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9)
- 2023(8737)
- 2022(7924)
- 2021(7561)
- 2020(6349)
- 2019(14846)
- 2018(14870)
- 2017(28838)
- 2016(15902)
- 2015(17865)
- 2014(17918)
- 2013(17743)
- 2012(16100)
- 2011(14492)
- 2010(14153)
- 2009(12737)
- 2008(12240)
- 2007(10365)
- 2006(8868)
- 2005(7517)
- 学科
- 济(59371)
- 经济(59306)
- 管理(44224)
- 业(41843)
- 企(35528)
- 企业(35528)
- 方法(30163)
- 数学(26029)
- 数学方法(25707)
- 学(15600)
- 农(15228)
- 中国(14263)
- 财(14027)
- 业经(13154)
- 地方(12161)
- 理论(10838)
- 和(10566)
- 贸(10372)
- 贸易(10368)
- 农业(10245)
- 易(10055)
- 技术(9903)
- 环境(9659)
- 务(9350)
- 财务(9292)
- 财务管理(9276)
- 制(9202)
- 企业财务(8785)
- 教育(8781)
- 划(8569)
- 机构
- 大学(222391)
- 学院(219830)
- 管理(90974)
- 济(80578)
- 理学(79878)
- 理学院(79009)
- 经济(78656)
- 管理学(77558)
- 管理学院(77187)
- 研究(72711)
- 中国(51111)
- 科学(48930)
- 京(47611)
- 农(37404)
- 所(37216)
- 业大(36489)
- 财(35113)
- 研究所(34548)
- 中心(32131)
- 江(30524)
- 北京(29987)
- 农业(29511)
- 财经(29115)
- 范(29092)
- 师范(28797)
- 院(26916)
- 经(26503)
- 州(25250)
- 技术(24213)
- 师范大学(23446)
- 基金
- 项目(160250)
- 科学(124490)
- 基金(115153)
- 研究(114908)
- 家(101329)
- 国家(100503)
- 科学基金(85704)
- 社会(69314)
- 社会科(65530)
- 社会科学(65512)
- 省(63146)
- 基金项目(62321)
- 自然(58244)
- 自然科(56862)
- 自然科学(56848)
- 自然科学基金(55806)
- 划(53385)
- 教育(52200)
- 资助(47825)
- 编号(47113)
- 成果(37672)
- 重点(35471)
- 部(34538)
- 发(33342)
- 创(33156)
- 课题(32007)
- 科研(31236)
- 创新(30843)
- 计划(29982)
- 大学(29506)
共检索到303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洪贵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波 周莉花 郝日明
以蜡梅属3种(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实验,通过荧光镜检技术观察种间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与花粉管萌发情况,探讨蜡梅属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各个种间杂交组合处理所授花粉均可在母本的柱头上附着并萌发花粉管;蜡梅属不同种间杂交组合之间花粉管的生长特性较为一致:在6h左右父本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在12h左右萌发出花粉管而后在花柱内生长,到第4d,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荧光镜检结果说明:蜡梅属种间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是最终没有获得杂种种子,可能是在受精卵或幼胚的后期发育过程中代谢紊乱而败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林 陈法志 谢焰锋 戢小梅 童俊 陈卫东 杨守坤
为改良紫珠属植物的园林性状,以白棠子(Callicarpa dichotoma)和紫珠(C.bodinieri)为亲本,对结实特性、杂种子代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棠子和紫珠不存在孤雌生殖现象,自交不结实,天然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3.08%和98.08%。人工杂交座果率最高可达95.24%,但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结实率降至26.21%~37.07%。部分子代的叶片形态介于父母本之间,初步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白棠子×紫珠组合的杂种子代在株高、冠幅及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18.96%、125.06%和130.62%,远高于反交组合子代。因此采用白棠子为母本、紫珠为父本...
关键词:
白棠子 紫珠 杂交育种 子代性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莉莉 朱文莹 王海滨 房伟民 蒋甲福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对菊属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菊蒿属菊蒿(Tanacetum vulgare)(JJ),菊属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亚菊属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DD),菊属大岛野路菊(C.crassum)×芙蓉菊属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DF)3个属间杂种的自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J自交不结实,未获得种子。DD自交获得种子8粒,出苗3株,成苗1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11、37.50%和33.33%;自交一代未能获得后代。DF自交获得种子52粒,出苗16株,成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劲枫 林茂松 钱春桃 庄飞云 Stephen Lewis
为了鉴定甜瓜属野生种酸黄瓜 (CucumishystrixChakr.)对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Kofoid&White)Chit wood]的抗性 ,进而评估抗性向酸黄瓜与栽培黄瓜种间杂种的转移 ,选用了酸黄瓜、 4个栽培黄瓜材料、两种倍性水平的 3个正反交杂种F1和 1个回交后代作为试材 ,在温室中进行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 ,酸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度抗性 ,而 4个栽培黄瓜材料均为高度敏感。酸黄瓜平均每株根系形成约 3个根结 ,栽培黄瓜材料每株根系的根结数超过 10 0个。酸黄瓜通过与栽培黄瓜的正反交 ,其抗性已被部分转移到杂种之中。当杂种作为供体...
关键词:
甜瓜属 黄瓜 酸黄瓜 种间杂交 根结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施季森 白嘉雨 吴坤明 吴菊英
以 1个尾叶桉×细叶桉全同胞家系的 2个亲本和 2 12个子代为材料 ,利用 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 RAPD标记在桉树中的分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4 0个标记 ,标记在 F1代的分离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符合孟德尔方式和偏离孟德尔方式。符合孟德尔方式的标记包括 :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9个 (在这类位点上代表的杂交组合为 AA× AA、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7个 (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均有而在子代中 3∶ 1分离的 2个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且在子代中 1∶ 1分离的 9个 (Aa...
关键词:
RAPD标记 桉树属 分离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莉
早实核桃品种因具有定植当年即可开花结实,56 a进入盛果期以及丰产性强和坚果品质好等特性,成为我国北方产区的主栽品种,深受种植者青睐。然而,由童期过短这一生物学特性所带来的核桃树体早衰,进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屏障。众所周知,在不更换品种的条件下,除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强健树体之外,选用生长旺盛的砧木品种可以部分弥补由于过度结果导致树体衰弱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延长盛果期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课题组采用核桃属种间杂交方法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育出我国首批在生长势和抗性等方面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道旺 马继琼 尹桂芳 蒋晓云 陈燕萍 徐云 王玲
云南是魔芋起源中心之一,云南的魔芋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之首。文章用常规育种方法,以栽培品种花魔芋、野生资源勐海魔芋和滇魔芋为试验材料,开展魔芋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以勐海魔芋和滇魔芋作为母本,花魔芋为父本,均能杂交成功,但假结实率偏高,分别为49.8%和60.1%;其结实率偏低,分别为45.9%和28.1%。以花魔芋作为母本,勐海魔芋为父本反交,也能杂交成功,假结实率为44.8%;结实率43.3%。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魔芋资源进行质量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魔芋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魔芋 资源 杂交育种 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继文 王军辉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赵鲲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开展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育种,对结实率、果实性状、千粒质量、有胚率、发芽性状及1年生株高、胸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父本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母本对结实率影响显著;父本对果实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母本对果实长度的影响显著;父母本对千粒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父母本对有胚率、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杂交组合间株高和胸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8-12×滇3表现最好,其株高为2.09 m,胸径达到1.38 cm,杂交组合8-13×滇2和5-8×滇2表现也较好,依据株高、胸径进行苗期早期选择的潜力较大;表现最差的组合是8-14×滇2,株高1.69 m,胸径1.00 c...
关键词:
楸树 滇楸 种间杂交 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旭红 桂敏 蒋亚莲 苏艳 卢珍红 田敏 余蓉培 莫锡君
研究栽培种香石竹与野生种瞿麦种间杂交障碍,为获得抗逆性好且花色花型独特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基础。以瞿麦为父本,春之歌、四季红和Promesa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统计其膨大率和结实率;并采用压片法对亲本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测定;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石竹种间杂交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伸长及受精情况,探讨种间杂交不亲合性的原因。3个种间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为0,揭示石竹种间杂交存在杂交障碍。染色体倍性鉴定发现,瞿麦为二倍体(2n=2x=30),春之歌为二倍体(2n=2x=30)、四季红为三倍体(2n=3x=45)、香石竹栽培品种Promesa为二倍体(2n=2x=30);花粉活力测定发现瞿麦花粉活力高,为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毛华菊(D.vestitum)与野菊(D.indicum)种间杂交较易成功,且能获得较多具明显形态变异的F1植株,而以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亲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低且仅有较少具变异形态的杂种苗,此外,还对种间杂交在菊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讨菊花起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菊属,种间杂交,菊花起源,进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付彦荣 孙振元 赵梁军 韩益
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未能获得杂交种。对人工辅助自交和杂交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荧光显微观测。观察发现:人工辅助自交后,花粉粒可在各自柱头表面正常萌发,花粉管可伸入花柱内。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时,多数花粉粒不能在柱头表面萌发,或者花粉管呈卷曲、先端膨大、破裂等异常现象。授粉后2~48h的花柱中,未观察到花粉管。由此推断,地锦和五叶地锦之间的不亲和发生在柱头表面。
关键词:
地锦 五叶地锦 种间杂交 不亲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桂龙 林基亮 杨斌 陈银 马斌 魏振禄 张金盛 刘博 王春德
针对虾夷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以风向标扇贝和虾夷扇贝为亲本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培育出了虾夷扇贝(♀)×风向标扇贝(♂)(PY♀×PC♂)及风向标扇贝(♀)×虾夷扇贝(♂)(PC♀×PY♂)两种杂交一代,并对其早期发育及幼虫期和稚贝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Y♀×PC♂杂交一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幼虫期的生长和存活率介于双亲之间,而壳高和壳长的生长均高于双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PC♀×PY♂杂交一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生长和存活率均低于双亲,表现为杂种劣势。在养殖第1年,PY♀×PC♂杂交一代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双亲,杂种优势显著。研究表明,卵子来源对后代的表现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以雌性虾夷扇贝与雄性风向标扇贝进行种间杂交从而改良虾夷扇贝种质是可行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风向标扇贝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黎 周琪 高燕会
【目的】鉴定石蒜属Lycoris种间杂交种F_1的真实性。【方法】利用荧光标记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方法,构建亲本石蒜L.radiata、中国石蒜L.chinensis、换锦花L.sprengeri和石蒜-中国石蒜、石蒜-换锦花杂交种F_1共78个样品的分子身份证,并分析遗传关系。【结果】15对多态性强的荧光标记EST-SSR引物得到扩增条带92条,每对引物平均扩增6.13条;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629 2~1.000 0,平均为0.913 7。引物SSR203+SSR115对石蒜-换锦花、石蒜-中国石蒜杂交种F_1代的真实性鉴定率分别为96.30%和96.15%。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石蒜、中国石蒜、换锦花及其种间杂交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6~0.98,在相似系数为0.77处25个亲本和53个杂交种聚为Ⅰ和Ⅱ两大类,Ⅰ类包括亲本换锦花、石蒜-换锦花杂交种,Ⅱ类包括石蒜、中国石蒜以及中国石蒜-石蒜杂交种,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和Ⅱc等3个亚类。利用荧光标记EST-SSR基因型编码,构建了78个石蒜属亲本及杂交种的分子身份证。【结论】荧光标记EST-SSR可用于石蒜属种间杂交种的早期鉴定。图1表5参2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跃 颜志明 王全智 薄凯亮 吴志明 陈劲枫
为研究甜瓜属种间杂交质体DNA的遗传规律,利用PCR直接测序法对甜瓜属异缘四倍体新种(Cucumis×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S5自交后代及其杂交母本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和父本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 cv.‘Beijingjietou’)叶绿体基因Matk-trnK和rbcL-accD区域的部分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2 036bp Matk-trnK区域中存在着1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6个多态性位点的碱基子代与母本相同,只有2个位点与父本相同;在长度为945bp的rbcL-...
关键词:
甜瓜 质体 多态性位点 母系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