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1)
2023(5900)
2022(4953)
2021(4790)
2020(3851)
2019(8852)
2018(8575)
2017(17951)
2016(9597)
2015(10657)
2014(10737)
2013(10557)
2012(9955)
2011(9162)
2010(9456)
2009(8980)
2008(8924)
2007(8334)
2006(7502)
2005(7279)
作者
(26553)
(21880)
(21733)
(20903)
(14327)
(10298)
(10002)
(8482)
(8241)
(8132)
(7435)
(7322)
(7139)
(7069)
(7048)
(6917)
(6577)
(6487)
(6420)
(6089)
(5503)
(5397)
(5214)
(5055)
(5053)
(4981)
(4907)
(4770)
(4355)
(4246)
学科
(39143)
经济(39105)
管理(28053)
(27706)
(22631)
企业(22631)
方法(16587)
数学(14920)
数学方法(14756)
(11824)
(11528)
(10993)
贸易(10986)
(10742)
中国(10646)
(9875)
(9592)
银行(9589)
(9545)
金融(9545)
(9147)
(8890)
业经(8032)
(7041)
财务(7024)
财务管理(7012)
农业(6796)
企业财务(6724)
地方(6498)
及其(6116)
机构
学院(136332)
大学(135505)
(66329)
经济(64991)
管理(53899)
研究(48292)
理学(44642)
中国(44373)
理学院(44261)
管理学(43803)
管理学院(43528)
(34682)
(28212)
财经(26347)
(23993)
中心(23892)
(23844)
科学(23067)
(21940)
经济学(20916)
研究所(20668)
(19997)
财经大学(19761)
银行(19320)
(19293)
经济学院(18828)
(18600)
北京(18556)
金融(18349)
(17989)
基金
项目(79185)
科学(63785)
研究(61798)
基金(59548)
(49933)
国家(49524)
科学基金(43394)
社会(40138)
社会科(38247)
社会科学(38237)
基金项目(29705)
(28432)
教育(28362)
自然(26781)
资助(26555)
自然科(26210)
自然科学(26206)
自然科学基金(25799)
编号(25418)
(24554)
成果(21937)
(19152)
课题(17493)
重点(17276)
(17159)
教育部(17104)
(16832)
国家社会(16641)
人文(16629)
(16434)
期刊
(76263)
经济(76263)
研究(50265)
(31442)
金融(31442)
中国(27704)
(26312)
管理(21723)
(17626)
科学(14397)
财经(14274)
学报(13834)
教育(13230)
经济研究(12921)
(12204)
大学(11635)
业经(11289)
技术(10912)
学学(10858)
农业(10795)
(10721)
国际(10672)
问题(9605)
理论(9006)
世界(8135)
实践(7994)
(7994)
技术经济(6749)
现代(6638)
商业(6355)
共检索到22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姗  朱森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刘艺  
本文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中国的实践3个方面梳理了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渠道与传导效果,并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研究显示,在发达国家,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援助陷入暂时性资金短缺的金融机构并稳定市场利率,是其他常规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在新兴市场国家,采用有价证券与优质贷款资产为抵押方式的借贷便利类工具使用频率更高,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货币政策微调工具;我国的常备借贷便利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熨平经济的不正常波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需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起来共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璞  许译文  刘天珏  
本文基于上市城商行流动性关键指标、市场货币利率与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及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运作的相关数据,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与中小银行的流行性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及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的运作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具有相对稳健且显著的积极影响;(2)中央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及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使得市场利率波动变得更加平稳,有效提升了中小银行抵抗临时性、突发性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增厚了中小银行的“安全垫”;(3)流动性风险的根本问题还是由内生性因素导致的,除了有效利用央行的创新型货币工具,中小银行还应结合自身特点,丰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莉君  岳意定  
本文首先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然后从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和居民消费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利率传导不畅的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金雯雯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率、信贷规模及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信贷市场通过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金雯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金雯雯  
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渠道、资产替代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及逆向选择渠道对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解释,论文运用回归分析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以"宏观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市场变化→民间借贷利率调整"为分析路径,实证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上行,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所不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未能显著影响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立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路径中,以信贷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金雯雯  
本文从时变视角研究了非正规借贷利率的货币政策反应,试图为二元金融结构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参考。基于修正的IS-IM模型的研究表明,非正规借贷利率的货币政策反应受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间的替代性等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非正规借贷利率的货币政策反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表现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能够有效引导非正规借贷利率走势,但长期来看政策效果有所弱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期出现暂时"失灵",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政策效果有明显改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间替代性的动态演化能够为以上结论提供合理解释。本文研究还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间存在时变的同向变动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随滞后期数增加而衰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博  梁洪  张晓玫  
当前正值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普惠金融全力开展阶段,线下民间借贷和网络借贷成为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因此,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金融中介的动态演化来研究这两类民间借贷,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构建了网络借贷、线下民间借贷与货币政策冲击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冲击对两类民间借贷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时变性、非对称性,并进一步分析两类民间借贷之间的联动机制,最后基于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组织结构的动态演化来分析民间借贷的利率市场化路径。研究发现:短期内货币政策能够对线下民间借贷和网络借贷利率产生影响,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是有效的,这是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的基础。由于这两类民间借贷存在信息结构、贷款技术、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异质性,货币政策冲击会对这两类民间借贷产生非对称性的冲击。从监管套利的角度看,大量的网络借贷起初只是线下民间借贷模式的"线上化"。随着监管治理的推进和网络借贷的规范发展,这两类民间借贷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分割特征。长期看,更市场化、更不受市场分割影响的网络借贷在民间借贷的利率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借助"人人贷"的微观借贷数据,本文发现市场宏观利率会对个体借贷成本起到显著引导作用,即微观借贷成本对宏观市场利率具有敏感性,同时高融资成本的借款者对市场宏观利率的变动更为敏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元惠萍  吴明州  刘堂勇  
本文基于我国平均法定准备金制度,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上分析了常备借贷便利与央行逆回购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由不同期限,按其投放数量作为权重得出的逆回购加权利率的上升,会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正效应的影响;(2)银行局部流动性水平与开展逆回购操作概率的变化,使常备借贷便利与逆回购加权利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3)逆回购加权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在50%左右,常备借贷便利的影响弱于逆回购,但随着常备借贷便利申请数量的上升,其影响不断增强;(4)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相比,隔夜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最顺畅,因此可作为央行利率操作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培亮  
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行政指导色彩的贷款规模控制和存贷款利率控制效用的缺失,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次数也会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而减少。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在数量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定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在价格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再贷款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等政策性利率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现状的梳理与其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库的建立方案,并提出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转型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冰  苏治  
本文在区分房地产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论述不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传导机制,得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调控当前中国房价时更加有效。根据传导机制的逻辑推演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调控房价的重点在于从严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应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扩大社会闲散资金的投资渠道,并尽快建成多元化的住宅保障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冀志斌  周先平  
本文利用1995~2008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对产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的。紧缩的货币政策没能使物价水平下降,反而上涨了。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相比,贷款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中央银行不能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频繁加息来控制物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范从来  
利率双轨制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时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构建一个DSGE模型,本文探讨了利率双轨制和利率市场化两种不同利率决定结构对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模型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利率双轨制时期,信贷额度计划和窗口指导的微调效果较好、效应持续性强,上调受抑制的存款利率可减弱通胀压力并促进经济增长,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会引起物价和产出等经济变量更大幅度的波动;利率完全市场化时期,运用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并不能带来双轨制时期的调控效果,理想的政策操作是调整遵循泰勒规则的基准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