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4)
- 2023(10373)
- 2022(8923)
- 2021(8263)
- 2020(7064)
- 2019(16321)
- 2018(16044)
- 2017(32214)
- 2016(17650)
- 2015(19689)
- 2014(19856)
- 2013(19820)
- 2012(18836)
- 2011(17074)
- 2010(17299)
- 2009(16193)
- 2008(16317)
- 2007(14838)
- 2006(12757)
- 2005(11643)
- 学科
- 济(73272)
- 经济(73202)
- 管理(49799)
- 业(49727)
- 企(39476)
- 企业(39476)
- 方法(36178)
- 数学(32676)
- 数学方法(32319)
- 财(21093)
- 农(21000)
- 中国(18051)
- 贸(16713)
- 贸易(16710)
- 易(16316)
- 学(14958)
- 制(14476)
- 业经(14324)
- 地方(13717)
- 农业(13535)
- 务(12967)
- 财务(12939)
- 财务管理(12911)
- 银(12762)
- 银行(12737)
- 融(12301)
- 金融(12299)
- 企业财务(12291)
- 行(12103)
- 策(11426)
- 机构
- 学院(257098)
- 大学(256924)
- 济(110895)
- 经济(108586)
- 管理(98326)
- 研究(87856)
- 理学(84539)
- 理学院(83617)
- 管理学(82202)
- 管理学院(81710)
- 中国(69367)
- 科学(53107)
- 财(52954)
- 京(52870)
- 农(47266)
- 所(45588)
- 财经(41978)
- 中心(41842)
- 研究所(41274)
- 江(39536)
- 业大(38773)
- 经(38166)
- 农业(37355)
- 经济学(35093)
- 北京(33083)
- 范(32215)
- 经济学院(31971)
- 师范(31881)
- 州(31253)
- 财经大学(31236)
- 基金
- 项目(168227)
- 科学(132366)
- 基金(123349)
- 研究(120953)
- 家(107867)
- 国家(106989)
- 科学基金(91069)
- 社会(77128)
- 社会科(73326)
- 社会科学(73305)
- 省(65063)
- 基金项目(64479)
- 自然(59321)
- 自然科(57974)
- 自然科学(57952)
- 自然科学基金(56981)
- 教育(56063)
- 划(55340)
- 资助(52093)
- 编号(48537)
- 成果(40111)
- 部(38446)
- 重点(38014)
- 发(35978)
- 创(34671)
- 课题(33589)
- 科研(32893)
- 教育部(32838)
- 创新(32524)
- 性(32413)
共检索到38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处于-0.08~-0.05之间。同时,研究得出1998年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为-0.09~-0.03,1998年后为0.002~0.026,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减弱。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因此也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关键词:
信贷配给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阀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曙霞 秦国楼
在货币理论中,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主义学派,都注重货币市场的作用而忽视金融机构和信贷市场的影响。在凯恩斯的通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完全取代了可贷资金理论以及金融机构和公司财务结构的作用。后来被纳入到希克斯的IS-LM框架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非对称性 FAVA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FALSTVAR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韦琪
产业发展状况关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并基于T-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刻画货币政策冲击下三大产业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响应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门限效应;第二,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冲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低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高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第三,相同区制内,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制"差异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调控三大产业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门限模型 非对称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我国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在城镇就业上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效果在时间跨度和作用强度上均有表现;二是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且在城镇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中非对称性效果存在差异;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上升的贡献越来越有限,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下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对城镇大型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有限且后期不断削弱,对城镇中小企业就业变化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贡献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城镇就业 非对称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秋如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非对称,银行信贷配给的强度和范围不同,萧条和繁荣时期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有异,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的变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预期信贷配给 货币供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非对称性 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VECM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区域差异 形成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