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4)
- 2023(16145)
- 2022(14162)
- 2021(13318)
- 2020(11225)
- 2019(25627)
- 2018(25434)
- 2017(49677)
- 2016(26512)
- 2015(29704)
- 2014(29116)
- 2013(28278)
- 2012(25478)
- 2011(22453)
- 2010(22197)
- 2009(20445)
- 2008(19375)
- 2007(16653)
- 2006(14215)
- 2005(12096)
- 学科
- 济(101083)
- 经济(100978)
- 业(78064)
- 管理(77434)
- 企(63943)
- 企业(63943)
- 方法(50648)
- 数学(44790)
- 数学方法(44216)
- 财(30102)
- 中国(27655)
- 农(27053)
- 业经(22254)
- 务(20287)
- 财务(20210)
- 地方(20178)
- 财务管理(20168)
- 学(19911)
- 制(19636)
- 企业财务(19134)
- 农业(18522)
- 贸(18401)
- 贸易(18392)
- 易(17861)
- 技术(17061)
- 理论(17060)
- 银(16697)
- 银行(16659)
- 融(15970)
- 金融(15967)
- 机构
- 学院(357968)
- 大学(357455)
- 管理(146776)
- 济(141079)
- 经济(138064)
- 理学(127938)
- 理学院(126665)
- 管理学(124378)
- 管理学院(123737)
- 研究(110889)
- 中国(85858)
- 京(73808)
- 科学(68838)
- 财(67111)
- 财经(54353)
- 农(53481)
- 所(53306)
- 业大(52621)
- 中心(52269)
- 江(49786)
- 经(49657)
- 研究所(48571)
- 北京(45788)
- 范(45003)
- 师范(44558)
- 经济学(42377)
- 农业(41810)
- 院(40934)
- 州(40928)
- 财经大学(40903)
- 基金
- 项目(251967)
- 科学(198736)
- 研究(184531)
- 基金(183648)
- 家(158665)
- 国家(157381)
- 科学基金(137123)
- 社会(116190)
- 社会科(110078)
- 社会科学(110051)
- 省(98206)
- 基金项目(97752)
- 自然(90081)
- 自然科(88042)
- 自然科学(88019)
- 自然科学基金(86419)
- 教育(85177)
- 划(82371)
- 编号(76100)
- 资助(75953)
- 成果(59587)
- 重点(55717)
- 部(55277)
- 创(52953)
- 发(52473)
- 课题(50705)
- 创新(49356)
- 科研(48617)
- 教育部(48023)
- 大学(47597)
- 期刊
- 济(145366)
- 经济(145366)
- 研究(103461)
- 中国(62758)
- 学报(53709)
- 财(52553)
- 管理(52269)
- 科学(49682)
- 农(47528)
- 大学(41612)
- 学学(39354)
- 教育(36852)
- 农业(33269)
- 融(32866)
- 金融(32866)
- 技术(31671)
- 财经(25425)
- 业经(25121)
- 经济研究(24443)
- 经(21578)
- 问题(18381)
- 图书(18121)
- 科技(18057)
- 理论(17447)
- 技术经济(16953)
- 业(16729)
- 财会(16369)
- 版(16140)
- 商业(16068)
- 实践(16066)
共检索到506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上坤 李丹 谷旭婷 马逸飞
借壳上市是中国公司上市资格稀缺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其中的借壳风险受各方关注。同时,利用杠杆增持股票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手段,其中蕴含的机遇与风险也值得考察。借助上海斐讯多次杠杆增持慧球科技但最终借壳失败的案例,本文立足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两个视角,研究了借壳上市与杠杆增持两种方法并存下的风险叠加问题,具体分析了杠杆增持背后的原因、渠道及后果。研究发现,战略发展、定增失败、控制权危机等原因促使上海斐讯选择了杠杆增持这一"快捷"方式。然而,杠杆增持高股价、高杠杆、高平仓线的特性埋下了"爆仓"隐患,最终造成借壳上市失败。由于杠杆增持借壳上市中涉及的股份和金额数量巨大,其成功与否和过程起伏会对投资者的利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和发现因而具有较大的警示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杠杆增持的利弊得失,并为借壳方、被借壳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和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步丹璐 贺晨 魏鑫
类借壳上市会导致上市门槛降低、监管难度增加,从而造成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同时,类借壳上市的识别缺乏规范性与理论性的条件,使监管风险进一步加剧。基于此,本文以非上市公司玛西普(借壳方)类借壳上市公司星河生物(让壳方)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借助该典型案例所提供的经典素材,探讨类借壳上市的实现路径、规避借壳上市判定的条件与潜在风险,以期为识别类借壳上市与降低监管风险提供学术经验。本文发现本案例中的类借壳上市主要有四步:第一,构建借壳方与让壳方的共有股东;第二,让壳方收购借壳方为全资子公司;第三,让壳方剥离其余全部资产;第四,让壳方将所有权与决策权分离。本文进一步发现,在本案例中类借壳上市最终导致让壳方资产大幅减值、业绩迅速下滑,壳资源借让双方股东通过股票买卖获得暴利。经过该案例分析本文认为:1)新购入资产导致公司上市主体发生变更、公司的控制人不构成所购买资产的原所有人是类借壳上市能够规避借壳上市判定的两大条件,其中壳资源所有权与决策权的分离是类借壳上市规避借壳上市判定的根本原因;2)让壳方通过股权投资操纵上市主体,将上市门槛降为收购门槛,增加资本市场的不良资产流入风险;3)类借壳上市有助于借让壳双方对壳资源实施合谋掏空,引发两权分离下的叠加风险。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类借壳上市的识别条件,并考察了类借壳上市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与风险隐患,有助于证监会对类借壳上市进行识别与监管,也有助于投资者及时甄别市场风险。
关键词:
类借壳上市 两权分离 商誉减值 掏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方
一、引言企业为了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既可以通过IPO直接上市,也可以借壳上市。由于IPO上市存在最低资本金标准、连续三年盈利等高门槛,而借壳上市相比较IPO而言具有准入条件低、上市程序更为简化、上市操作时间短、上市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因此借壳上市自然成为许多企业尤其是证券公司上市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从2007年以来,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广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顾煜 高文秀
企业借壳上市,不仅要考虑借壳过程中实际投入成本,还要综合考虑借壳之后的融资行为以及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成本变化。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借壳方式,尽量选择既能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资产,又能尽量减少企业支出的换股或资产置换方式。另外,要谨慎评估环境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风险。
关键词:
借壳上市 壳资源 融资 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喻奕
一、引言2013年9月26日,A股史上最大的借壳上市案诞生。作为国内最专业的通信测试厂商之一的中创信测向北京信威发行约31亿股,募资总额高达268.8亿元,同时拟定增融资40亿元。超过300亿的资金与资产,注入仅11.71亿市值的壳公司,曾经申请IPO数次均无果的北京信威用了六年时间终于成功地借壳中创信测上市。据报道,截至2013年10月18日,壳公司中创信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俏文 黄思涵
一、引言2016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新规"),该办法拓宽了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增加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的兜底条款。在监管收紧的大背景下,"类借壳"交易在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类借壳"主要是指不完全符合借壳上市的标准,但借壳意图明显的资产重组(付蕙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牛森 章雁
自2016年开始,快递业的资本竞速趋势明显,为了保障市场地位,获取改善服务所需的资金及实现企业升级蜕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数十家快递企业均在积极筹划上市事宜。2016年国内四大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圆通、顺丰、韵达均已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本文以已成功上市的四大快递企业为例,通过对快递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交易模式和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快递企业决定借壳上市的动因,所选的交易模式以及借壳上市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朝晖
借壳上市是资本市场常见的交易行为,文章根据借壳上市的相关会计处理,通过具体案例对不同借壳上市交易形式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为借壳上市交易方式的设计及其会计处理规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借壳上市 反向购买 会计处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维宾 郑先弘
借壳上市与 IPO 上市都是企业上市的渠道,如果将 IPO比喻为直行,借壳上市好比是绕道而行。本文主要探讨借壳上市的交易类型、不同类型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有关合并成本确定和商誉确认的会计问题。一、借壳上市的认定(一)借壳上市的交易类型借壳上市是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一种活动。非上市公司整体或者重大资产通过权益互换、定向增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妙松 史习民
2015年,巨人网络借上市公司世纪游轮的壳在A股市场上市,上市公司由从事传统业务的游轮公司嬗变为成长前景优良的互联网公司。本文认为:精准的壳公司定位、合适的借壳方式选择和精湛的操作模式设计,是巨人网络借壳上市成功的重要因子。巨人网络的交易结构筹划与安排,对于借壳上市的后来者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借壳上市 壳公司 反向购买 “净壳”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妙松 史习民
2015年,巨人网络借上市公司世纪游轮的壳在A股市场上市,上市公司由从事传统业务的游轮公司嬗变为成长前景优良的互联网公司。本文认为:精准的壳公司定位、合适的借壳方式选择和精湛的操作模式设计,是巨人网络借壳上市成功的重要因子。巨人网络的交易结构筹划与安排,对于借壳上市的后来者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借壳上市 壳公司 反向购买 “净壳”模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纪平
2007年6月8日,都市农商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都市股份")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证券")正式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是我国证券市场首例证券公司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案例,因此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此对此案例从会计处理选择的合理性、企业合并的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祥
作为IPO之外最重要的上市渠道,借壳上市操作方式弹性大,可选择方案多,与IPO相比较,具有耗时短的优势而备受市场青睐。但由于借壳上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实务中其会计和税务处理颇有争议之处。本文基于S上市公司的重组案例,分别探讨了借壳上市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最后对案例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企业重组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
案例分析 借壳上市 会计处理 所得税处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曹舒芳 苏俊
借壳上市作为IPO之外另一种重要的上市途径,近几年一直是非上市公司进入A股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借壳上市两种不同的交易结构出发,基于联合化工发行股份购买合力泰100%股权、江苏宏宝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案例,探讨了不同交易结构下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并对借壳上市存在的几个会计问题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借壳上市 交易结构 业务 会计处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小刚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或其实际控制人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监管机构强制要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必须进行业绩承诺,并在业绩未实现时给予补偿。这样的措施能否真正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呢?特别是并购双方处于同一控制下,资产置入方如果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了借壳上市,其行为会对中小投资者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文章以佳电股份为案例,分析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在净资产估值、业绩承诺、财务操纵、赔偿投资者等环节与投资者保护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同一控制下借壳上市、业绩承诺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同一控制 借壳重组 中小投资者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