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3)
- 2023(12729)
- 2022(10935)
- 2021(10589)
- 2020(8689)
- 2019(20076)
- 2018(20046)
- 2017(38420)
- 2016(20260)
- 2015(23046)
- 2014(22280)
- 2013(21735)
- 2012(19430)
- 2011(17437)
- 2010(17366)
- 2009(16077)
- 2008(15016)
- 2007(12643)
- 2006(10932)
- 2005(9694)
- 学科
- 济(82431)
- 经济(82351)
- 管理(50781)
- 业(49299)
- 方法(36900)
- 企(36385)
- 企业(36385)
- 数学(33509)
- 数学方法(32913)
- 中国(25925)
- 农(23459)
- 贸(18509)
- 贸易(18494)
- 地方(18112)
- 易(18019)
- 财(17575)
- 业经(16949)
- 农业(15456)
- 制(14883)
- 学(13725)
- 银(12465)
- 银行(12451)
- 环境(12370)
- 行(12012)
- 融(11986)
- 金融(11983)
- 理论(11834)
- 发(11487)
- 和(11083)
- 技术(10607)
- 机构
- 学院(270103)
- 大学(269020)
- 济(115835)
- 经济(113549)
- 管理(103802)
- 研究(92220)
- 理学(89804)
- 理学院(88761)
- 管理学(86992)
- 管理学院(86479)
- 中国(72342)
- 京(57608)
- 科学(54835)
- 财(50508)
- 所(44569)
- 中心(42965)
- 财经(40617)
- 研究所(40572)
- 农(39932)
- 江(38130)
- 经(37132)
- 经济学(36834)
- 范(36741)
- 业大(36709)
- 师范(36452)
- 北京(36282)
- 院(33886)
- 经济学院(33289)
- 州(31131)
- 农业(31125)
- 基金
- 项目(186888)
- 科学(148652)
- 研究(139623)
- 基金(137177)
- 家(119479)
- 国家(118584)
- 科学基金(102163)
- 社会(90677)
- 社会科(86002)
- 社会科学(85984)
- 基金项目(71815)
- 省(70730)
- 自然(64226)
- 教育(63908)
- 自然科(62799)
- 自然科学(62788)
- 自然科学基金(61629)
- 划(60338)
- 编号(57176)
- 资助(56446)
- 成果(45812)
- 重点(42158)
- 部(41803)
- 发(41386)
- 创(39044)
- 课题(38967)
- 国家社会(38613)
- 创新(36550)
- 教育部(36338)
- 科研(35640)
- 期刊
- 济(123998)
- 经济(123998)
- 研究(79962)
- 中国(53974)
- 管理(37057)
- 财(37057)
- 学报(36972)
- 农(36947)
- 科学(36943)
- 教育(29592)
- 大学(28936)
- 学学(26723)
- 农业(25678)
- 融(23824)
- 金融(23824)
- 技术(23664)
- 经济研究(21881)
- 业经(20398)
- 财经(19148)
- 图书(16756)
- 经(16727)
- 问题(16391)
- 贸(15028)
- 业(14836)
- 统计(14428)
- 世界(13297)
- 资源(13188)
- 国际(13176)
- 策(12934)
- 技术经济(12751)
共检索到39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东琪 鲁嘉颐 张明斗 牛方曲
当前地理学领域对镇域尺度的小城镇服务功能的研究存在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失,论文基于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的视角,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估,从高德地图开放API平台采集POI数据,选取与服务功能相关的14类行业,利用核密度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邻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设施核密度值总体较高。高密度区及次一级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各市的主城区、各区(县级市)及周边地区,并沿高速、国道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点—轴”式空间结构,远离中心城区(镇)的小城镇除少部分人口较少的小城镇外,发展相对均衡。不同类型的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2)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总体较高,主要集中在100 km缓冲区内,从150 km至200 km缓冲区服务功能指数依次递减。(3)上海对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有显著影响,100 km缓冲区内影响最为显著,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对上海的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过程并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汝 邢燕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至今,乡村建设研究在学术界已日益成为热点,而小城镇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小城镇建设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城镇而言,建设首先就会涉及到合理的"量",即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与党中央政策同步,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也必然将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与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相结合,研究小城镇规模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在翔实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视点同时切入,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柏泉镇合理规模的...
关键词:
小城镇 合理 规模 分形理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新建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小城镇功能理论的探讨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小城镇外部功能问题,即偏重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般分析,忽视对城镇类别和自身功能的深层探讨。在实践中又过于强调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城镇个体功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常成 宋冬林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俞文华
苏南地区小城镇土地市场发育现状分析──以江阴、张家港和昆山为例俞文华一、小城镇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在苏南地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小城镇迅速发展。小城镇行政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极大多数的集镇(原乡行政中心)改为建制镇。在改为建制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集聚 合理规模 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扬 朱喜钢 郭紫雨 冯建喜
空间重构与集聚集约发展是苏南模式实现自我转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过去的20年里,苏南积极推行"三集中"策略以引导分散化空间的转型和重构,但是收效甚微。以常州市礼嘉镇为例,探索苏南"三集中策略"的实践、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礼嘉镇仍然存在工业用地总量过大而集约化水平较低、乡村工业用地无序蔓延、没有向工业园区有效集中、工业园区建设止步不前等问题。忽视乡镇企业的多样性和根植性、小城镇财权与事权不对等造成的调控能力有限性等是"三集中"实施不力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机集中"的空间转型策略以替代简单、机械的"三集中"策略,并提出基于多样化指标精准评估镇域存量空间,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别化政策、搭建兼顾区域生态"底线"和企业竞争力的多样化产业集中平台、构建多维度支撑与保障体系等具体路径来落实"有机集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彭艳
本文认为我国小城镇人口规模呈现出总人口规模太小、内部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地域差异大规模偏低等特点;进而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建制镇标准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完全转移、乡镇企业布局太分散、管理制度的限制等;最后提出修订设镇标准扩大镇域规模、打破乡镇企业的社区特征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立足体系全局规划城镇人口规模、推进制度改革等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规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中金,杨朝辉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关键词:
小城镇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莉 万春 杜志雄
基于文献回顾及数据分析,构建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娱乐五个方面共11项指标。以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比较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7、2009、2011和2012年各年度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综合指数及四年的平均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四年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另外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指数则呈下降态势。总体而言,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主成分分析 综合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人居环境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人居环境6层塔理论模型。模型从第6层到底层分别是:人类活动,建筑环境,居住社区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塔的顶层到底层,空间越来越广阔,但变化速度越来越慢。人居环境科学就是研究这6个层次环境以及其间的关系。总结认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模式有工业促进模式,农业依托模式,商贸引领模式,交通兴镇模式,旅游带动模式,城市辐射模式和专业型模式。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业发展,聚集规模,土地产权,规划整合,基础设施和集群发展。最后,提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5条原则,即资源节约和经济原则,环境友好和生态原则,地方传统和文脉原则,...
关键词:
中国 小城镇 人居环境 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费孝通
一、小城镇的由来 小城镇在当前中国的语言里已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区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由农民以亲属关系组成的农户。若干农户聚居在一地构成一个村落。各地村落的大小不同,少至几户,多至几百户。这些由客观条件形成聚居的村落,称作自然村。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常把若干较小的自然村合在一个行政系统里称作行政村(在公社时期一个行政村相当于一个生产大队)。若干行政村组成一个称作乡的行政单位(在公社时期乡相当于一个公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林兴 孙林桥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实施这一大战略,涉及到一系列问题,笔者就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一些研讨。一、关于镇概念几种不同的看法自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被提到议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修岩 陈子扬
基于中国2003-2013年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用以测度借用规模与借用功能的指标,并采用夜间灯光数据来反映城市生产率,进而实证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借用规模和借用功能现象。结果显示:小城市对大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借用在提升小城市生产率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无论是借用功能还是借用规模都存在门槛效应,且相比较而言,借用规模的门槛更高;小城市的借用规模和借用功能还存在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现象。据此认为,多中心且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体系应该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借用规模 借用功能 城市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扬
人口最大规模的集聚是建设小城镇的实质目标建设小城镇的目的是什么?目前有几十种说法,各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最具本质的则是三点:一是吸纳农民进入城镇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三是防止农村人口大规模向现有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