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1)
2023(11802)
2022(8830)
2021(7987)
2020(6150)
2019(13558)
2018(13150)
2017(25111)
2016(12932)
2015(14490)
2014(14189)
2013(14227)
2012(13025)
2011(11698)
2010(12098)
2009(11663)
2008(10259)
2007(9491)
2006(8570)
2005(7980)
作者
(36534)
(31090)
(30259)
(28987)
(19333)
(14591)
(13648)
(11946)
(11845)
(10920)
(10700)
(10279)
(9735)
(9481)
(9399)
(9321)
(9065)
(8967)
(8883)
(8843)
(7720)
(7564)
(7437)
(7102)
(7027)
(6980)
(6966)
(6658)
(6348)
(6255)
学科
(56253)
经济(56214)
(52895)
(45838)
管理(34102)
农业(30882)
(28529)
企业(28529)
(25402)
金融(25401)
(23308)
银行(23290)
中国(22717)
(22676)
业经(22432)
方法(16692)
(15847)
技术(14839)
数学(14750)
数学方法(14648)
地方(14582)
(13228)
(12327)
贸易(12310)
(12132)
中国金融(11031)
产业(10997)
农业经济(10774)
(10446)
(10241)
机构
学院(185643)
大学(178031)
(82498)
经济(80753)
管理(72502)
研究(62180)
理学(61882)
理学院(61330)
管理学(60603)
管理学院(60262)
中国(55670)
(48398)
农业(36513)
(36353)
科学(35444)
(35129)
中心(32487)
业大(32005)
(30428)
(29464)
财经(27320)
研究所(27264)
(24948)
经济学(24835)
(24076)
(22988)
师范(22795)
经济学院(22658)
北京(22503)
经济管理(22457)
基金
项目(124686)
研究(98942)
科学(98421)
基金(88406)
(75782)
国家(74998)
社会(64747)
科学基金(64466)
社会科(61227)
社会科学(61209)
(51547)
基金项目(46591)
编号(43387)
教育(41522)
(40491)
自然(36376)
自然科(35529)
自然科学(35525)
自然科学基金(34882)
成果(34088)
资助(33308)
(30393)
(28869)
(27893)
课题(27865)
国家社会(27543)
重点(27497)
(26858)
(26169)
创新(25989)
期刊
(96659)
经济(96659)
(53684)
研究(52671)
中国(43630)
农业(36013)
(35275)
金融(35275)
学报(26074)
科学(24808)
(24544)
管理(22340)
业经(22225)
大学(21134)
学学(19886)
技术(18349)
教育(17438)
(16984)
农村(14244)
(14244)
农业经济(13725)
问题(13438)
经济研究(13329)
图书(12944)
财经(12630)
世界(10964)
(10927)
技术经济(10743)
(9883)
经济问题(9847)
共检索到294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国娜  
当前我国数字金融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近年来,银保监系统也多次就金融科技在涉农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给出明确指示,要求各地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扩大涉农金融服务半径。这表明,数字信息技术在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作为支持服务“三农”发展重要力量的农村金融,加强金融科技手段在涉农金融服务具体业务中的应用,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开发更多涉农普惠业务产品,对于农村金融行业迎来全新之大变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梦秋  
撤点并校是我国过去10多年的重大教育事件,对农村中小学空间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江苏省仪征市的案例分析,认为国家规定的学校服务半径40min的标准,只有在撤点并校前才能完全达到,当前的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服务半径已基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从未来趋势看,中小学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学校服务半径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类分区制订不同的学校服务半径标准。与此同时,当前农村中小学的空间布局调整与优化,应与校车的配置同步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学校布局与校车线路的理想图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上学需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晓农  王振蒙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半径是衡量公共图书馆在物理空间上服务范围的重要指标。文章从城市规划的空间角度,引入了该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奠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讨论的理论基础。为了清晰地认识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的概念,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角度将服务半径划分为常态半径、偶然半径和虚拟半径,使得服务半径具有了更深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而为公共图书馆实现有效的服务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永亮  
通过分析区域物流网络节点配送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结合物流中心的配送能力进行研究,建立了多节点的物流配送服务半径计算模型,运用蚁群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确定区域内物流节点的配送服务半径。通过MATLAB编程仿真实验表明,物流节点配送服务半径与物流中心的配送能力成正比,通过研究计算出的配送节点最优化服务半径仿真结果,可以确定区域内配送节点的位置和建设数量,以达到合理化配置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目的,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算法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汪水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建红  
通过阐述中国由传统的乡土社会向市场化的契约社会演变过程中,共同体内部道德交易与跨共同体非道德交易悖论,揭示了交易半径的扩大及服务对象匿名性的增加是目前审计信用缺失的社会学主要原因。并指出如果无法改变这些,则需站在社会的、历史的大舞台上,自觉地以一种现实的、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参与主体,设计、选择适合我们的制度。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蓬勃地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焱  王晨姝  王成龙  
自2009年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以来,大连市依托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支持三农发展。但由于大连市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为主,受自然灾害和气候的影响较为明显,造成开展涉农信贷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以农户为代表的资金需求主体,普遍缺乏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抵押物,农户从银行贷款的门槛相对较高。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俊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是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目前我国并未从根本上进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时期,从而导致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有效需求不足。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在财政税收政策上,一是要形成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制度,做到有法制保障;二是要增加"三农"支出,真正做到"予多取少";三是创新政策和制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胜利  
为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在内需拉动的基础上。投资需求在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启动较快,而消费需求由于财政资金的较少直接介入而启动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必须借助金融手段,依靠金融的推动来扩大消费,进而由消费扩大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涂圣伟  张玉静  
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质上是高效率要素供给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质量效益提升的过程,既具有三者循环的一般特点,也具有农业部门特点所产生的特定性。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包括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农村金融形成的彼此支撑、有效贯通的大循环,以及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金融发展为出发点的三个正反小循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循环面临农村要素优化组合配置不畅、涉农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滞后、农村金融科技发展不充分等堵点。论文认为应从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金融发展三者的协同性,循环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循环节点的自驱力三个层面入手,推动实现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潜力后劲、重点难点在农村。扩大农村内需是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关键。未来,只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合理增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会持续高于城市居民。同时,建设农业强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蕴藏着巨量的投资需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会激发更多城乡居民的新消费需求。但受农村居民城乡两栖影响,农村内需潜力被城乡融合发展短板制约而难以释放。这些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性降速、稳定性不足,农村居民存在社会保障短板,乡村产业发展层次低、供给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转化能力不足,面向城市居民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要持续扩大农村内需,应在城乡融合视域下,瞄准实现城乡居民美好生活,围绕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提质,采取多元化路径和组合式政策工具,拓展农民持续增收渠道,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升级,优化乡村建设投入机制,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扩大农村内需的有效制度体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通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任丹妮  
本文探索提供了一种测算欠发达地区涉农金融机构业务单位成本的模型,并详细测算和比较了2010~2014年间贵州省78县4种类型共计202家涉农金融机构在当地开展金融服务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业务服务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贷款业务服务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机构规模相当但涉农业务较少的农业银行县支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成本明显较高,但与规模较小、进入市场较短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成本明显较低;2010~2014年间不同县域、不同类型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存款成本差距较小且差距水平稳定,而贷款成本差距及其波动均较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任丹妮  
本文探索提供了一种测算欠发达地区涉农金融机构业务单位成本的模型,并详细测算和比较了20102014年间贵州省78县4种类型共计202家涉农金融机构在当地开展金融服务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业务服务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贷款业务服务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机构规模相当但涉农业务较少的农业银行县支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成本明显较高,但与规模较小、进入市场较短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成本明显较低;20102014年间不同县域、不同类型涉农金融机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菊  刘奇山  
扩大农村消费,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能够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对于拉动内需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农村消费的金融支持途径是积极完善小额信贷制度,大力发展微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合作金融功能,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牛凯龙  田成川  张薄洋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金融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