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1)
- 2023(9551)
- 2022(8314)
- 2021(7790)
- 2020(6699)
- 2019(15295)
- 2018(15350)
- 2017(30394)
- 2016(16566)
- 2015(18566)
- 2014(18270)
- 2013(18120)
- 2012(16686)
- 2011(15100)
- 2010(15442)
- 2009(14912)
- 2008(14603)
- 2007(13528)
- 2006(11809)
- 2005(10476)
- 学科
- 济(68516)
- 经济(68442)
- 业(50129)
- 农(46543)
- 管理(39547)
- 农业(30689)
- 企(29100)
- 企业(29100)
- 方法(28811)
- 数学(25849)
- 数学方法(25618)
- 业经(18293)
- 中国(16825)
- 财(15968)
- 制(14466)
- 地方(14016)
- 贸(13915)
- 贸易(13911)
- 易(13569)
- 学(12671)
- 银(11041)
- 银行(11018)
- 发(10484)
- 行(10464)
- 农业经济(10327)
- 融(10029)
- 金融(10027)
- 策(9732)
- 体(9706)
- 环境(9368)
- 机构
- 学院(234929)
- 大学(228549)
- 济(97739)
- 经济(95675)
- 管理(89521)
- 理学(77127)
- 研究(76887)
- 理学院(76366)
- 管理学(75057)
- 管理学院(74647)
- 中国(62368)
- 农(61714)
- 科学(47907)
- 农业(47749)
- 京(46932)
- 财(42942)
- 业大(42047)
- 所(39920)
- 中心(38480)
- 江(36822)
- 研究所(36060)
- 财经(34007)
- 经(30807)
- 范(29887)
- 师范(29596)
- 农业大学(29132)
- 经济学(29129)
- 州(29060)
- 北京(28731)
- 经济管理(27329)
- 基金
- 项目(153257)
- 科学(119069)
- 研究(114606)
- 基金(109026)
- 家(94238)
- 国家(93355)
- 科学基金(79137)
- 社会(71790)
- 社会科(67503)
- 社会科学(67480)
- 省(62353)
- 基金项目(58145)
- 教育(51636)
- 划(50742)
- 编号(50302)
- 自然(49545)
- 自然科(48334)
- 自然科学(48318)
- 自然科学基金(47429)
- 资助(43894)
- 成果(40194)
- 发(34496)
- 农(34423)
- 重点(34100)
- 部(34019)
- 课题(32738)
- 创(31918)
- 创新(29790)
- 科研(29566)
- 性(29436)
- 期刊
- 济(112477)
- 经济(112477)
- 研究(64879)
- 农(64697)
- 中国(45308)
- 农业(43186)
- 学报(37421)
- 科学(33848)
- 财(32421)
- 融(28659)
- 金融(28659)
- 大学(28385)
- 学学(27051)
- 管理(25750)
- 业经(25373)
- 教育(21745)
- 业(20937)
- 技术(19517)
- 问题(16229)
- 经济研究(15994)
- 财经(15824)
- 农村(15077)
- 村(15077)
- 农业经济(14145)
- 版(13865)
- 经(13488)
- 世界(12514)
- 技术经济(11931)
- 经济问题(11779)
- 理论(11481)
共检索到347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褚保金 卢亚娟 张龙耀
本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信贷配给与农户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使用江苏省欠发达的北部地区372个农户调查样本,实证分析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信贷配给状况、影响农户信贷配给的主要因素以及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计量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信贷配给主要是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28.49%的样本农户受到了信贷配给,农户户主年龄、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对其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信贷配给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因此,增加对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贷款可以显著提高其收入水平。
关键词:
信贷配给 农户 借贷 福利 内生转换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静 朱烨炜
运用Biprobit模型和Switching模型,对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47户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分两个阶段对农户受到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及程度和信贷配给下农户的福利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产余额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均为负向影响;是否加入农业合作社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均为负向影响;总支出对需求的影响显示为正向;家庭劳动力比率、纯收入和固定资产余额对资金供给为正向影响;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程度为74.63%,受到信贷配给的农户的信贷资金有效利用率是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2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锐 李宁辉
本文研究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和福利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 :受教育年限、土地规模、非农收入、所在村庄的发展水平和同一村庄其他竞争农户的特征对特定农户的借款数额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 ,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户借款数额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产粮区的农户获取借款的难度明显比其它地区的农户大得多 ;借款对农户纯收入和福利状况在统计上有很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借贷行为 福利效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晓声 吴晓忠 张志超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农户借贷需求是其金融需求的重要方面,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模型分析表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劳动力人数越多以及拥有村干部身份,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与其拥有的耕地面积、住房价值、家庭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呈正向关系;农户的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更倾向于非正规金融;农户面临的金融环境与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存在正向关系。正规金融机构更注重农户家庭因素和农户的资产状况,非农收入比例在获得非正规金融贷款时作用显著。在普惠金融下,农户借贷行为可使农户福利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农户的偿债能力和借贷倾向所起的支撑作用较大,而在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农户居住地银行网点的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艳娟 孙刚
将农户借贷行为分为是否借贷和借贷来源选择,采用辽宁568个农户家庭的随机入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农户借贷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社会关系不强和交易成本较低时,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服务;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低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农户借贷,并能提高农户借贷的消费福利效应。
关键词:
农户借贷 金融服务 福利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庆海 李锐 汪三贵
本文采用2003~2009年我国10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估计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对农户家庭净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64.5%的农户受到信贷配给,其中54.0%的农户受到完全配给,10.5%的农户受到部分配给;信贷配给使农户家庭净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减少18.5%和20.8%。
关键词:
信贷配给 福利损失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喜
本文使用2003年对中国3000个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农户借贷的福利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收入模型和消费模型的研究表明,不论是正式借款,还是非正式借款,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农户的福利水平。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为农户提供合适的融资服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户借贷 农民收入 农民消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俊 罗丹 程郁
本文以Iqbal模型框架为基础,利用1962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利率的外生性、农户借贷发生率、农户借贷需求规模方面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外生的,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户家庭收入、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是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性玉 胡亚敏 王开阳
由于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全和低效率,致使广大农户面临严重的信贷配给。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基于河南省13个地市59个县的农户调研数据,根据农户贷款需求及向银行借款情况,对农户信贷配给类型进行识别后发现:农户面临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两种类型的配给;自我信贷配给农户出于交易成本、经营风险等因素考虑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部分退出信贷市场,部分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以农户自我信贷配给的非正规借贷数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非正规借贷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分类影响。结果显示,具有自我信贷配给特征的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数量对其收入增长显著正相关;收入越低的农户,其收入的...
关键词:
自我信贷配给 非正规借贷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但是对于农户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差别不大。建议有关部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立足“三农”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易小兰 蔡荣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但是对于农户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差别不大。建议有关部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立足“三农”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孔繁荣 谭运进 丁士军
利用来自湖北、四川两省4个贫困县遭受大病风险冲击的62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民间借贷发生概率和发生金额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民间借贷发生概率受户主年龄、户主文化教育程度、户主职业、家庭收入水平、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家庭医疗费用水平、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民间借贷发生金额受家庭收入水平、户主职业、家庭医疗费用水平、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是否建房等因素的显著影响。针对农户的民间借贷状况,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大病 农户 民间借贷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静 王智恒
笔者利用陕西省300多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影响下的农村信贷配给程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和直观的理解不同,参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与没有参与的农户相比,其融资满足程度受到抑制,信贷配给程度更高;"公司+农户"形式的参与形式与其他类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参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这种影响作用在不同的群体中也不尽相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艳华 辉敏敏 李明
本文采用半变异函数、GMM估计等方法探索分析了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特征;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区域经济属性中的随机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变异的主因,而其结构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异质的重要原因。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会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配给程度产生差异。基于此,我国应建立地区差别化的信贷支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