)
机构
大学(183120)
学院(179991)
(73108)
经济(71801)
管理(71127)
理学(62243)
理学院(61574)
管理学(60471)
管理学院(60173)
研究(58607)
中国(48939)
科学(37571)
(37160)
(37041)
(36378)
业大(30544)
(30287)
财经(30096)
农业(29241)
研究所(27869)
(27582)
中心(27148)
(25582)
经济学(23137)
财经大学(22914)
北京(22797)
经济学院(21186)
(20649)
(20543)
师范(20274)
基金
项目(125950)
科学(99772)
基金(96158)
(86676)
国家(85997)
研究(83391)
科学基金(73568)
社会(56125)
社会科(53224)
社会科学(53208)
基金项目(51442)
自然(50894)
自然科(49789)
自然科学(49770)
自然科学基金(48984)
(46980)
(41119)
资助(38936)
教育(37766)
编号(30686)
重点(28408)
(28243)
(26296)
科研(25204)
(24834)
计划(24833)
创新(24646)
教育部(24091)
国家社会(24008)
成果(23571)
期刊
(71319)
经济(71319)
研究(50208)
学报(35024)
(30807)
科学(30569)
中国(30015)
(29038)
大学(25528)
学学(24834)
(24360)
金融(24360)
管理(23606)
农业(20052)
财经(15211)
(12658)
经济研究(12436)
业经(11303)
(10998)
技术(10796)
(10126)
教育(10114)
问题(9426)
业大(9339)
理论(8709)
商业(8445)
技术经济(8320)
财会(8162)
科技(8135)
农业大学(7978)
共检索到25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金清  薛亮  
债券的价值是由债券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然而,同一债券在不同的投资者手中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却不同。如果从投资者角度衡量某债券的投资价值,则发现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债券的投资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通过分析债券的可交易性对债券价值的影响,发现债券的理论价值与投资价值各自对债券收益率敏感程度有所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建忠  
本章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传统金融市场理论与银行间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作者试图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银行间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实证分析仅局限于银行间现券交易。实证结果显示,银行间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最后,论文引入行为因子,对传统债券定价模型进行修正。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宋迎春  
一、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特点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即"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在国内资本市场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纪南   顾银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腊发,周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建锋  
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在债券市场上赢得了广泛关注,市场主体对此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作为债券交易方式的创新,债券远期交易对于深化债券市场改革、推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利率市场化建设等均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伟芳  
我国的债券市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债券品种的逐渐完善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已成为投资者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因此,当前对债券市场中的利率风险进行衡量与规避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分析了债券投资中利率风险规避的基本工具——久期与凸性,并对久期与凸性的特性与运用进行分析,帮助投资者对这两种工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辉  杨丰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金融系统中所蕴含的各类风险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债券定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金融系统呈现日趋明显的复杂性和紧耦合性特征,强化了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等风险间的互动,债券定价也深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公司债市场中,信用风险均是影响债券定价的重要因素,但是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有所不同。因此,与发达国家所需做的防止金融创新过度等工作相对应,我国仍应坚持适度创新的方向,通过金融创新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构建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机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小腊  
银行间市场债券远期业务的推出,对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市场纵深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结合债券远期业务本身的特性和国内债券市场的客观实际,目前我国开展债券远期业务还存在着一定风险,该文描述了这些风险的产生根源,并从宏观监管和微观内控两个层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聪  张宗新  
特质风险向债券市场传递风险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债券定价逻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本文选取交易所公司债数据,从投资者信息挖掘行为和非理性交易行为出发,研究债券特质风险对信用利差的传导效应与传导机制,并从违约视角探索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原因,同时分析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债券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特质风险会通过信息挖掘机制和噪声交易机制影响信用利差,且以噪声交易机制为主;违约事件引致了更多噪声交易,是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发行人的股票上市或国企背景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有效抑制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而债券的低评级或短期限特征则会引发投资者的抛售行为,进而放大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芦彩梅  苏丹华  
为解释"信用价差之谜",学者们对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是债券信用价差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鲜有文章从这两种风险交互关系的角度研究对信用价差的影响。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中国公司债券的面板数据,利用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从发行期限、信用等级和所属行业等角度对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加入流动性风险因素与结构化模型结果相比较,检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对信用价差的交互作用是否仍然显著,得出稳定的结论。结果表明,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本文为我国公司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做补充,为解释"信用价差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珂  邓可欣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传统的基于单券的投资交易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多元化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顺势而为,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利差交易服务,支持由两元化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顺势而为,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利差交易服务,支持由两支不同债券组合的产品交易,并实现跨交易机制之间的联动,为市场成员提供了更加丰富、高效、精准的投资组合管理和策略交易工具。文章重点介绍利差交易原理、相关产品及交易机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欣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鸿涛  
政府监管与自律组织监管构成美国场外债券市场监管的基本框架,场外债券二级市场监管也在这一框架下运行,其核心问题是债券交易监管。我国银行间债券二级市场监管权力分割严重,监管成本高且效率低;自律组织监管近乎处于缺失状态。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场外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监管经验,统一与重塑政府监管主体,强化与突出银行间债市的自律组织监管功能,构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双重监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