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5)
2023(5330)
2022(4481)
2021(4283)
2020(3539)
2019(8329)
2018(8017)
2017(14761)
2016(8022)
2015(8732)
2014(8602)
2013(8601)
2012(8255)
2011(7431)
2010(7318)
2009(6801)
2008(6773)
2007(5518)
2006(4664)
2005(4469)
作者
(22213)
(18960)
(18464)
(17924)
(12094)
(9035)
(8519)
(7170)
(7061)
(6811)
(6450)
(6357)
(6088)
(6028)
(6013)
(5944)
(5493)
(5449)
(5414)
(5287)
(4601)
(4571)
(4501)
(4332)
(4330)
(4222)
(4198)
(4005)
(3826)
(3794)
学科
(31463)
经济(31427)
(20312)
管理(19919)
(16512)
企业(16512)
方法(16055)
数学(14649)
数学方法(14498)
中国(9772)
(8619)
(6787)
(6774)
贸易(6773)
(6700)
(6666)
(6382)
金融(6382)
(6053)
(5856)
银行(5842)
(5545)
业经(5500)
(5216)
财务(5209)
财务管理(5196)
企业财务(5069)
技术(4750)
地方(4373)
农业(4274)
机构
大学(109439)
学院(106968)
(48713)
经济(47865)
研究(40192)
管理(39719)
理学(34553)
理学院(34099)
中国(33459)
管理学(33451)
管理学院(33230)
科学(23628)
(22756)
(22705)
(20371)
(19616)
中心(19381)
研究所(18639)
财经(18294)
(16946)
经济学(16295)
(15547)
业大(15496)
农业(15417)
经济学院(14759)
(14465)
财经大学(14062)
北京(13992)
(13600)
师范(13429)
基金
项目(74941)
科学(60325)
基金(57771)
研究(51815)
(51389)
国家(51019)
科学基金(43741)
社会(35437)
社会科(33802)
社会科学(33795)
基金项目(29816)
自然(28740)
自然科(28186)
自然科学(28180)
自然科学基金(27708)
(27374)
教育(24325)
资助(24287)
(24162)
编号(18470)
(17688)
重点(17417)
国家社会(15740)
(15594)
教育部(15454)
(15440)
成果(15299)
(15162)
科研(14817)
创新(14667)
期刊
(47244)
经济(47244)
研究(35203)
中国(23559)
学报(19263)
(18181)
(17682)
金融(17682)
科学(17373)
(16782)
管理(15214)
大学(14653)
学学(13887)
农业(10459)
教育(10131)
财经(9659)
经济研究(9144)
(8307)
技术(8128)
(6497)
(6237)
国际(6233)
理论(6099)
问题(5975)
业经(5968)
统计(5456)
实践(5449)
(5449)
世界(5373)
(5347)
共检索到168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货币信贷政策的实施要点是"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显然,政策的连续性意味着货币政策总体仍然宽松,但针对性的提出加大了2010年的政策变数。参照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货币政策将针对通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彬  刘林  张颖  
本文利用对数似然方法估计商业银行贷款供求因素的非均衡模型,试图检验在商业银行贷款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信贷决定因素,并由此确认我国流动性过剩是贷款需求约束还是供给约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手段仍然是政府对信贷的控制,通过控制银行信贷总量而引起的总供求状况的改变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变化,因此,银行信贷供给约束造成我国经济中信贷收缩从而发生流动性过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大利  邹小芃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等可耗尽性资源的价格剧烈波动,令人震惊,对全球经济形成强烈冲击。这种情形并不能从传统资源经济学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基于此,本文一方面对不均衡市场中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出决策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得到关于最优产出路径性质的一般化结果;另一方面从厂商根据其库存水平进行价格调整这一合理假设出发,分析比较了可耗尽性资源价格波动的可能性路径,并刻画其性质,从中揭示出可耗尽性资源价格波动的复杂性。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日趋强烈,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可耗尽性资源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同时对于更好地认识“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邓黎阳  
过剩过剩与不足,或说供大于求与求大于供,都是经济中的非均衡状态。这里的供求对应于意愿的交换数量,即在市场均衡时交易者在不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瑞  杨凡  
文章在描述全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波动、信贷投放和信贷资产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仅靠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并不能刺激经济发展,但经济的持续下行却能带动信贷投放增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不良贷款效应;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最后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供金融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金平  陈汉鹏  
本文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将两类货币政策调节手段——市场化的利率调节和非市场化的信贷指导——植入基础模型,建立一个新凯恩斯框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商业银行施加的信贷控制与常规的公开市场业务一样都能够引导实体经济、平滑经济波动、增加社会福利,且随着央行信贷指导力度的增强其对经济的平滑作用越明显。与此同时,非市场化的调节手段会加剧金融市场利率的扭曲,导致金融中介效率低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晔  
本文通过对自2005年以来流动性变动的阐述,指出流动性变动与股市巨幅波动之间具有同步相关性,进而分析了央行在控制流动性政策方面的不足以及流动性变动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冲击,最后提出化解流动性变动影响股市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立凡  
通过ARMA-GARCH模型对非流动性进行建模,在分离出预期和未预期非流动性的同时,得到非流动性的波动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别考察流动性水平和流动性波动对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预期非流动性与期望收益正相关,而未预期非流动性与期望收益负相关;非流动性的波动对期望收益有显著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小林  
目前,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成为股票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联系,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关系,以及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发现货币流动性M2、M1和市场非流动性动态负相关,M0与市场非流动性动态不相关;货币流动性M2和M1的正向冲击能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而M0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自身是影响市场后期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谭政勋  王聪  
本文首先利用多元GARCH模型分析我国信贷扩张、房价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经验机制,然后试图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经验机制进行解释。DSGE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多元GARCH模型的经验机制基本一致,影响我国银行稳定的因素包括:房价波动、信贷波动以及两者的联合波动;银行反馈机制所引起的信贷紧缩和资本紧缩;宏观经济波动。房价波动、信贷波动及其联合波动具有很强的GARCH效应,而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没有持续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国中  李木祥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区域之间信贷资金流动的特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论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落后地区信贷资金外流的原因:一是信贷资金必然与劳动力呈现同向流动的倾向,二是追求高收益和低风险是落后地区信贷资金外流的原动力,但是我国落后地区信贷资金外流有明显的过度倾向。我国信贷资金的非均衡流动导致信贷资金的低效配置和地区经济差异的扩大。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东西部地区的实施效果差异极大,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实施差异性的金融政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基于1953—2010年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三次产业调整速度能够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函数图像表现为非对称的"U型"曲线。调整速度存在着最优区间。调整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产业发展规划要防止因为结构失衡而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另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信贷投放与财政支出等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