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4)
- 2023(15652)
- 2022(12690)
- 2021(11983)
- 2020(9917)
- 2019(22911)
- 2018(22799)
- 2017(44508)
- 2016(23906)
- 2015(26924)
- 2014(27171)
- 2013(26508)
- 2012(24113)
- 2011(21468)
- 2010(21495)
- 2009(20200)
- 2008(20089)
- 2007(18216)
- 2006(15812)
- 2005(14146)
- 学科
- 济(104613)
- 经济(104512)
- 业(73584)
- 管理(65982)
- 企(51539)
- 企业(51539)
- 农(51477)
- 方法(46711)
- 数学(41894)
- 数学方法(41423)
- 农业(33970)
- 业经(27584)
- 中国(26639)
- 财(26355)
- 制(20331)
- 地方(19956)
- 贸(18704)
- 贸易(18694)
- 易(18198)
- 学(18031)
- 务(16829)
- 财务(16779)
- 财务管理(16737)
- 银(16582)
- 银行(16553)
- 融(16093)
- 金融(16090)
- 企业财务(15726)
- 行(15705)
- 发(15164)
- 机构
- 学院(341430)
- 大学(337921)
- 济(144389)
- 经济(141541)
- 管理(134662)
- 理学(116189)
- 理学院(115080)
- 管理学(113050)
- 管理学院(112433)
- 研究(110536)
- 中国(89606)
- 农(71455)
- 京(69615)
- 科学(65823)
- 财(65452)
- 中心(55525)
- 所(54937)
- 农业(54933)
- 业大(54142)
- 财经(52430)
- 江(51888)
- 研究所(49465)
- 经(47781)
- 经济学(44442)
- 北京(42982)
- 范(42524)
- 师范(42088)
- 州(40980)
- 经济学院(40329)
- 财经大学(38763)
- 基金
- 项目(228903)
- 科学(180980)
- 研究(168641)
- 基金(167787)
- 家(145281)
- 国家(144029)
- 科学基金(124727)
- 社会(108451)
- 社会科(102611)
- 社会科学(102582)
- 省(89692)
- 基金项目(88604)
- 自然(79681)
- 自然科(77871)
- 自然科学(77851)
- 教育(76576)
- 自然科学基金(76445)
- 划(74443)
- 编号(69829)
- 资助(68227)
- 成果(55898)
- 部(51174)
- 重点(50803)
- 发(49635)
- 创(47455)
- 课题(46174)
- 国家社会(45559)
- 创新(44349)
- 科研(44263)
- 教育部(43955)
- 期刊
- 济(159532)
- 经济(159532)
- 研究(95711)
- 农(72788)
- 中国(64699)
- 财(51924)
- 学报(51791)
- 农业(48803)
- 科学(47965)
- 管理(45042)
- 融(40956)
- 金融(40956)
- 大学(40502)
- 学学(38431)
- 业经(31839)
- 技术(29923)
- 教育(29680)
- 财经(25922)
- 业(23886)
- 经济研究(23643)
- 问题(22494)
- 经(22183)
- 版(18329)
- 技术经济(17215)
- 统计(17206)
- 世界(17193)
- 理论(17180)
- 农村(16653)
- 村(16653)
- 图书(15633)
共检索到504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馨乐 李扬 杨向阳
基于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假设,本文借助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农户面临的正规借贷渠道交易成本过高,则农户将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由此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两个方面量化交易成本,实证检验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可以起到信号甄别的作用,从而降低农户与借贷资金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非正规借贷渠道已经得到验证,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个人社会资本的作用小于社区社会资本;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包括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增加服务农户的信贷工作人员、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率、扩大对农户贷款总规模等,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增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乐柱 曹俊勇
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广东农村268份农户问卷的相关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户进行细分,并添加了金融机构服务等因素对农村弱势群体信贷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家庭人口数、户主的年龄对信贷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农户的期望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经历、对土地和房屋抵押意愿、金融机构服务的改善、农户信用等级和农业保险等对农户的信贷需求都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数量配给 需求方配给 银保互联 农村金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士华 刘鹏
在农村信贷市场上,对于信贷合约履行效率(法律执行效率)与信贷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信贷合约履行效率(法律执行效率)得以提升,则农户家庭信贷需求受约束的概率将降低,借款农户所获取的信贷量也会增加。运用多元选择的经济计量模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重庆市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出与理论预测的一致性,即居住在法律执行效率低下地区的农户,其借款申请更可能面临着被拒绝,而且借款农户所获取的贷款量更可能会降低,相反,居住在合约履行效率较高地区的农户,其获取借款的可能性将增加。其政策启示在于:强化农村信贷合约有效履行的制度设施,创新农村信贷市场上的信贷合约及其履约机制。
关键词:
信贷合约 合约履行效率 信贷约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化主要由政府调控。目前,以利率改革为核心的中国农村金融抑制政策的放松,为农村信用社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贷市场作用的效应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磊 李俊丽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一方面,农户对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2005年对山东省泰安市农户信贷需求现状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之间存在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探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态势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户信贷需求 农村金融市场 非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昌云 钟腾 郑华懋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农户信贷 信贷抑制 资金转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邸玉玺 郑少锋
利用对陕西省1 09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农户的生产性正规信贷分解为是否获得生产性信贷、是否获得生产性正规信贷和获得的生产性正规信贷金额三个阶段,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生产性贷款的影响,进而重点考察了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总体社会网络提高了生产性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交易型社会网络增加了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降低正规信贷交易成本能够增加农户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过程中由于专用性较高、交易频次较低、不确定性较高所导致的高额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因此,增强农户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正规信贷的交易成本,进而缓解农村地区生产性正规信贷约束,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王雨露 彭媛媛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建昀 刘军弟
本文将交易成本划分为固定交易成本和可变交易成本两部分,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求解交易成本影响农户参与市场决策的临界条件与选择集合,并用7省份635个农户调查数据予以检验。结果表明固定交易成本与可变交易成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农户市场化行为。农户预期参与市场(出售或购买)获得的市场剩余(生产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对可变交易成本的补偿程度,是农户相机抉择出售农产品、自给自足抑或购买农产品的依据;固定交易成本对农户市场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且实物资产专用性的影响大于人力资本专用性,一定规模的专用性实物资产是阻碍农户进入市场的首要门槛;可变交易成本影响农户市场参与程度,运输方式、销售地点及结算方式显著影响农户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勇 李睿
信贷约束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业补贴和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约束有待验证。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分为有效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信贷需求,以CHFS调查的2 973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家庭为样本,运用加权Probit模型考察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都刺激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应适当增强农业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以进一步缓解农村信贷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市场失灵及其演变——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
农户经营市场交易成本构成与现状的实证分析
交易成本对中国农户鲜茶叶交易中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基于9省(区、市)29县139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陕西省6个县27个村果农调查数据的分析
东北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分析——基于东北三省的农户调查数据
交易成本对农户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分析——基于全国七个苹果主产省的调查数据
交易成本对农户垂直协作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交易成本、农户认知及参与“农超对接”行为——基于辽宁省梨农的调查数据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