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9)
2023(8894)
2022(7332)
2021(6801)
2020(5538)
2019(12641)
2018(12508)
2017(22688)
2016(11964)
2015(13383)
2014(13323)
2013(12466)
2012(11662)
2011(10389)
2010(10747)
2009(9747)
2008(9495)
2007(8903)
2006(7740)
2005(6645)
作者
(33014)
(27753)
(27050)
(25660)
(17592)
(13036)
(12246)
(10529)
(10463)
(9832)
(9382)
(9143)
(8949)
(8759)
(8591)
(8346)
(7997)
(7959)
(7859)
(7852)
(6969)
(6664)
(6585)
(6503)
(6241)
(6170)
(6129)
(5967)
(5767)
(5459)
学科
(39756)
经济(39689)
管理(37941)
(36770)
(31975)
企业(31975)
技术(15883)
中国(15160)
方法(13030)
(12803)
(11978)
技术管理(11801)
业经(11082)
(10731)
(10472)
金融(10465)
数学(9836)
数学方法(9741)
(9452)
银行(9431)
地方(9317)
理论(9298)
(9163)
(8674)
贸易(8667)
(8652)
(8522)
(8476)
农业(8241)
教育(7906)
机构
学院(159619)
大学(159237)
(63741)
经济(62302)
管理(60300)
研究(56652)
理学(50640)
理学院(50076)
管理学(49363)
管理学院(49026)
中国(43442)
(34233)
科学(32422)
(31816)
(27611)
中心(26443)
(26038)
(25399)
研究所(24770)
财经(23968)
(21885)
(21869)
业大(21768)
北京(21662)
师范(21628)
(21248)
(20517)
技术(19730)
农业(19529)
经济学(18913)
基金
项目(106398)
科学(84245)
研究(83476)
基金(74687)
(65857)
国家(64819)
科学基金(55188)
社会(52298)
社会科(49406)
社会科学(49396)
(43487)
基金项目(39192)
教育(39064)
(36199)
编号(33931)
自然(33262)
自然科(32523)
自然科学(32509)
自然科学基金(31962)
成果(29288)
资助(28657)
(28416)
创新(25458)
课题(25440)
重点(24305)
(23528)
(23367)
国家社会(21622)
(21402)
项目编号(21178)
期刊
(76035)
经济(76035)
研究(51704)
中国(42501)
教育(28229)
管理(25996)
(24552)
(24317)
学报(24171)
科学(21871)
大学(19052)
学学(17250)
(17003)
金融(17003)
农业(16591)
技术(15997)
业经(12523)
财经(11792)
经济研究(11703)
科技(10618)
(10327)
图书(10243)
国际(9969)
(9870)
(9746)
论坛(9746)
问题(9425)
(9155)
职业(8939)
世界(8881)
共检索到260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胡根  刘俊伶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这需要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保障。尽管我国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出台科技创新宏观指导性政策、逐步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但科研经费投入绩效差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改善。究其原因,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保障性制度和引导性机制尚不完善或缺失。应充分借鉴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弥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性、机制性短板,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建寨  杨海成  李斐  孔繁涛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实践和经验,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包括明确主体分工与定位、注重制度保障、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培育等,为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曾辉   王静雯   虞晓芬  
对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主要发达国家在政府干预强度、住房政策目标、住房供给主体以及住房保障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都已形成“多主体住房供给、多层次住房结构和多渠道住房保障”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支持首次购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注重住房租购市场的均衡发展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技术创新过程的集成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经过优选,并以适宜的结构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要素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湖州通过集成创新方式,将新技术、新人才、新过程、新装备等要素实行有机组合,并以政策引导、机制运行等方式实现制度安排,形成了科技兴农的新系统和新动力,破解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主要架构包括:一是技术集成,二是知识集成,三是组织集成,四是管理集成。这种农业新技术及其推广和支撑体系的改革探索,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珊红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科技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信息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当前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创新设想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为科技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宁  朱云飞  
受国家政体、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影响,不同西方国家的地方税体系模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涵盖地方税权、地方税种、地方税收规模、地方税务机构等多方面内容,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既基本符合税收理论,又紧密结合本国国情的完整地方税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地方税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对调节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对完善我国的地方税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安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通过制订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宏观政策,积极引导本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由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韩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其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科技立法为保障、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模式对于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涂成林  
立足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大背景,归纳出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几种典型模式,包括北京知识创新主导型创新模式、上海全面综合协调型创新模式、深圳企业主体主导型创新模式以及苏州政府推动主导型创新模式,并试图从理论上对不同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成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各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所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尹彬  
农业知识创新体系是农业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基础,其核心要素是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3大体系,这3大体系的协同模式及运作方式,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转化效果。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荷兰农业知识创新体系的产生、运行及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业知识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借鉴荷兰经验完善中国农业知识创新体系的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创新与创新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我们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应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顶层设计,而且要研究消除创新体系的障碍,加强创新的薄弱环节,大量促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创新、开放创新,建立使创新的萌芽蓬勃发展的环境和制度,以形成开放、互动、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晓蓉  
导致日本战后经济成功的创新体制为什么要对近年来日本国际竞争力的不断下降负有重要责任 ?本文认为 ,日本创新体制在以工艺创新为主的渐进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由于日本目前在灵活生产方式、产业信息化和创造新产业方面所遭遇的严重困难 ,这种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 ,由于基础研究和大学体制等方面的落后 ,日本创新体制无法适应激进创新的要求 ,从而未能抓住跨越式科技发展的机遇。本文还通过日美比较和德美赶超英国经验的总结 ,扼要讨论了日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所提供的重要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石书德  
国家电网重视健全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统筹配置集团实验室、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员等科技创新资源,多渠道推进协同共享,提升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