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3)
- 2023(7210)
- 2022(5951)
- 2021(5313)
- 2020(4466)
- 2019(9755)
- 2018(9164)
- 2017(16711)
- 2016(9335)
- 2015(9980)
- 2014(9385)
- 2013(9261)
- 2012(8627)
- 2011(7757)
- 2010(7547)
- 2009(6885)
- 2008(6633)
- 2007(5831)
- 2006(5111)
- 2005(4461)
- 学科
- 济(34056)
- 经济(34004)
- 管理(24388)
- 业(23989)
- 企(18437)
- 企业(18437)
- 方法(15851)
- 数学(14234)
- 数学方法(14089)
- 学(10984)
- 农(10030)
- 财(9301)
- 中国(9294)
- 贸(8270)
- 贸易(8268)
- 易(8067)
- 业经(7835)
- 农业(7025)
- 制(6094)
- 地方(5924)
- 环境(5850)
- 技术(5848)
- 务(5409)
- 财务(5407)
- 财务管理(5394)
- 企业财务(5153)
- 银(5070)
- 融(5059)
- 金融(5059)
- 产业(5023)
- 机构
- 大学(135489)
- 学院(132524)
- 研究(53187)
- 济(52473)
- 经济(51572)
- 管理(47712)
- 理学(42173)
- 理学院(41598)
- 管理学(40657)
- 管理学院(40451)
- 科学(38139)
- 中国(37473)
- 农(37380)
- 业大(30450)
- 京(29973)
- 农业(29820)
- 所(29633)
- 研究所(27804)
- 中心(22866)
- 财(21448)
- 院(20321)
- 农业大学(19960)
- 江(19687)
- 北京(18987)
- 省(18710)
- 财经(17547)
- 室(17532)
- 科学院(16728)
- 研究院(16630)
- 实验(16273)
- 基金
- 项目(101096)
- 科学(77516)
- 基金(74230)
- 家(71294)
- 国家(70733)
- 研究(61794)
- 科学基金(57501)
- 自然(41521)
- 自然科(40542)
- 自然科学(40524)
- 自然科学基金(39849)
- 社会(39549)
- 基金项目(39418)
- 省(39264)
- 社会科(37484)
- 社会科学(37471)
- 划(34630)
- 资助(30085)
- 教育(27262)
- 重点(23695)
- 计划(23109)
- 科技(21570)
- 发(21389)
- 编号(21114)
- 部(21063)
- 科研(21022)
- 创(21018)
- 创新(19797)
- 业(19033)
- 专项(17846)
共检索到189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蒙兰杨 黄永利 梁君霞 颜燕 李云晶 冯源恒 杨章旗 唐国强
【目的】研究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分别筛选出最佳修枝强度,为其修枝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造林5年的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纯林为试验材料,设置修枝1/3(修去树高1/3以下枝条)、修枝1/2(修去树高1/2以下枝条)、修枝2/3(修去树高2/3以下枝条)3个修枝处理和1个对照(CK,不修枝);修枝4年后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不同修枝处理的林木形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修枝2/3会降低红椎的胸径、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修枝1/2和2/3会降低大叶栎的树高生长率、修枝2/3会降低大叶栎的材积生长率。随着修枝强度增加,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的枝下高、枯枝高变高,冠层上偏高度、枯枝层深度变小;修枝1/2会减少红椎的冠幅,修枝1/3、1/2和2/3均会减少大叶栎的冠幅。随着修枝强度增加,火力楠、红椎的尖削度、分杈数和分杈率变小,分杈高变高;修枝1/3、1/2和2/3均会降低大叶栎的尖削度、分杈数和分杈率。不同修枝处理综合评价显示,火力楠表现为修枝2/3>修枝1/2>CK>修枝1/3,红椎表现为修枝1/2>修枝2/3>修枝1/3>CK,大叶栎表现为修枝1/3>修枝1/2>修枝2/3>CK。【结论】不同树种的补偿作用阈值不同,幼龄林时火力楠的补偿作用阈值高于修枝2/3,红椎和大叶栎的补偿作用阈值低于修枝2/3,修枝超过阈值会降低树高或胸径生长,最终降低材积生长。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幼龄林的冠幅无显著影响,修枝1/2显著降低红椎幼龄林的冠幅,修枝1/2和2/3显著降低大叶栎幼龄林的冠幅,枝下高和枯枝高表现为修枝强度越大高度越高。修枝可显著提高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的林分卫生、出材率、干形质量和形质质量。幼龄林时,火力楠的最佳修枝处理为修枝2/3,红椎为修枝1/2,大叶栎为修枝1/3。
关键词:
火力楠 红椎 大叶栎 修枝 形质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 600、2 500、3 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17.6%、17.6%、32.1%,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39.3%。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 300株/hm~2)或低密度(1 600株/hm~2)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 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 500株/hm~2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 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 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 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 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小芳 陈凯鹏 陈丹 王聪 李勇 何斌 杨梅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讨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理化属性和细菌丰度特征。结果表明,非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非根区0~2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全磷(TP)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夏季根区、非根区土壤含水量、DON、SOC和非根区DOC含量显著大于冬季;夏季桉树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土壤TN、TP、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冬季。参照全国土壤分级标准,冬季根区土壤SOC和夏季根区土壤TN含量为四级较缺乏水平。与全球森林土壤C∶N∶P平均值相比,桉树幼龄林根区土壤C:N夏季高、冬季低,且根区土壤N∶P和C∶P均低于平均水平,推断桉树人工幼龄林冬季根区土壤存在C限制,夏季根区土壤存在N限制。桉树非根区0~20 cm土壤细菌丰度显著大于根区0~20 cm和非根区20~40 cm土壤。夏季土壤细菌丰度较冬季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桉树人工幼龄林非根区土壤C、N含量和细菌丰度较根区高,根区土壤可能处于C、N元素缺乏状态,根区、土壤深度和季节是影响桉树幼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丰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 夏良放 Janet Dutch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1代杉木幼龄林正常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利用固定间隔期复测数据,运用不同方法建立杂种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单木枯损模型,为确定杂种落叶松合理的经营措施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黑龙江省江山娇实验林场48块样地的复测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利用全子集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构建杂种落叶松单木枯损模型。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分类率-阈值散点图,确定枯损模型预估时的最佳阈值。引入随机参数,构建样地水平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模型估计方法为自适应积分最大似然估计,模型筛选指标为Akaike信息标准(AIC)、贝叶斯信息标准(BIC)以及-2倍对数似然值。通过计算绝对平均偏差(Bias),绘制ROC曲线以及模型预估枯损率与实际枯损率直方图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包含单木(林木胸径,DBH;胸径平方,DBH2)、林分(林分断面积,BA)、竞争(大于对象木树木断面积之和变形,BALD)3个水平变量组合的单木枯损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杂种落叶松枯损主要发生在小径阶且相对竞争较大时。单木枯损概率随DBH增加逐渐减小,随BALD、BA增加而逐渐增加。最佳阈值有效提高了模型预估效果,方差-协方差结构为无结构矩阵(UN)时,四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佳,其预估的林分枯损率更接近实际林分枯损率。【结论】混合模型能够更有效地描述和预估杂种落叶松的单木枯损。阈值分析是提高二分类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杂种落叶松作为速生树种,幼龄时期应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减少枯损发生的概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武红敢 乔彦友 严小君 陈林洪 陈雁
以浙江江山、衢县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马尾松、阔叶下木、草本层的绿色生物量(即鲜叶量)和叶面积,并建立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绿色生物量同郁闭度或盖度的回归方程,总结出浙西山地马尾松幼龄林林分的叶面积指数。
关键词:
马尾松 幼龄林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曾冀 蔡道雄 韦叶桥 农良书 雷渊才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元玺 吴俊文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目的】了解亚热带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碳(C)、氮(N)、磷(P)含量的四季动态平衡变化,以促进对不同林龄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理解。【方法】通过比较云南宜良地区云南松幼龄林(15年)和中龄林(25年)针叶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C、N、P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NSC含量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四季变化,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可溶性糖/淀粉值先升后降,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1.41,中龄林为1.85),1月最低(幼龄林为0.93,中龄林为0.88)。(2)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含量8月最低(幼龄林为389.77 g/kg,中龄林为386.10 g/kg),N含量和P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且在8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C/P值在8月最高(幼龄林为900.25和2 624.83,中龄林为1 143.65和2 200.80),而N/P值在5月最高(幼龄林为3.38,幼龄林为2.46)。(3)云南松2个林龄林木针叶C、N、P含量与NS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N、C/P与NSC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P与NSC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调整其针叶NSC和C、N、P的分配应对四季气候的变化,且2个林龄间分配方式相似。在生长旺盛期(8月),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均通过增加针叶可溶性糖与淀粉之间的转化,来增强云南松针叶的生理活动;但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针叶C、N、P含量变化在生长旺盛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伟伟 李海瑜 杨振景 王珂 尹昀洲 王树力
【目的】分析水曲柳树冠形态特征与生长形质性状的关系,探讨两者对修枝措施的响应规律,明确树冠形态的经营方向并选择适宜的修枝强度,为培育以大径材为目标的水曲柳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16年生水曲柳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冠幅、冠形率和冠长率与林木单株材积指数、胸径、无节材长度和胸高形数的关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林木生长形质,采用方差分析法及多重比较法确定树冠形态特征和生长形质对修枝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冠幅对单株材积指数、胸径和无节材长度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作用,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185、1.122和0.530,对胸高形数具有直接显著负向作用,直接通径系数为-0.965;冠形率对单株材积指数、胸径和无节材长度具有直接显著正向作用,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46、0.701和0.511,对胸高形数具有直接显著负向作用,直接通径系数为-1.305;冠长率对单株材积指数、胸径和无节材长度均具有直接显著负向作用,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52、-0.245和-1.224,对胸高形数具有直接显著正向作用,直接通径系数为0.591;生长形质综合评价值的主导因子为冠幅(1.223);不同修枝强度下树冠形态特征和生长形质差异显著(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谷丽萍 郭永清 郎南军 杨旭 泽桑梓 李江 阮宏华 谷晓萍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春味 姚远强 刘同彬
不同土壤质地泡桐幼龄林生长的研究张春味,姚远强,刘同彬关键词泡桐,土壤质地,生长差异泡桐(PaulowniaSieb.etZucc)是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其适生范围很广[1]。在其适生范围内,由于土壤质地的不同,同种泡桐的生长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些...
关键词:
泡桐,土壤质地,生长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漫 吴立潮 吴建平 吴天乐 赵建平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析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结合泡桐林的目标产量,提出了中等立地条件下白花泡桐幼龄林的施肥量,并进行了田间肥效校验试验研究。肥效校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即Ⅰ(N1P1K1)、Ⅱ(N2P2K2)、Ⅲ(N3P3K3)、Ⅳ(N4P4K4)、Ⅴ(N5P5K5)、Ⅵ(CK),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和树高增长均有显著性影响,区组间无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检验后得出,施肥第一年后,处理Ⅲ对白花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但对树高增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二年后,处理Ⅳ对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而从树高的增长来看,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祁万宜 张鲜艳 王军辉
对“八五”期间设置在湖北大老龄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N、P配比、不同施肥次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幼林及其后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日本落叶松幼龄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N、P比不同对施肥后3年内的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各生长量随N肥施用比例的减少、P肥比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至1998年(12年生),N、P比为1∶0的高、径、材积分别比N、P比为1∶1的提高5.79%、6.58%和19.38%;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很小,与1次施肥相比,2次施肥既起不到增产效果,又增加了营林成本。施肥量为25 g.株-1、仅施N肥...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幼龄林 施肥效应 生长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吴翠蓉 高海力 王潇璇 姚任图 胡卫江 刘海英
【目的】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阐明不同林龄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可为林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2、5、7、12年生的香榧幼龄林内分别设置4个样地,调查地径、株高,采用全收获法测定标准株生长量,采集标准株叶片和0~10、10~30 cm土壤层分析样品,测定C、N、P质量分数,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1)不同林龄香榧叶片C质量分数相对稳定,平均值为482.83 g·kg-1;随着林龄的增大,香榧叶片N质量分数和N/P降低,且2年生香榧显著高于7、12年生(P <0.05)。【结论】香榧幼龄林的生长主要受到N的限制,可适当增施N肥,提高香榧人工林的生产力。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 土壤 香榧 林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