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2)
2023(5417)
2022(4401)
2021(3754)
2020(3078)
2019(6841)
2018(6648)
2017(13410)
2016(6776)
2015(7487)
2014(7343)
2013(7605)
2012(7423)
2011(7091)
2010(7324)
2009(7177)
2008(6216)
2007(5692)
2006(5389)
2005(5081)
作者
(20136)
(17159)
(17094)
(16409)
(10963)
(7870)
(7556)
(6475)
(6451)
(6145)
(6073)
(5592)
(5560)
(5500)
(5377)
(5323)
(5040)
(4874)
(4872)
(4446)
(4366)
(4114)
(4003)
(3974)
(3971)
(3874)
(3584)
(3430)
(3351)
(3298)
学科
(59623)
经济(59589)
方法(18712)
管理(18248)
数学(17366)
数学方法(17307)
地方(15207)
(14611)
地方经济(11915)
(11172)
企业(11172)
中国(10849)
业经(8706)
(8330)
(8202)
(7394)
(6986)
金融(6986)
环境(6923)
经济学(6785)
(6666)
贸易(6663)
(6576)
(6387)
产业(6308)
(5781)
(5688)
银行(5682)
农业(5588)
(5480)
机构
大学(109200)
学院(108853)
(64419)
经济(63523)
研究(40145)
管理(39855)
理学(34243)
理学院(33896)
管理学(33474)
管理学院(33268)
中国(32993)
(26764)
经济学(23099)
财经(21844)
(21244)
经济学院(20659)
科学(20128)
(19909)
(19645)
中心(18261)
研究所(17567)
(16330)
财经大学(16285)
(14629)
(13869)
北京(13419)
(12257)
科学院(12238)
商学(12225)
业大(12218)
基金
项目(67499)
科学(54699)
基金(52191)
研究(49183)
(44477)
国家(44172)
科学基金(38611)
社会(36534)
社会科(34976)
社会科学(34967)
基金项目(26811)
(24666)
自然(22354)
资助(22067)
自然科(21902)
自然科学(21899)
自然科学基金(21525)
教育(21511)
(20040)
编号(17335)
国家社会(16611)
(15800)
(15707)
(15445)
经济(15313)
重点(14967)
教育部(14371)
人文(14128)
成果(13596)
发展(13589)
期刊
(75532)
经济(75532)
研究(40036)
中国(19436)
(19386)
(17602)
金融(17602)
管理(16204)
经济研究(14352)
学报(13011)
(12918)
科学(12847)
财经(12467)
(10892)
大学(10709)
学学(10517)
问题(9621)
技术(9256)
业经(9114)
技术经济(7880)
农业(7673)
统计(7520)
(7340)
世界(6976)
国际(6641)
(6319)
经济问题(6127)
决策(5823)
商业(5797)
理论(5654)
共检索到174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军山  周婕  
银行信贷存在明显的"亲经济周期"效应,考虑我国转型期的实际特征以及政府调控经济的策略和工具特征,银行信贷可能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经济整体扩张期的扩张幅度比收缩期的收缩幅度大,显示我国信贷调整的刚性。经济波动与信贷波动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信贷对经济波动影响具有至少2年的时滞效应。从1987~2009年整体经济轨迹来看,信贷变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贷款波动具有一定的外生性。对于1994~2009区间中,经济波动可能对贷款变动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敏  缪海斌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现实环境,通过构建反映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检验2003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信贷规模资金的投放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弱;另一方面,短期来看,信贷资金的大规模投放不会对物价水平的攀升产生影响,但由于其是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在长期内,必须合理估计中国将来在物价水平调控方面可能面临的较大压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树伟  张晋晋  王彦飞  
为清晰地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过程及机理,通过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期限分别是3年、2年、3年、5年、3年,且对经济增长作用分别表现为促进、促进、抑制、抑制、促进。从各期影响来看,除中部一直表现为抑制经济发展外,其他地区普遍表现为从滞后2年后对经济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之后效应逐渐减弱。所以,不同区域应该充分利用彼此间经济波动的时期差,做好相应的准备,努力克服经济波动的减损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磊  
本文基于1981—2002年的季度数据,考察了在经济转轨的不同阶段我国信贷波动的特征,并通过时差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信贷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信贷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同步,信贷扩张和收缩是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但这种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所下降,同时,信贷波动的内生性开始显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贵川  谢丹阳  
本文在基准当地货币定价(LCP)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支付时滞建立小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研究支付时滞对汇率传递及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支付时滞后,汇率不仅通过基准LCP模型下实际边际成本和汇率失调影响产品价格,还会通过汇率预期和利率影响产品价格,这使得支付时滞会加剧国内通胀和经济波动,降低货币政策效果,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同时,引入支付时滞的LCP模型减小了汇率传递程度,提高了LCP模型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解释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瑞  杨凡  
文章在描述全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波动、信贷投放和信贷资产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仅靠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并不能刺激经济发展,但经济的持续下行却能带动信贷投放增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不良贷款效应;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最后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供金融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灵超  
笔者基于VAR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利率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贷市场利率对投资、消费均处于负向冲击并有时滞,但对投资的影响更显著。投资、消费对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非常有限。(2)投资波动对产出波动起主要作用;产出对投资波动和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有限;投资波动影响消费波动的程度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基于这些分析结论,笔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行为是发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由于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将会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信贷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具有与上述相类似的相反过程。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自发抑制宏观经济波动,二是拉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泽文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广东经济波动与银行信贷业务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东银行信贷规模和资产质量具有明显的顺经济周期趋势,当经济运行位于上升时期,银行信贷投入速度加快,不良贷款率下降;反之,银行信贷投入速度减缓,不良贷款率增加。本文认为,银行必须在防范贷款集中风险、调整信贷结构、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经济波动,提高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灵超  
本文基于VAR和VEC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利率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投资、消费对于信贷市场利率的冲击处于负的脉冲响应,投资的响应更显著。投资、消费对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非常有限。(2)投资波动对产出波动起主要作用;产出对投资波动和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有限;(3)信贷市场利率与投资、消费、产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这些分析结论,文章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盛荣  郭学能  游云星  
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虑现阶段中国企业产权异质性,将中间品厂商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构建一个反映转型期中国经济"二元"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模拟出影子银行对信贷资源错配及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由民营企业融资受阻所反映出的信贷资源错配问题,使得我国信贷投放的使用效率低下,而影子银行尽管部分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却加剧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同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晨  
本文以新凯恩斯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利用调整成本约束特征构建出约束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研究在调整成本约束下我国经济波动效应,以及在外生冲击下我国经济波动效应,以其分析出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以及在长期以及短期波动的情况下,各种外生冲击的关键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连平  吴金友  
本文首先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概况及不同学者的经济周期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不同滤波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对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涛  
本文从分析货币与信贷在解释经济波动的差异入手,结合中国政府主导经济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目标冲突的信贷模型,分析中国的经济波动。中国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信贷约束”的地方政府提供过度的总量供给与承担宏观调控和银行风险的中央政府存在需求压缩之间的矛盾。增长与调控从时间上讲是相互分离的两个过程,低利率与负利率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客观上起到了缓解信贷偿还压力和减少宏观经济风险的目的。上述结论得到经验研究的有力支持,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尽管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经济系统出现偏离时,以行政命令为主的GDP调整较信贷规模调整有更高的显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