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8937)
2022(7579)
2021(7089)
2020(5877)
2019(13381)
2018(13146)
2017(26504)
2016(14349)
2015(15753)
2014(15596)
2013(15482)
2012(14535)
2011(13303)
2010(13332)
2009(12775)
2008(12467)
2007(11171)
2006(10084)
2005(9112)
作者
(42875)
(35508)
(35452)
(33786)
(22645)
(16960)
(16174)
(13772)
(13417)
(12724)
(12066)
(11471)
(11437)
(11173)
(11126)
(10961)
(10882)
(10575)
(10423)
(10342)
(8974)
(8818)
(8681)
(8281)
(8057)
(7966)
(7943)
(7843)
(7060)
(6988)
学科
(55160)
经济(55094)
管理(41662)
(40813)
(30872)
企业(30872)
方法(25349)
数学(23408)
数学方法(23199)
(17936)
中国(17239)
(16506)
(15421)
贸易(15414)
(15158)
(13341)
(11892)
银行(11858)
业经(11720)
农业(11470)
(11339)
(10324)
金融(10324)
(10323)
(9571)
(9267)
财务(9253)
财务管理(9234)
企业财务(8742)
地方(8713)
机构
学院(208659)
大学(207918)
(92019)
经济(90221)
管理(80670)
研究(70959)
理学(69444)
理学院(68748)
管理学(67790)
管理学院(67419)
中国(58684)
(45057)
(42760)
科学(41661)
(39833)
(36363)
财经(35373)
中心(33255)
研究所(32771)
业大(32328)
(32185)
农业(31645)
(30832)
经济学(28503)
北京(27194)
财经大学(26321)
经济学院(26063)
(25042)
(24641)
(24422)
基金
项目(134361)
科学(105200)
基金(98669)
研究(95458)
(87091)
国家(86352)
科学基金(72799)
社会(62163)
社会科(59150)
社会科学(59137)
基金项目(51776)
(51278)
自然(47285)
自然科(46180)
自然科学(46163)
自然科学基金(45380)
(44274)
教育(43367)
资助(41126)
编号(37791)
成果(30645)
(30584)
重点(30025)
(28915)
(28052)
创新(26289)
科研(26099)
教育部(26063)
课题(25992)
国家社会(25766)
期刊
(98284)
经济(98284)
研究(65084)
中国(36257)
(35351)
学报(33449)
(31986)
(31875)
金融(31875)
科学(29735)
管理(28241)
大学(25038)
学学(24012)
农业(22890)
财经(17418)
经济研究(17389)
业经(17131)
教育(16596)
技术(15115)
(14820)
问题(13837)
(13156)
国际(11838)
理论(11426)
(11105)
商业(10983)
实践(10293)
(10293)
技术经济(10107)
统计(9404)
共检索到312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丽巍  罗丹  
本文分析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信贷配给程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Galbraith提出的计量模型,通过简化方程,计量了199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能够反映我国信贷配给程度的阈值。结果表明:2003年7月—2007年12月期间信贷配给程度减轻,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信贷配给程度加重,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计量结果同样可以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曙霞  秦国楼  
在货币理论中,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主义学派,都注重货币市场的作用而忽视金融机构和信贷市场的影响。在凯恩斯的通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完全取代了可贷资金理论以及金融机构和公司财务结构的作用。后来被纳入到希克斯的IS-LM框架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处于-0.08~-0.05之间。同时,研究得出1998年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为-0.09~-0.03,1998年后为0.002~0.026,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减弱。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因此也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虹  
文章以1996-2012年的相关季度统计数据,运用STR模型和LM统计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特性,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对称性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的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新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清华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货币政策在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仍然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笔者就提高信贷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建议如下:一要实行稳健的信贷政策,完善信贷政策的操作及实施机制;二要增强商业银行的贷款营销观念,积极拓展信贷市场;三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金俐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丽巍  郝林  
本文首先介绍并对比了传统货币经济学与新范式所持的观点,指出在由货币政策到信贷的传导过程中两者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传导方式和影响程度,新范式认为银行行为决定信贷总量并且在货币政策向信贷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多种效应。其次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范式观点在我国现阶段基本正确。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上,要把握"稳、准、狠"的原则;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着重强调对存贷利差的调节,引导银行的贷款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 ,受上述因素制约 ,我国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陶卫  
本文针对近段时间央行频繁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并没取得较好效果的现实,认为目前过多的外汇占款导致流动性增加,造成货币投放不均衡,是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这种不均衡仅靠中央银行目前的对冲性政策不能持久有效地缓解,应该在此基础上着重加快外汇管理的改革,合理改善引进外汇质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卫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并在6月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在随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分别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紧接着,8月19日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从中国人民银行2季度的报告来看,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增速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