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2)
- 2023(13717)
- 2022(11082)
- 2021(10033)
- 2020(8282)
- 2019(18379)
- 2018(17832)
- 2017(34379)
- 2016(17998)
- 2015(19851)
- 2014(19282)
- 2013(19188)
- 2012(17706)
- 2011(15845)
- 2010(16641)
- 2009(16105)
- 2008(15374)
- 2007(14129)
- 2006(12802)
- 2005(12174)
- 学科
- 济(85221)
- 经济(85133)
- 业(84013)
- 企(77337)
- 企业(77337)
- 管理(67728)
- 业经(31975)
- 中国(29686)
- 方法(28331)
- 融(27223)
- 金融(27223)
- 农(26771)
- 财(26311)
- 银(25291)
- 银行(25278)
- 行(24609)
- 地方(23364)
- 技术(21515)
- 制(20596)
- 务(20135)
- 财务(20110)
- 财务管理(20092)
- 农业(19974)
- 数学(19957)
- 数学方法(19841)
- 企业财务(19075)
- 理论(16166)
- 策(15731)
- 体(15055)
- 和(14885)
- 机构
- 学院(255879)
- 大学(246947)
- 济(114440)
- 经济(112280)
- 管理(103270)
- 理学(86573)
- 理学院(85745)
- 管理学(84880)
- 管理学院(84380)
- 研究(83890)
- 中国(75369)
- 财(55010)
- 京(52265)
- 科学(45400)
- 财经(42217)
- 江(42028)
- 所(41063)
- 中心(40586)
- 农(40331)
- 经(38134)
- 研究所(36204)
- 经济学(34310)
- 州(34138)
- 北京(33475)
- 业大(32224)
- 财经大学(30879)
- 经济学院(30855)
- 农业(30834)
- 商学(30378)
- 范(30206)
- 基金
- 项目(156902)
- 科学(126647)
- 研究(122052)
- 基金(113184)
- 家(95507)
- 国家(94495)
- 科学基金(84027)
- 社会(80442)
- 社会科(76528)
- 社会科学(76513)
- 省(64966)
- 基金项目(59496)
- 教育(54171)
- 划(51385)
- 自然(50568)
- 自然科(49488)
- 自然科学(49480)
- 编号(49183)
- 自然科学基金(48690)
- 资助(44582)
- 发(40061)
- 创(40049)
- 成果(38968)
- 业(36712)
- 创新(36331)
- 重点(34968)
- 课题(34557)
- 部(33967)
- 发展(33582)
- 国家社会(33157)
- 期刊
- 济(139281)
- 经济(139281)
- 研究(83543)
- 中国(59487)
- 管理(46913)
- 财(46069)
- 融(45042)
- 金融(45042)
- 农(39570)
- 科学(31333)
- 学报(28629)
- 教育(27437)
- 农业(25937)
- 业经(25727)
- 技术(25708)
- 大学(23534)
- 学学(22257)
- 财经(21757)
- 经济研究(21499)
- 经(18871)
- 问题(17156)
- 业(16059)
- 技术经济(16049)
- 现代(13879)
- 商业(13830)
- 贸(13442)
- 科技(13124)
- 世界(13056)
- 财会(12804)
- 经济管理(12715)
共检索到420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窦炜 郝晓敏 方俊
我国信贷规模的增长没有带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的明显变化,其中,由于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在信贷结构上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不足,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未在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影响信贷资金合理配置、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推断,本文以我国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信贷配给对企业创新活动投入(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效率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的差异。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信贷配给规模的增加、期限结构的延长,以及信贷成本的下降确实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活动要素投入规模的上升和产出效率的提高,其中,相比于对资本要素投入的影响,其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更加敏感和显著;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对信贷资源配置成本的变化,要比信贷配置的规模和期限更加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要同时关注信贷规模、期限和成本等对企业创新活动不同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使信贷支持更加精准、有效;而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影响下的机制引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玲玲 刘放
以2005~2016年我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及金融发展水平对该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会显著激励企业创新;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够更为显著地激励企业创新行为。基于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分组检验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对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而言更为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信贷资金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又需要对创新的投资,因而探讨信贷配给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创新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中国,信贷配给的广泛存在,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过高,并抑制对企业创新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宏观层面的分析探讨了平均贷款利率与存款总额的关系;微观层面的分析采用了内生转换模型,探讨了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贷受限与投资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层面上中国广泛存在着信贷配给;在微观层面上信贷配给与企业特征相关,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越高,规模越大、成立时间越久,信贷受限程度越低;而企业无形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贺宝成 宋萌萌
基于“赋能”企业研发创新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采用创业板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覆盖广度的影响大于使用深度。其中,融资约束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可通过成本效应、纠偏和甄选三种机制消减企业研发的“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赋能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水平具有调节作用,且在创新环境优的地区“赋能”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峰
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出发,讨论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证明了信贷配给正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对信贷配给的形成及均衡演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即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协作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刘帷韬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民主 许任华 吴晓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志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光艺 李向阳
企业创新活动中面临的财务排斥是阻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种财务排斥提供了新型工具。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水平的双重视角,从企业融资的外部约束和内部能力的双层渠道,探究了融资渠道在金融科技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中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而内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渠道是提升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琼 曲立
文章基于sys-GMM估计方法分析了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其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更高;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其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更高。在企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运营质量具有正向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数字化发展 数字经济 创新能力 中介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甄丽明 罗党论
融资约束条件下,信贷寻租可能会产生金融资源错配,导致企业运营和交易成本上升,使企业研发面临更高的风险。以创业板公司为例,从金融错配视角实证研究信贷寻租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正式制度不健全的转轨制国家,面临融资约束时,利用非正式机制即信贷寻租获取金融资源,短期内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约束,但同时也会产生金融错配,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失效。(2)利用信贷寻租所形成的套利空间,金融错配使得企业家倾向于将金融资源投资于短平快项目,而挤出了高风险性的创新资本。但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一抑制效应将逐渐减弱。(3)长期来看,由信贷寻租所引致的金融错配降低了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过多干涉金融资源所造成的寻租式金融错配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难题,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制度并健全金融市场。
关键词:
信贷寻租 金融错配 融资约束 创新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广阔 王志伟
基顿(1979)认为信贷配给有两种情况,第一情况是一个借款方不能在现行利率水平下借到他所愿意得到的贷款。第二种情况是同类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只有一部分可以借到而另外一部分却不能借到。 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类似第二种情况的信贷配给,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只有少部分可以得到满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我国只生产30%产值的国有大中企业共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创造了70%的工业附加值、提供95%以上的就业、支持80%的经济增长率的中小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信贷,上海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中小企业的配给现象,据上海市工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上海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的97%,创造产值占5...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晔 杨甦华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以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描述行政命令强制实施的配给政策对国有企业所造成的扭曲现象,指出判断国有企业数量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社会是否以最小的经济代价生产了必需的公共产品。
关键词:
信贷配给 逆向选择 利率管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晓玫 梁洪 蒋昊然
区块链的核心在于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其主要特点是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难以篡改等。本文结合区块链的这一特性,将其引入到金融市场,提出了区块链金融模式。探讨区块链的出现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区块链对各种融资模式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区块链能在根本上改变融资双方的信息结构,将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并指出未来的金融市场将以直接融资模式为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伟 李树生
信贷配给会使部分财富溢入公共领域形成租值并被耗散,引致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程度或者信贷配给的均衡利率水平取决于信贷配给所带来的边际租值耗散和边际交易费用节约的权衡。要缓解信贷配给程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规范发展影子银行是一条有效途径。影子银行不但可以打破传统银行对信贷市场的垄断,而且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所耗费的交易成本,起到了缓解信贷配给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