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9)
- 2023(1923)
- 2022(1594)
- 2021(1315)
- 2020(1091)
- 2019(2390)
- 2018(2403)
- 2017(4315)
- 2016(2209)
- 2015(2453)
- 2014(2308)
- 2013(2198)
- 2012(1930)
- 2011(1762)
- 2010(1656)
- 2009(1662)
- 2008(1646)
- 2007(1420)
- 2006(1192)
- 2005(1159)
- 学科
- 济(9353)
- 经济(9340)
- 管理(9007)
- 业(7438)
- 企(6618)
- 企业(6618)
- 地方(3379)
- 技术(3206)
- 方法(2591)
- 技术管理(2584)
- 中国(2575)
- 制(2390)
- 业经(2383)
- 农(2277)
- 数学(2238)
- 数学方法(2220)
- 财(2116)
- 地方经济(2104)
- 环境(2019)
- 贸(1775)
- 贸易(1775)
- 易(1711)
- 体(1643)
- 划(1642)
- 银(1605)
- 银行(1605)
- 融(1584)
- 金融(1584)
- 行(1548)
- 农业(1460)
- 机构
- 学院(29918)
- 大学(29354)
- 济(12975)
- 管理(12716)
- 经济(12713)
- 理学(11036)
- 理学院(10934)
- 管理学(10824)
- 管理学院(10755)
- 研究(9174)
- 中国(7093)
- 财(6036)
- 京(5625)
- 科学(4900)
- 江(4779)
- 财经(4624)
- 中心(4226)
- 经(4163)
- 所(4010)
- 经济学(3860)
- 州(3787)
- 范(3663)
- 师范(3636)
- 院(3558)
- 研究所(3532)
- 业大(3464)
- 经济学院(3436)
- 财经大学(3406)
- 北京(3345)
- 商学(3331)
共检索到46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芳 郭扬
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关系及其发展脉络与特征的分析,归纳出德国在统筹这三类教育协调发展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包括基于法律制度体系和组织协调方式的动力机制、基于多级融通体系和融合调节方式的运行机制、基于质量监控体系和统筹管理模式的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在统筹三类教育协同创新中借鉴的基本思路:制度体系建设、注重价值认同、高质量改革发展、注重协调发展、立足国情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技能型社会等。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统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睿文 关晶
新加坡虽未有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提法,但在近年的教育改革中已有将三者协同发展的实践,具体表现在建立“三教”转换通道、实行课程教学改革、创设技术学士学位、构建学分兑换机制与设立继续教育中心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通过在“三教”间建立灵活的衔接转换机制、实施终身教育取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增设职业本科技术学位、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推动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模式革新等方式,将三类教育统筹协同,实现创新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新百年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为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新路径,这就是通过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简称“三教”)协同创新之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三教”协同创新。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路径 协同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炜杰
当前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要突破发展窘境,必须改变其教育供给局限于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导向、学历教育的现状,这正是其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因。县域经济社会和学生需求变化同样呼唤着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本质上是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范式的转型,实现教育供给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已初步具备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要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调研发展需求、构建目标体系、打通课程壁垒、推进教师改革、推进组织变革、建设保障机制。
关键词:
县域 中等职业学校 “三教”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颖 刘述
党和国家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用系统化思维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统筹“三教”,对其中的公因子专业教育进行协同创新,能够促进相互融通、加快协同发展以及破除边界束缚。但是,当前“三教”中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面临政策制度支撑力较弱、课程体系兼容性较差、教学方法互鉴性不够、成果资历上互通性不足、产教融合上共享性欠缺的实践困囿,由此提出了行动方略,包括:制度政策环境的支撑、课程教学体系的重塑、数智技术方法的应用、学习成果资历的沟通以及产学校地合作的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中国 李鑫月 赵薇
“三教”协同创新通过突破制度、资源壁垒,建立转换机制等路径,实现其核心归旨即耦合“三教”关系,使得“三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教”协同创新有利于赋能学历继续教育实践改革顺利进行,专业定位更加明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生源质量欠佳、资源共享存在壁垒、横向管理不统一、社会认可度低等现实挑战。基于“三教”协同创新视域,学历继续教育面对现实挑战,应顺应时代潮流,破解割裂难题;完善管培制度,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树立新时代科学人才观,促使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初汉芳 张可 孟佳
众创空间的发展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需要。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生态体,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协同共生,只有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高校众创空间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以河北地质大学创业生态公园为例,详细介绍了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众创空间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骆秋琴
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推动下,学校乃至学科边际日渐淡化,而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基于此,文章针对现实中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分离的问题,试通过"系所"协同、"师生"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多元创新构建和完善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的相关体制机制,以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与科研 协同创新 实践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为了确保教育规划纲要的每一项任务得到落实,上海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副市长沈晓明任双组长,市教委、发改委、财政局等24个委办局领导为成员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了2011年度的16个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是确保成员国遵守WTO规则,促进全球贸易稳定增长的重要机制。美国总统特朗普挑战WTO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挑战WTO的平等性,单方面对华相继发起301调查、公布高达1000亿美元对美出口产品征税清单、遏制《中国制
关键词:
协调机制 贸易争端 争端解决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利华
基层各级虽然已建立人民银行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成员的反洗钱协调机制,但其运行效率并不高,还没有真正肩负起基层反洗钱的职责。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层反洗钱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基层反洗钱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
反洗钱 协调机制 完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科星
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不同金融领域之间的关联日益密切和复杂,为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完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纷纷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金融监管协调问题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美英四种不同的监管协调模式,再结合我国监管协调的成效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协调 宏观审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和协同创新,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推进“三教”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目前“三教”正在探索一条中国式统筹协调发展之路,需要政府完善制度与政策设计,需要高等教育强化引领作用,需要社会提高价值认同,共同推进学历、能力和贡献等值同效,解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瓶颈难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道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创新教育教学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产学研融合教育在人们不断寻求更为科学且能持续促进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起着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一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从产学研协同创新角度出发,概括了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政府引导、大学与企业协同研发,以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惠源 崔娅雯
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为交叉学科发展打开了思路,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体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之间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相互借鉴是转变学术研究方向、提高学术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高校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理念、形式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交叉学科互动借鉴组织模式为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交叉学科发展的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得到解决,基本路径和研究范式包括:厘清诉求学科的现有理论和方法的现状;寻找被诉学科类似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研究被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排异性;...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交叉学科研究 学科排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