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5)
- 2023(6558)
- 2022(5916)
- 2021(5448)
- 2020(4886)
- 2019(11388)
- 2018(11255)
- 2017(21508)
- 2016(12244)
- 2015(13919)
- 2014(14278)
- 2013(14254)
- 2012(13497)
- 2011(12373)
- 2010(12570)
- 2009(11745)
- 2008(12075)
- 2007(11151)
- 2006(9540)
- 2005(8504)
- 学科
- 济(51279)
- 经济(51240)
- 管理(35054)
- 业(30217)
- 方法(24951)
- 企(23588)
- 企业(23588)
- 数学(22057)
- 数学方法(21846)
- 环境(16144)
- 农(14955)
- 学(14717)
- 地方(12874)
- 财(12581)
- 中国(11165)
- 贸(10229)
- 贸易(10226)
- 易(9909)
- 划(9872)
- 农业(9823)
- 和(9485)
- 业经(9455)
- 制(8126)
- 生态(8103)
- 务(7947)
- 财务(7931)
- 财务管理(7906)
- 资源(7764)
- 企业财务(7465)
- 理论(6955)
- 机构
- 学院(183901)
- 大学(183480)
- 济(71015)
- 经济(69371)
- 研究(66368)
- 管理(66041)
- 理学(56591)
- 理学院(55885)
- 管理学(54711)
- 管理学院(54401)
- 中国(48171)
- 科学(46547)
- 农(41429)
- 京(39633)
- 所(36616)
- 业大(34332)
- 研究所(33845)
- 农业(32958)
- 财(31253)
- 中心(30457)
- 江(29174)
- 财经(25114)
- 北京(24996)
- 院(24227)
- 范(24141)
- 师范(23826)
- 州(23105)
- 省(22746)
- 经(22529)
- 经济学(21613)
- 基金
- 项目(125442)
- 科学(94943)
- 基金(88197)
- 研究(85073)
- 家(80255)
- 国家(79654)
- 科学基金(64904)
- 社会(51490)
- 省(50783)
- 社会科(48683)
- 社会科学(48660)
- 基金项目(47600)
- 自然(44164)
- 划(43176)
- 自然科(42856)
- 自然科学(42835)
- 自然科学基金(42010)
- 教育(37742)
- 资助(36505)
- 编号(33703)
- 重点(29512)
- 发(28161)
- 成果(26911)
- 部(26533)
- 计划(26257)
- 创(25329)
- 科研(25060)
- 科技(24524)
- 创新(23868)
- 课题(23830)
共检索到265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新 袁国强 董玉枝
在分析信阳茶区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茶区适宜种植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同时,也指出本茶区地质生态环境条件的不足及在良种繁育栽培、茶叶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共同促进河南茶叶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信阳 生态环境 茶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巧萍 聂胜委 张玉亭 刘冬梅 李太奎 寇长林 邹庆鹏 吕立哲 赵丽君
为了解信阳毛尖茶品质的现状和含量范围,通过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平桥、光山、罗山和新县等茶区的第1(春茶)、2(春茶)、3(夏茶)批次成品茶叶中品质成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桥、罗山、新县茶区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达到4.20%以上,其中平桥茶区含量最高(4.62%);光山、浉河茶区的含量较低,均低于4.0%,光山茶区的茶氨酸含量最低(3.71%)。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以夏茶的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春茶(第1批);而茶叶中氨基酸、茶多糖、茶氨酸含量均以春茶较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夏茶。信阳毛尖茶春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70~4.77)、水浸出...
关键词:
信阳毛尖 品质 现状 标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刘荷芬 鲁峰
文章依据信阳茶区资源环境特点,通过分析茶叶资源利用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发展绿色茶产品角度,提出茶叶资源利用保护对策:要有计划地增加和保护茶叶品种资源,建立茶叶良种繁育体系;进行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茶园环境保护,进行生态型茶园建设及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开展茶叶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等。为信阳茶区绿色茶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婷 肖斌 王丽霞 马小雪 李佼 柳洁 蒲国涛 刘雯
【目的】对陕西商南茶区的气候条件、土壤养分和茶叶品质进行综合分析,为探明该地区气候、土壤与茶叶质量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利用商南茶区1958-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交换性钾及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商南县9个乡镇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对各乡镇所产茶叶的品质进行比较与评价,并对茶区土壤理化性质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商南茶区气候较适宜,茶树生长期有水热同季现象,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日照百分率均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而≥10℃活动...
关键词:
商南茶区 气候 土壤肥力 茶叶品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红 袁国强 丁振稻
信阳茶区为我国产茶历史悠久的茶区,信阳毛尖更是久负盛誉,屡获国内外大奖。结合该区的自然地域特点,着重就良种引进、无性繁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方面的问题作一讨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兰兰 王家伦 胡华健 陈娟 骆耀平
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18 d,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亮科 吕向东
中国是世界茶叶传统生产和贸易大国,在世界茶叶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世界茶叶市场定价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的话语权不大。为增强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对世界茶叶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茶叶贸易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在分析世界及中国茶叶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基础上,剖析了中国茶叶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茶叶生产 茶叶消费 贸易 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本文利用1998年到2011年的中德、印德茶叶贸易数据,比较德国茶叶标准提高对中、印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茶叶标准提高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大于对印度的影响。作者从中、印国内茶叶标准体系、茶叶生产结构和市场结构、茶叶质量监管和检测等方面剖析其原因,并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国茶叶贸易比较利益增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茶叶标准 茶叶贸易 比较利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亮科 吕向东
中国是世界茶叶传统生产和贸易大国,在世界茶叶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世界茶叶市场定价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的话语权不大。为增强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对世界茶叶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茶叶贸易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在分析世界及中国茶叶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基础上,剖析了中国茶叶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茶叶生产 茶叶消费 贸易 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祝成 许咏梅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是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茶叶进出口量的变化不会带来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反之,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则会带来中国茶叶进出口量的变化,国际红茶市场尤为明显;但在国际绿茶市场上,中国绿茶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磊 黄婷婷 刘秋凤 白先丽 王志萍 庞月兰
【目的】研究叶面追肥对机采茶园夏秋季茶叶生长、机采效果和品质影响情况,为茶园夏秋季机采提供配套技术方法。【方法】对台茶12号茶园夏茶和秋茶进行机采前追肥处理,通过喷施3种新型叶面有机肥,调查分析各处理茶树新梢生长状态、机采产量、机采效果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在春茶季后采取叶面追肥,可以使茶树新梢密度提高44.3%76.4%,优化芽叶机械组成以利于机采操作,机采产量提高75.7%54.0%,其中以高氮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高钾有机肥对改善茶青生化成分含量组成和制绿茶品质效果较好。秋茶采取叶面追肥,可以使机采
关键词:
机采茶园 叶面肥 效果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先明 汪艳霞 杜晓 陈吴静
本文对茶叶精制车间茶尘数量进行了测定,对茶尘的组成和粒度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精制车间设备近旁茶尘累积量顺序为:风选机>圆筛机>抖筛机>切茶机,但对精制车间设备1.3 m处分析,不同作业环节茶尘的积累量差异不显著(F=0.215
关键词:
茶叶 精制车间 茶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逸芳 苏时鹏 王姿燕 黄森慰
基于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生产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安溪茶叶生产效率,得出安溪茶叶生产总体效率不高,技术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偏小、资源浪费严重等结论,提出科技兴茶、建立生产效率信息平台、加快茶园流转体制改革等建议。
关键词:
茶叶 生产效率 DEA 安溪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