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6)
- 2023(14033)
- 2022(11749)
- 2021(10613)
- 2020(9040)
- 2019(19960)
- 2018(19939)
- 2017(38997)
- 2016(20536)
- 2015(22896)
- 2014(22510)
- 2013(22273)
- 2012(20065)
- 2011(18189)
- 2010(18864)
- 2009(18355)
- 2008(17770)
- 2007(16061)
- 2006(14571)
- 2005(13327)
- 学科
- 济(116148)
- 经济(116043)
- 业(89960)
- 企(72519)
- 企业(72519)
- 管理(69579)
- 农(46901)
- 方法(43731)
- 数学(35666)
- 数学方法(35134)
- 业经(32520)
- 农业(31328)
- 财(26034)
- 中国(23522)
- 地方(22634)
- 制(19279)
- 务(18415)
- 财务(18375)
- 财务管理(18358)
- 技术(17838)
- 企业财务(17313)
- 策(17191)
- 学(16802)
- 理论(16397)
- 贸(16193)
- 贸易(16182)
- 体(15728)
- 易(15690)
- 和(15559)
- 划(15371)
- 机构
- 学院(305524)
- 大学(293390)
- 济(142758)
- 经济(140341)
- 管理(124372)
- 理学(106903)
- 理学院(105969)
- 管理学(104273)
- 管理学院(103743)
- 研究(96258)
- 中国(80407)
- 财(61198)
- 京(59851)
- 农(59178)
- 科学(54445)
- 财经(48756)
- 江(47616)
- 所(47382)
- 中心(45773)
- 业大(45342)
- 农业(45034)
- 经(44058)
- 经济学(43767)
- 研究所(42332)
- 经济学院(39220)
- 州(36916)
- 北京(36854)
- 经济管理(36336)
- 财经大学(35268)
- 范(34004)
- 基金
- 项目(194345)
- 科学(155937)
- 研究(145637)
- 基金(143129)
- 家(121957)
- 国家(120820)
- 科学基金(106801)
- 社会(97732)
- 社会科(92552)
- 社会科学(92529)
- 省(78233)
- 基金项目(74772)
- 自然(66421)
- 教育(65117)
- 自然科(64974)
- 自然科学(64961)
- 自然科学基金(63809)
- 划(62060)
- 编号(59589)
- 资助(58656)
- 成果(45270)
- 发(43556)
- 部(43070)
- 创(42971)
- 重点(42648)
- 国家社会(40672)
- 业(40378)
- 课题(39585)
- 创新(39468)
- 制(37971)
- 期刊
- 济(172131)
- 经济(172131)
- 研究(89057)
- 农(60708)
- 中国(59382)
- 管理(49453)
- 财(48701)
- 农业(40450)
- 科学(40339)
- 学报(36883)
- 融(33719)
- 金融(33719)
- 业经(32767)
- 技术(30291)
- 大学(30163)
- 学学(29427)
- 经济研究(26935)
- 财经(24848)
- 问题(22021)
- 教育(21767)
- 经(21581)
- 业(21459)
- 技术经济(20103)
- 世界(17507)
- 统计(17471)
- 策(16184)
- 商业(15794)
- 农村(15752)
- 村(15752)
- 现代(15374)
共检索到464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周南 许玉韫 吴比
本文利用2015年黑、豫两省9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土地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扩大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影响受到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制约:一方面,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其单位产量成本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未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信贷配给,扩大经营规模会降低经营主体的亩均投入强度,进而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进一步,本文估计出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而言,信贷配给使其单位产量成本提高2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减少26%。同时,相对于自我信贷配给,数量型信贷配给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不利影响更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启胜
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业生物为主体的生命系统和以农业土地为基础的环境系统相互进行物能转换的统一体,其生态功能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而土地生产率是农业生物生产力和农业土地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协调生产能力。这是一种以生态功能为基础,以农业技术为手段,使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而产生的一种协同共进的复合生产力。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即提高农业生物生产力,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和提高农业技术生产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土地生产率就是这三种生产力的统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温红梅 王宏宇
农业信贷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建立农业信贷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中国农业信贷规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关系。研究发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地理位置上呈现空间集聚性;时间维度上,农业信贷规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效率改进存在“倒U型”关系;空间维度上,农业信贷规模在中部区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呈“倒U型”关系,东北地区不存在“倒U型”关系。最后,提出农业信贷规模扩大要结合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情况,不仅要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还要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农业信贷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浩 高杨 霍学喜
本文采用含有大小农户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规模农户数据,探究了农户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讨论了技术采用和要素选择对农户规模—生产率关系变化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水稻单产与播种面积呈差异幅度较小的显著反向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产与播种面积呈拐点分别为10亩和15亩的显著倒U型关系;50亩以内的农户生产率整体上稍高于50亩以上的农户生产率。研究发现,农户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相应采取了机械替代人力的技术选择,虽然未强化小麦的倒U型关系,但明显强化了玉米的倒U型关系、减弱了水稻的反向关系。中国农户的规模—生产率关系已经走向或正在走向倒U型关系,过大或过小的土地经营规模都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稻单产与播种面积关系将会呈现为倒U型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产与播种面积关系将会表现为拐点进一步前移的倒U型关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战略,既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也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营规模 土地生产率 反向关系 大农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英 陈志钢 黄祖辉 Thomas Reardon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本文用江西省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多个水稻种植季节、2011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地块层面,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危薇 杜志雄
家庭农场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围绕其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展开研究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全国530个粮食型家庭农场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粮食型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但随着劳动力市场、机械(租赁)市场的愈加活跃,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将下降得越慢。研究还发现,尽管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将随着雇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可以弥补该下降。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经营规模 土地生产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余劲
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热点,其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的高额补贴等导致大农场生产率较高,出现了正向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要素市场完善程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土地资源禀赋等各因素不同,同时出现了正向、负向、"U"型和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先"U"型后倒"U"型的结论;因此我国应该把阶段性研究扩展到长期研究上,把农地规模分为更精确的区间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生产率 适度规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生产率 适度规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俊杰
采用土地生产率分解法,将农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分解为导致土地生产率增长的非结构优化因素和结构优化因素,利用中国1979—2006年土地生产率的数据,分别估算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结构优化对农业增长贡献相关因素,发现农户对农产品价格预期的准确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农业结构优化 土地生产率 农业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宗耀 仇焕广 纪月清
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关系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议题之一。本文在土地流转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测量两者之间关系面临的种种干扰。除了农户规模本身的作用外,理论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时不同规模农户在土地生产率上的差异还可能源于农户和土地的异质性,譬如土地更多流向经营能力强的农户、流转多劣地等等。基于固定农户的固定地块数据可以有效控制异质性的实证策略,本文利用4个省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来自固定农户固定地块的证据表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并不会影响粮食单产,而不控制固定地块时往往会得到两者负相关的伪结论,并且仅控制固定农户时上述伪结论更为明显。这一结果意味着不必担心规模经营会威胁粮食供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杰 苏群
从土地生产率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检验了小麦、稻谷、玉米及大豆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反向关系,玉米与大豆的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的正向关系。对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是在东北地区,增加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稻谷的土地生产率;玉米在东部地区土地规模较小时,土地生产率较高,但是在西部与东北地区,增加土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生产率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明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引致的共有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负相关,共有集聚不经济却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正相关。产业集聚引致的城市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正相关,城市化不经济却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产业集聚对技术变化率的影响不显著,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类似于对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规模经济 技术变化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茂 求汝钰 王希元 李璐
数字技术为化解服务业“成本病”问题提供新契机。鉴于现有研究未能从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现代化效应剖析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因此使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提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指数表示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以服务贸易水平刻画规模经济、中高技术服务业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服务业的结构现代化程度,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中2009—2021年176个经济体的跨国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高收入经济体和中低收入经济体进行差异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服务业生产率,规模经济重塑效应和结构现代化转型效应在其中起中介效应;数字技术显著提升高收入经济体的服务业生产率,而对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中低收入经济体并未充分发展数字技术,其数字技术的发展规模和程度未能有效作用于其服务业。为此,应着力发展数字技术,发挥数字技术规模经济效应与结构现代化效应,促进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多场景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顾天竹 纪月清 钟甫宁
本文着重从地块层面考察规模经济及其来源,探讨要素不可分性对农业生产规模经济的影响。本文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粮食作物为例,利用来自全国8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地块规模对农机使用、劳动投入、土地投资、粮食单产以及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地块规模变量并非在每种作物的各方程中都显著,但总的来说,扩大规模会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户使用机械和进行土地投资的概率,同时也会降低亩均劳动投入量。从成本方面看,水稻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随地块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即存在地块规模经济;小麦和玉米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与地块规模则呈"正U型"关系,表现出由地块规模经济向地块规模不经济转变。从产量方面看,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地块规模呈"正U型"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则随地块规模扩大而递减。成本方面的地块规模经济意味着地块合并整理、地块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而单位面积产量随地块规模扩大而递减意味着处于撂荒和非粮化边缘的地块应该成为土地整理政策的重点对象。此外,除了地块合并整理外,"联耕联种"等也是地块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