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5)
2023(11697)
2022(9635)
2021(8865)
2020(7007)
2019(16008)
2018(15575)
2017(28045)
2016(15961)
2015(17880)
2014(17938)
2013(17046)
2012(16069)
2011(14589)
2010(15307)
2009(14128)
2008(13038)
2007(11834)
2006(10937)
2005(10379)
作者
(42830)
(35244)
(35125)
(33439)
(22523)
(16842)
(16133)
(13851)
(13603)
(12991)
(12046)
(11930)
(11424)
(11368)
(11203)
(11200)
(10486)
(10373)
(10335)
(10033)
(9285)
(8781)
(8620)
(8209)
(8202)
(8077)
(7943)
(7909)
(7256)
(7061)
学科
(64209)
经济(64165)
(39271)
管理(37867)
中国(32689)
(28883)
企业(28883)
(26233)
金融(26233)
(24121)
银行(24103)
地方(24040)
(23531)
教育(20454)
方法(19427)
(19153)
数学(17164)
数学方法(16960)
(15763)
业经(15304)
农业(14299)
(14182)
理论(13817)
(13411)
地方经济(13044)
技术(12367)
(12232)
(11531)
贸易(11515)
中国金融(11170)
机构
学院(210900)
大学(210039)
(85472)
经济(83419)
研究(80635)
管理(70786)
中国(62619)
理学(58862)
理学院(58110)
管理学(57052)
管理学院(56642)
(47263)
科学(45772)
(40966)
(40481)
(37330)
中心(37227)
师范(37046)
研究所(36192)
(34997)
教育(33238)
(32304)
北京(31551)
财经(31089)
师范大学(30104)
(29100)
(28963)
(28066)
技术(27453)
经济学(26701)
基金
项目(130412)
研究(106054)
科学(103425)
基金(87875)
(74928)
国家(74095)
社会(64732)
科学基金(62686)
社会科(61387)
社会科学(61376)
(55236)
教育(54917)
(46690)
编号(45473)
基金项目(44837)
成果(39701)
课题(36301)
资助(36001)
自然(35797)
(35758)
自然科(34976)
自然科学(34970)
自然科学基金(34312)
重点(31397)
(30235)
发展(29628)
(29188)
(29093)
(28780)
规划(27778)
期刊
(101243)
经济(101243)
研究(79729)
中国(61654)
教育(57539)
(35530)
金融(35530)
(30997)
(30740)
管理(28497)
学报(26808)
科学(25934)
技术(23586)
大学(22100)
农业(20898)
学学(19131)
业经(16980)
经济研究(16601)
财经(15447)
职业(15377)
(13393)
(12776)
论坛(12776)
问题(12664)
(11277)
(10975)
科技(10532)
技术教育(10162)
职业技术(10162)
职业技术教育(10162)
共检索到35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琴   牛晶晶   辜刘建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制高点,承载着自主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使命,而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倍增效应,当前三者在协同发展上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校企合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以及多主体协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曾立  阚文刚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唐海燕  
交通作为旅游系统的基础性子系统,是连接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市场的桥梁和通道。由于旅游资源具备不可移动性,因此,旅游流的空间位移对区域交通系统有着高度依赖性。交通系统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每一次变革性突破都深刻影响着旅游产业发展。面向"十四五"新时期,中国旅游业正处在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关键节点,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完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不足等问题仍是抑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21]50号)明确指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刘荣增  
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及通过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不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均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均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中介效应表现尤其明显。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约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我国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在于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在机制创新、供需结构、产学结合、校企协作等方面仍存在矛盾。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一流理念为导向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要素联动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多方参与为路径打造校企实践基地、以效果反馈为目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张桂境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师鹏  
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职业教育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此情况之下,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研究,对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对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制定具有较高针对性和执行性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的深入开展指明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正>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917年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添喜  张悦  
融合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融合课程的建设是实现融合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而开发满足所有学生多样需求的融合课程是融合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突破点。高质量融合课程的建设应遵循全纳包容、多元异质、动态生成的课程本质,并致力于多途径保障课程内在公平,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实施课程全程调整。当前课程正义性、异质性、生成性的问题阻滞了高质量融合课程的发展,文章从课程重构、教师增效和技术赋能等三个角度出发,聚焦新时期融合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阐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佘凡   王小兵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二者耦合关系及其区域间差异、差异来源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其耦合水平以勉强耦合和初级耦合为主,且表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均衡空间特征;(2)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外资开放度、创新贡献度是制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集聚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仁曾  詹姝珂  
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协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在空间效应下依旧成立。因此,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志彪   陈长江   叶茂升  
长江经济带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之间、区域协同融通发展与市场分割之间、内循环发展与外循环发展之间三大矛盾。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是解决这些矛盾、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主要途径。针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问题分析表明,一方面是市场分割与地方政府保护,另外一方面是各地发展不均衡实际,阻碍了各省市经济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能力,成为阻碍和限制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的主要原因。推进区域协同一体化实现区域协同融通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地方政府之间的一体化合作,另一方面要形成商品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统一大市场,在“战略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环保一把尺、交通一张网”的基础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共建长江科技创新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融通发展以及合作建设内需主导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瑞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在“十四五”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主题。实施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业务需求和财务信息之间不可缓和的冲突和矛盾,说明了以新技术应用为引擎,通过集成化信息平台搭建的业财融合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同时分析了高效业财融合系统搭建的其他必要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晓佳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厘清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构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指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河南省2010—2021年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河南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亦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强化先验地区的示范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