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
2023(79)
2022(63)
2021(63)
2020(49)
2019(121)
2018(128)
2017(178)
2016(133)
2015(142)
2014(166)
2013(122)
2012(117)
2011(105)
2010(98)
2009(75)
2008(73)
2007(52)
2006(47)
2005(40)
作者
(330)
(289)
(259)
(246)
(142)
(131)
(128)
(111)
(98)
(89)
(88)
(82)
(80)
(80)
(80)
(80)
(72)
(72)
(71)
(71)
(64)
(63)
(63)
(62)
(60)
(59)
(59)
(58)
(56)
(55)
学科
技术(181)
(172)
中国(144)
(136)
经济(136)
世界(135)
管理(127)
教育(123)
(119)
企业(119)
(96)
理论(96)
教学(92)
(88)
职业(84)
职业技术(68)
农业(64)
学法(64)
教学法(64)
学理(63)
学理论(63)
工程(60)
学校(56)
基因(55)
基因工程(54)
地方(53)
技术管理(48)
(42)
(41)
植物(41)
机构
学院(1363)
大学(1219)
研究(569)
技术(524)
教育(505)
职业(475)
科学(394)
(368)
师范(367)
职业技术(339)
(326)
研究所(304)
师范大学(303)
(291)
管理(287)
技术学院(283)
(274)
中国(273)
(272)
经济(272)
中心(254)
(233)
理学(229)
业大(227)
农业(225)
理学院(219)
管理学(217)
管理学院(210)
(198)
教育学(187)
基金
项目(906)
研究(822)
科学(741)
教育(616)
基金(514)
编号(484)
(462)
(457)
国家(449)
(433)
课题(414)
社会(384)
(380)
社会科(352)
社会科学(352)
科学基金(338)
(315)
职业(313)
成果(310)
主持(309)
主持人(306)
基金项目(273)
(272)
规划(268)
项目编号(255)
(252)
(251)
年度(242)
重点(242)
教育部(223)
期刊
教育(802)
中国(600)
职业(529)
技术(449)
技术教育(390)
职业技术(390)
职业技术教育(390)
(316)
(279)
经济(279)
研究(276)
(265)
论坛(265)
学报(234)
农业(211)
职教(194)
科学(178)
(146)
大学(142)
学学(134)
科技(124)
管理(100)
成人(77)
成人教育(77)
(68)
世界(67)
业大(67)
中国农业(65)
(63)
农业大学(57)
共检索到2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易毅  
张洪安,男,汉族,1962生,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研究生学历,教授。2007年至今任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先后担任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中学校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示范学校校长等职。主持过兵团级、厅局级多项课题,其中"棉籽烘干技术"项目研究获国家专利。先后荣获"2010中国教育管理与创新先锋人物"、"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先进实验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蒙成  
在近些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德技并修"是一个出现频次很高的热词。这是职业教育对智能化时代需求的呼应,精准表征了当今时代理想的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然而,何谓"德技并修"?如何正确理解"德"与"技"的关系?对这些根本问题亟需进行准确定位。德技并修,首先是指"德技融合",即德育与技能教育一体化。当前对德技并修的认识囿于已有的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德技并修既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在新时代,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从产业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回归,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核心;从社会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保障从工匠精神向工匠制度的转移,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前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岳金凤  
近日,淄博职业学院印发了《淄博职业学院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学分制改革。同时印发的还有《2017级实施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等具体指导性文件。淄博职业学院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在学年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根据方案要求,学院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配套改革、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多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术蕊  
示范院校领导系列访谈之五十七霍天强,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校长助理等职务;现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库成员,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云清  
近代英国民间的非国教学院与私立学院教育中,存在着实用职业教育传统。阿卡德米学院运动就是这一传统的凸显,并最终发展成新大学运动,对古典绅士教育传统进行了必要修正。绅士教育与职业教育短长互补,文理并重,传统与现实兼顾,是为泛智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永智  李理  
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德育和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精神培养。构建德技并修长效机制,应培养学生德技并修意识,加强德技并修教育,深化德技并修实践,注重德技并修考核。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靖  
新时代下大学生职业素质核心要素已被上升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思考与定位。通过对我国目前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就必须依靠大批具有"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而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就要探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同时,要从现行的高考制度上改革考生录取制度及考试方式。构建"三堂融合、双元双导"的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融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东伟  王功  
民办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效益最大化原则、多功能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生产经营、科学研究"为建设目标,选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实训基地的组织结构、学习层次、运行机制上,创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和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贺文瑾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离不开学校发展的土壤。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在学校发展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促进学校发展,才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学校与教师才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晓鸣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不仅应努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还更应利用其比较优势、前沿办学理念、区域文化特点等创建其个性特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河北落地,河北的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的新时代。与此相适应,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对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部署,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智库创新活力,努力打造河北中心智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推动新时代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2018年9月召开的第21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暨智库论坛上,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康振海的发言介绍了近年来河北省社科院以创新激发智库活力,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取得的成效。本刊将康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宋洁绚  陈廷柱  郑利霞  赵映川  闫建璋  张欣  
发展优质高职教育,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充满活力、在珠江三角洲有着重要影响的高职学院。学校明确定位及其办学宗旨,强调高职教育应超越单纯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业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为地方社会科学院推进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步伐明确了责任使命、方向路径和发展理念。地方社会科学院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与其他智库类型的比较中突出自身特点,明确自身功能和职责定位,才能找到比较优势和创新发展的切入点,才能准确把握自身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从而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2019年9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新时代智库建设论坛暨第22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内蒙古社科院院长李春林探讨了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的原则、定位和要求。本刊将李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