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8)
- 2023(1785)
- 2022(1533)
- 2021(1507)
- 2020(1307)
- 2019(3039)
- 2018(3201)
- 2017(5243)
- 2016(3437)
- 2015(4103)
- 2014(4319)
- 2013(3853)
- 2012(3651)
- 2011(3364)
- 2010(3729)
- 2009(2883)
- 2008(2836)
- 2007(2500)
- 2006(2186)
- 2005(2006)
- 学科
- 济(6553)
- 经济(6544)
- 管理(5920)
- 业(5387)
- 教学(4674)
- 中国(4581)
- 理论(4528)
- 教育(4506)
- 企(4056)
- 企业(4056)
- 学法(3408)
- 教学法(3408)
- 农(3122)
- 学理(3109)
- 学理论(3109)
- 财(2646)
- 制(2405)
- 研究(2366)
- 银(2336)
- 银行(2325)
- 行(2207)
- 学(2089)
- 融(2064)
- 金融(2064)
- 农业(2048)
- 技术(2010)
- 学校(1955)
- 地方(1882)
- 贸(1738)
- 贸易(1738)
- 机构
- 学院(41294)
- 大学(38901)
- 研究(14809)
- 济(11542)
- 经济(11086)
- 中国(10632)
- 管理(10503)
- 科学(8864)
- 京(8773)
- 职业(8732)
- 技术(8655)
- 理学(8255)
- 江(8152)
- 理学院(8101)
- 所(7954)
- 范(7899)
- 管理学(7829)
- 师范(7819)
- 农(7789)
- 管理学院(7750)
- 教育(7390)
- 研究所(6973)
- 财(6932)
- 中心(6544)
- 州(6362)
- 职业技术(6195)
- 农业(5964)
- 技术学院(5942)
- 业大(5906)
- 师范大学(5806)
共检索到73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茂林
新加坡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困境同我国职业教育"后示范"面临的产能过剩、经济L型新常态处境相似。因此,新加坡职教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中,宏观和微观上呈现的拔尖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对我们示范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后,为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智能化新常态,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急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力的世界一流工匠,以"中国创造"新技术,铸造"中国制造"新品牌,从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到驱动世界经济发展。为此,就需要我国职教发展对接地方经济的产业学院,通过推行新加坡的"双轨制度",实施"工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珂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一支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重要职能。当前,一些体制性因素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大国工匠的制度化培养。借鉴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世界工业强国的成熟经验,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搭建教育"立交桥"、改善技能人才待遇等方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优化培养大国工匠的制度环境,让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伟才 李东航
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国际先进职教和行业标准为引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国际先进工作流程、岗位标准和技能培养理念融入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构建管理高层协调组、中层领导组和基层运行组三级校企协同服务"一带一路"协调机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少华 胡春亮 王红彬
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现代制造业的内在支撑,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德国工匠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基于特色职教课程之上。借鉴德国职教课程的经验,高职院校应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关涉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团队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 课程改革 德国 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连森
本文探讨了德国工匠精神的新教伦理起源和日本工匠精神与"职人"文化的关联。在分析借鉴两国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形塑我国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凝聚社会价值共识,重塑职业价值体系;其次要塑造工人职业共同体,形成稳定的工匠精神载体;再次要超越功利主义精神,净化社会浮躁之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沙红
新加坡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为其主要经济活动的城市国家,无论其建国还是办大学,皆迟于我国。然而,研究表明,新加坡经济发展业绩之赢得亚洲“四小龙”的美誉,乃是与其教育的普及特别是高等教育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探究新加坡大学发展与创新,对正处于科学发展与协调发展阶段的我国,不无可供借鉴、学习之处。笔者根据在新加坡学习一年的初浅体验,尝试对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情况加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作些分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关键词:
新加坡 大学 发展 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闲 董博 房至德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使得中国建立离岸保险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其离岸保险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亚洲重要的离岸保险中心,也是新加坡重要的金融支柱和市场业务。新加坡的经验可为中国发展离岸保险业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验典型。文章由新加坡离岸保险的市场数据和监管政策入手,分析了新加坡成为区域离岸保险中心的原因,并结合对上海、深圳等金融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新加坡的优势比较分析,为建立中国第一个离岸保险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国力
新加坡土地管理在机构设置、规划引导、法治保障、出让模式、集约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体系,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我国应学习借鉴新加坡土地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经验,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
关键词:
新加坡 土地管理 动态调整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兵 鞠秋萍 李维纳
新加坡作为东盟中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介绍新加坡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法律制度建设及当前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应用情况,反映出新加坡内部审计的状况及未来方向,据此分析新加坡内部审计的发展为我国内部审计提供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新加坡 职业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丽颖 曾茂林
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和工业智能化特征,提出了规模化培养"大国工匠"需求;从职业教育供给侧缺乏技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看,需要新增拔尖技术硕士教育。它既不同于专业硕士教育,更是对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的超越。根据技术精英培养需要选拔技术能手,由技术硕士培养单位牵头,联合技术研发中心、骨干企业、专业镇等组成职教集团,实施硕士层次技术拔尖和研发实训。最终形成学校主导理论课,企业负责技术拔尖实训课,技术研发中心专家引领技术创新的三维课程体系。由三维导师小组分段结合,开设出"理-实"一体化双线课程,逐级提升学生拔尖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为我国技术强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马睿智
基于黄炎培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终极目标,从3个方面论述了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要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二要契合社会共性需要,践行"社会化"办学;三要呼唤"敬业乐群"职业道德的回归,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因此,办好职业教育应当在微观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宏观上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个性 共性 工匠精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锋
根据"工匠精神"中"道技合一"的核心要义,阐述了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对当下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特殊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企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的现象,分析了其校企文化冲突的原因,指出"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二者的利益契合点,应当以此推进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和质量评价等视角给出了基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营 雷忠良
当代工匠精神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时代特征,其内涵应包含知识、能力、素质、文化四方面要素。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中面临工匠精神的认同度不足、工匠精神的研究不够深入、工匠精神培养的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应进一步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明确工匠精神实质;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拓宽工匠精神培养渠道;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拓展工匠精神培养手段;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推动工匠人文精神的前置培养。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左芊
从国际职业教育的横向比较看,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既独具特色,又有其共通之处。从美国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看,在历经百多年发展的积淀上,目前已形成公开公平公正招聘和资格认证程序结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结合、兼职教师为主与专职教师为辅结合、教师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的师资培养特色。要深入总结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经验,借鉴其有益做法和培养机制,坚持以问题导向与发展需求为指引,着力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策法规、规范职业教育教师聘用标准、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师资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