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9)
2023(7758)
2022(6421)
2021(5759)
2020(4563)
2019(10185)
2018(9996)
2017(18530)
2016(10039)
2015(11245)
2014(11404)
2013(11437)
2012(10985)
2011(10206)
2010(10432)
2009(9562)
2008(9506)
2007(8614)
2006(7973)
2005(7481)
作者
(31442)
(26204)
(26173)
(24550)
(16753)
(12695)
(11778)
(10177)
(9952)
(9444)
(9058)
(9043)
(8676)
(8550)
(8215)
(7865)
(7785)
(7714)
(7693)
(7624)
(6854)
(6548)
(6392)
(6064)
(5958)
(5956)
(5870)
(5863)
(5361)
(5342)
学科
(48038)
经济(47996)
管理(23726)
(22537)
地方(18668)
中国(17217)
(16578)
企业(16578)
(14335)
业经(13098)
方法(12789)
(10592)
(10442)
农业(10358)
地方经济(10084)
(9237)
环境(8902)
数学(8625)
数学方法(8525)
理论(8395)
(8313)
金融(8312)
资源(8298)
(8168)
银行(8155)
(8102)
(7475)
发展(7245)
(7220)
(7177)
机构
学院(148838)
大学(144509)
研究(58847)
(55874)
经济(54442)
管理(51587)
中国(44821)
理学(42430)
理学院(41748)
管理学(40952)
管理学院(40642)
科学(38331)
(33521)
(31134)
研究所(28191)
(26635)
中心(26356)
(26039)
(25659)
师范(25413)
(25168)
北京(22158)
(21485)
(20905)
师范大学(20516)
农业(20466)
业大(20420)
(20011)
财经(19595)
科学院(18493)
基金
项目(94633)
科学(74058)
研究(70433)
基金(65435)
(57847)
国家(57278)
科学基金(47751)
社会(43614)
社会科(41238)
社会科学(41229)
(39250)
基金项目(34964)
(32607)
教育(30747)
自然(29804)
编号(29353)
自然科(28860)
自然科学(28853)
自然科学基金(28304)
(28085)
资助(26456)
成果(24101)
发展(22261)
重点(22251)
(21839)
课题(21533)
(19298)
(19148)
创新(17802)
国家社会(17546)
期刊
(75080)
经济(75080)
研究(46414)
中国(37401)
(25564)
科学(23600)
学报(23556)
教育(20651)
管理(19933)
农业(17886)
(17275)
大学(16975)
学学(15604)
(14943)
金融(14943)
业经(14599)
技术(12162)
资源(11234)
经济研究(11069)
图书(10209)
(9870)
问题(9681)
财经(8929)
(8367)
(8049)
(7797)
书馆(7697)
图书馆(7697)
商业(7613)
(7449)
共检索到245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国忠  郜慧  赵承美  
信阳市具有中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它们构成信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信阳市旅游业的基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突出、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信阳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将旅游发展规划与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密切结合,增强景点、景区的旅游文化魅力,渲染旅游线路的文化色彩,构建特色的区域生态文化,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是建设信阳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保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卫星  艾佩  
历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它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决定了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成败,而对其中层与核心层文化的挖掘是决定吸引力高低的关键。因而,为了增强历史文化资源吸引力,为旅游者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旅游经历,实现旅游者的利益,需要从市场调查、资源分析、主题塑造、线路组合、活动开展、氛围营造方面来关注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宇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西部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断被弱化,鱼木寨的自然、文化资源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鱼木寨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持自身的特色优势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在各方面取得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帆  陈恩虎  齐先文  
烔炀老街作为古镇历史遗存的承载者,秉承丰厚的历史文化,由此衍生出旅游开发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资源的转化,是实现烔炀老街价值多元化的有效途径。烔炀老街旅游开发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确立保护与有限开发原则,明确旅游开发的战略定位与路径,提出活化保护与有限开发对策,进一步提升"江淮古镇"美誉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诗图,袁本华  
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运用领域,剖析了当今旅游开发中忽视文化的误区,并提出其解决对策,阐明了"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的重要观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义民  贾奎雨  
生态旅游是21 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开发从理论到实践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文章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原则及开发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汤蕾  许东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成升魁  王旭海  
关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农业考古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动态保护思路。文章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提出旅游开发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并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初步设计了三种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方位规划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邱国锋  曾志军  肖明曦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丽丽  朱创业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颖若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时空结构方便利用、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等优势,是前程远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