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
2023(661)
2022(532)
2021(508)
2020(408)
2019(994)
2018(965)
2017(1915)
2016(996)
2015(1189)
2014(1204)
2013(1181)
2012(1101)
2011(1078)
2010(1081)
2009(891)
2008(860)
2007(713)
2006(603)
2005(547)
作者
(2473)
(2121)
(2013)
(1994)
(1387)
(1066)
(905)
(859)
(827)
(726)
(707)
(691)
(679)
(669)
(647)
(623)
(606)
(585)
(570)
(561)
(546)
(514)
(505)
(478)
(473)
(471)
(465)
(446)
(440)
(439)
学科
(4858)
经济(4851)
(2969)
管理(2539)
方法(2292)
(2199)
企业(2199)
数学(2063)
数学方法(2057)
(1950)
贸易(1950)
(1929)
(1570)
金融(1570)
(1410)
中国(1321)
(1166)
世界(1093)
(1050)
(1019)
银行(1019)
(1005)
(910)
财务(910)
财务管理(907)
企业财务(892)
国际(887)
业经(862)
关系(838)
出口(822)
机构
大学(14348)
学院(14125)
(8125)
经济(8034)
研究(5618)
管理(5215)
中国(4547)
理学(4486)
理学院(4461)
管理学(4435)
管理学院(4416)
(3572)
财经(2926)
经济学(2834)
(2822)
(2781)
经济学院(2623)
(2560)
中心(2557)
财经大学(2293)
研究所(2278)
科学(2208)
(2135)
国际(2122)
(2074)
(1882)
金融(1864)
北京(1817)
(1786)
商学(1704)
基金
项目(9158)
科学(7461)
研究(7297)
基金(7184)
(6147)
国家(6109)
科学基金(5250)
社会(5144)
社会科(4943)
社会科学(4942)
基金项目(3651)
教育(3296)
资助(3170)
(2935)
自然(2923)
自然科(2861)
自然科学(2860)
自然科学基金(2800)
编号(2624)
(2588)
(2563)
中国(2407)
国家社会(2376)
教育部(2332)
成果(2246)
(2244)
人文(2199)
重点(2128)
(2071)
社科(2070)
期刊
(8094)
经济(8094)
研究(5065)
国际(2503)
(2491)
世界(2207)
(2158)
金融(2158)
中国(2145)
(2021)
(1915)
管理(1819)
财经(1643)
经济研究(1604)
农业(1523)
学报(1428)
(1425)
大学(1325)
科学(1289)
学学(1240)
问题(1208)
(1190)
(1031)
贸易(1031)
教育(1003)
业经(973)
世界经济(949)
国际贸易(902)
技术(770)
理论(677)
共检索到22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陆巍峰  
市场风险(market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金融市场上两大最基本的风险。前者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动对贷款和证券价值的不确定性影响;后者指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其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鲲  段军山  
建立市场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维持市场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协调平衡,是推动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能因为次贷相关产品出现问题,而对金融衍生产品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当前应在严格规范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相对简单、集中监管的交易所衍生产品,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基础金融衍生产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信用消费比较研究”课题组  郭冬乐  赵晓英  申恩威  赵萍  陈忠  张少龙  
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信用消费的基本经验 ,从信用消费产生的条件、信用消费的种类和规模、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 ,以及信用消费的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认为我国信用消费的市场环境已基本具备 ,需要通过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以信房、汽车、信用卡等信用消费为重点 ,实现信用消费与担保、保险相结合 ,以及建立健全信用消费的法律、政策环境等方面推动我国信用消费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宁  
全国碳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8月25日,平均日成交量28万吨,日成交额1403万元,且接近一半的成交量和成交额由开市首日完成,总体来看市场交投清淡,交易不活跃。为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化碳市场资源配置,约束碳排放、激励碳减排,有必要借鉴欧盟、美国等国际成熟碳市场经验,推动全国碳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晶晶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3年计划已经进入尾声,如何解决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对经济增长不构成冲击的条件下顺利实现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欧美和亚洲几个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客观条件和主要改革进程,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乔兆容  李自然  
目前,我国众多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不仅经营传统意义上的现货,还引入了大量合同交易,如中远期合同交易、现货递延合同交易等业务。按照国际惯例,这些合同都属于衍生品。衍生品交易,特别是在部分标准化产品引入集中交易机制后,具有金融属性。它虽然对地方集聚金融资源、促进商品价格发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时有发生被非善意机构或个人利用,进行投机和价格操纵,侵吞客户资金、携款潜逃等情况,极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贱阳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市场化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的有效工具,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成功实践,但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从国际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演变脉络着手,分析了国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现状和主要品种,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研究分析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官爱兰  许方方  
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与市场供给,但政府供给存在缺位现象,市场供给亦严重失灵。自愿供给模式以其灵活性及可操作性,必将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方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薇薇  陆信宇  黄曦  
介绍美国信用修复行业沿革变化和《信用修复机构法》的核心内涵,分析我国信用修复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美国信用修复行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为建立并规范我国信用修复市场发展提供一种思路,也为我国信用修复行业立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薇薇  陆信宇  黄曦  
介绍美国信用修复行业沿革变化和《信用修复机构法》的核心内涵,分析我国信用修复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美国信用修复行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为建立并规范我国信用修复市场发展提供一种思路,也为我国信用修复行业立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宜建  
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债券市场是连接借款人和贷款人的重要机制。市场发展初期通常是由政府借贷需求开始,而后逐渐推演到其他商业实体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中国债券市场曾由于对产品认识不足、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多个原因,发展一度非常缓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力平  
面向农村的合作金融在世界各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9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快速增长的突出成就。从国际经验来看 ,合作金融事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体现了合作金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 ,各国合作金融起源和成长于互不相同的具体经济环境和历史传统的背景下 ,各国的合作金融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具体模式 ,合作金融机构本身也随时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当前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事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本文以下首先综合考察合作金融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历程并概括主要发展经验 ,然后结合中国情况探讨近期内应当着重考虑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海山  
休闲渔业是将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是解决当前传统渔业面临的资源退化、效益低下等难题的有效方式,也有利于加快推进渔业经济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众的休闲需求提升,发展休闲渔业的潜力和空间巨大。因此,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创新管理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科技研发、注重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国休闲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曹园  
在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也正在从政策引导、产业实践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但还存在政策缺位、人才缺口、技术缺失等限制人工智能推动中国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问题。明确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加强国家顶层牵引、高端人才集聚、有效投资以及政府与市场协同等都是中国可借鉴的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发展的有益国际经验。因此,中国应进一步细化人工智能发展的行动方案,加强国家顶层牵引,发挥高层组织协调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积极作用,促使顶尖人才与有效投资共同发力,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渗透力,进而促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