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4)
2023(7898)
2022(6464)
2021(6036)
2020(4854)
2019(10753)
2018(10436)
2017(20526)
2016(10569)
2015(11512)
2014(11155)
2013(11080)
2012(10193)
2011(9286)
2010(9698)
2009(9712)
2008(8418)
2007(7875)
2006(7312)
2005(6676)
作者
(28202)
(24031)
(23505)
(22390)
(14568)
(11541)
(10604)
(9242)
(9077)
(8340)
(8207)
(7924)
(7422)
(7204)
(7149)
(7135)
(6898)
(6749)
(6720)
(6589)
(5904)
(5786)
(5699)
(5675)
(5576)
(5439)
(5371)
(4994)
(4862)
(4821)
学科
(48446)
(46891)
经济(46744)
(39584)
农业(32568)
(25202)
金融(25201)
管理(24877)
(22492)
银行(22491)
(21856)
(20150)
企业(20150)
中国(19643)
业经(19105)
方法(14608)
(13546)
地方(13440)
农业经济(12460)
(12021)
数学(11322)
数学方法(11266)
环境(10971)
中国金融(10950)
(10651)
(9380)
农村(9363)
(9356)
发展(9188)
(9181)
机构
学院(147861)
大学(140474)
(66864)
经济(65545)
管理(56996)
理学(49062)
理学院(48664)
研究(48407)
中国(48193)
管理学(48038)
管理学院(47804)
(45100)
农业(33656)
(29907)
(27707)
中心(26887)
业大(26775)
科学(26694)
财经(23472)
(23407)
(23029)
(22378)
银行(21616)
(21339)
研究所(20893)
(20492)
经济学(20219)
农业大学(19906)
经济管理(19236)
(18933)
基金
项目(96358)
科学(76643)
研究(76268)
基金(70380)
(59293)
国家(58598)
社会(52843)
科学基金(51075)
社会科(48693)
社会科学(48675)
(39602)
基金项目(37835)
编号(32652)
教育(31660)
(30597)
自然(28968)
自然科(28236)
自然科学(28233)
自然科学基金(27749)
(27690)
资助(26920)
成果(25615)
(23007)
国家社会(21793)
(21658)
重点(20906)
课题(20847)
(20841)
(20475)
(20311)
期刊
(81654)
经济(81654)
(53178)
研究(43081)
(37165)
金融(37165)
农业(35072)
中国(33600)
(21809)
学报(20740)
科学(20608)
业经(20165)
大学(17681)
学学(17217)
农村(15222)
(15222)
管理(14863)
(14725)
农业经济(14371)
问题(11741)
财经(11575)
教育(10465)
技术(10082)
(9831)
(9751)
经济研究(9704)
世界(9568)
社会(9306)
农村经济(9142)
经济问题(9099)
共检索到234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永亮  张记伟  郭祥  
现实的金融交易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限制了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金融在解决信贷配给难题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为了解决信贷配给难题,必须构建民间金融体系。我国农村社会环境适宜于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农村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实际上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大庞  
信贷配给现象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并且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这会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试图在S-W模型的基础上,从信用成本的角度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模型,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机理,为缓和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配给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朝春  邢祖礼  
经济运行是有信息成本的。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信贷契约各方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价分歧,压缩契约空间,贷款机构依赖非价格手段配置信贷,形成信贷配给。信贷配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贷款机构对市场信息不足作出的信息挖掘和信号增强响应,贷款机构借助信贷合约条件,获取有关道德风险、风险分担机制、违约制裁可行、长期合作意向等信息,来识别评估风险,从而达成合意的利率—风险组合,实现信贷资金使用的收益最大化。改进信息生产和信息供给机制,降低信息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拓宽契约空间,对于缓解信贷配给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江曙霞  秦国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米运生  石晓敏  廖祥乐  
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环境层面的变革,农地确权帮助更多农户进入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宽度意义上的"量"变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是,它是否可以提高农户贷款数量,缓解信贷配给并促进农村金融深度意义上的"质"变?这是一个重要但鲜有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价格、风险配给等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缓解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深度发展的理论机理,并通过有序多分类变量回归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户金融参与深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降低信息成本而缓解价格配给,因弱化农户的损失规避心理而缓解风险配给;同时,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释缓作用尚未充分显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富民  
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而目前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和乡村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四平  顾海峰  
本文以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农村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信贷配给形成的宏观与微观机理的基础上,认为信贷配给问题正是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治理思路是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银保协作机制。本文从组织基础、风险分担、战略合作、信贷运作、金融生态五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建立银保协作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  范静  
以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为背景,描绘了利率浮动、金融机构差别定价与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趋势变动图,进而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邓可欣  张倚胜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国志  杨东荣  
农村经济发展滞缓以及金融改革导致农村信贷资金流失,融资缺口日益扩大,由此出现了新型民间融资组织—宗氏信贷组织。笔者通过分析宗氏组织信贷业务产生的原因背景、主要特点、优点和缺点,认为以组织形式开展金融活动是农村民间金融的重要取向,对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方向与出路在于建立真正互助合作性质的小额信贷组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江春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力  白彦  吴言林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国转型期特殊因素的农村信贷配给模型,分析得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信贷配给行为不仅受到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制约,更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特殊条件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响水五个乡镇近500户农户的案卷调研分析得到,信贷配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由信贷配给引起的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体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典型特征,即经济因素与政治权力因素都是影响机构与农户金融行为的重要变量;要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信贷配给程度,就必须构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有效金融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轮轮  
所谓农村民间信贷是指农村居民之间发生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信贷活动。①这种活动存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没有纳入国家信用控制和金融管理系统。民间信贷在陕北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其生成也是同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喜  马晓青  史清华  
文章使用2006年云南、宁夏近80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行为。在区分农户的名义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信用社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偏向富有农户,民间借贷者没有这种偏向,因而其服务的覆盖面远远超过正式机构。两者都重视农户的信誉状况,但信用记录没有实现共享。这些行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