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6)
- 2023(6099)
- 2022(5343)
- 2021(5296)
- 2020(4502)
- 2019(10613)
- 2018(10756)
- 2017(21897)
- 2016(11961)
- 2015(13352)
- 2014(13646)
- 2013(13251)
- 2012(12103)
- 2011(10875)
- 2010(11393)
- 2009(10643)
- 2008(10508)
- 2007(9335)
- 2006(8319)
- 2005(7563)
- 学科
- 济(46825)
- 经济(46790)
- 管理(36803)
- 业(35095)
- 企(30215)
- 企业(30215)
- 方法(24213)
- 数学(22339)
- 数学方法(21800)
- 财(14903)
- 农(12585)
- 中国(10954)
- 贸(10867)
- 贸易(10860)
- 易(10660)
- 务(10168)
- 财务(10130)
- 财务管理(10110)
- 策(9834)
- 制(9716)
- 企业财务(9540)
- 业经(9202)
- 银(8543)
- 银行(8541)
- 理论(8428)
- 行(8022)
- 融(7679)
- 金融(7679)
- 农业(7628)
- 地方(7383)
- 机构
- 学院(162926)
- 大学(159388)
- 济(68981)
- 经济(67417)
- 管理(65919)
- 理学(56094)
- 理学院(55609)
- 管理学(54391)
- 管理学院(54114)
- 研究(50718)
- 中国(44965)
- 财(35082)
- 京(33086)
- 科学(28376)
- 财经(26679)
- 江(25551)
- 中心(25385)
- 所(25039)
- 经(24110)
- 农(23098)
- 研究所(22103)
- 北京(21164)
- 业大(20920)
- 州(20684)
- 经济学(20507)
- 财经大学(19794)
- 范(19034)
- 师范(18876)
- 经济学院(18401)
- 院(18248)
- 基金
- 项目(101556)
- 科学(80584)
- 研究(76109)
- 基金(73801)
- 家(62571)
- 国家(62066)
- 科学基金(54553)
- 社会(46963)
- 社会科(44721)
- 社会科学(44714)
- 省(39929)
- 基金项目(37467)
- 教育(36555)
- 自然(35998)
- 自然科(35237)
- 自然科学(35232)
- 自然科学基金(34596)
- 划(33342)
- 资助(33294)
- 编号(32366)
- 成果(26840)
- 部(22893)
- 重点(22643)
- 课题(22397)
- 创(21114)
- 发(20826)
- 教育部(20073)
- 项目编号(19785)
- 人文(19767)
- 创新(19675)
共检索到252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伍戈
随着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不断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信贷投放行为受到抑制。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转而加强与信托公司合作,规避信贷规模管理。本文在分析近期信贷规模规避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具体影响和未来挑战。本文认为,应强化对货币信贷的统计分析,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密切关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充分考虑微观主体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博弈,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
关键词:
信贷规模 货币政策 银信合作 金融创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成 王婷 李文乐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经济增长目标约束的现实背景,构建货币当局调整基础货币的政策规则,采用2001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分阶段拟合货币政策规则,并将货币政策调控剥离为预期内和预期外货币政策,进而在SVAR框架下测度其各自对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在面临"保增长"压力的"非吻合时期"对产出缺口的响应力度是"吻合时期"的3.9倍,经济增长目标构成货币政策调控的"底线"约束;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预期外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冲击效应相对显著,而预期内货币政策会引发显著的信贷期限结构转移现象。因此,应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对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挤压,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独立性,通过加强预期管理引导经济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信贷规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勇 李开伟
文章通过构建信贷模型,以研究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信贷调控的动态影响机制,并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用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吻合;债券利率对银行信贷调控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扭曲现象。由此,我国对其信贷的调控还应以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综合手段为主,而债券利率在信贷调控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
信贷调控 贷款利率 准备金率 债券利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勇 李开伟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流动性因素的货币信贷模型,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信贷的动态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相关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中国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一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债券利率在调控信贷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失效的现象。建议中国在调控信贷方面还应以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综合手段为主。
关键词:
信贷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菁菁 石柱鲜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货币量目标和利率目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机制上,本文对1999年1月—2010年6月货币量和利率对信贷规模的影响进行分时段分析。S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货币总量的效果比利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加入货币总量后,对信贷规模变动情况的解释力提高,银行信贷对利率的敏感性呈现显著提升。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应逐渐依靠利率引导,淡出总量调控,从而规避总量调控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等负效应。
关键词:
利率 货币供应量 信贷规模 SVAR模型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妍 沈悦
货币政策立场与房地产异质性特征会影响房地产信贷政策调控效果。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信贷对异质性房地产商品价格的调控效果有明显的不同,货币政策立场与房地产信贷政策之间存在协同与拮抗作用,且这一交互作用也存在种类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反映出房地产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立场间的矛盾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效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只有配合货币政策立场、充分考虑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并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地域实行差异化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调控效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曙霞 秦国楼
在货币理论中,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主义学派,都注重货币市场的作用而忽视金融机构和信贷市场的影响。在凯恩斯的通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完全取代了可贷资金理论以及金融机构和公司财务结构的作用。后来被纳入到希克斯的IS-LM框架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环忠
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放松管理与金融创新,提高了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比重,导致了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不断扩张,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经济全球化进度加快,又使我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使货币流向和流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春生 蒋海
本文以VAR模型比较了M2、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最高,而M2的相关性最高,社会融资规模并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M2仍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社会融资规模可作为重要的宏观监测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亮 沈坤荣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直达式货币政策工具,开创信贷可得性调控先河。本文从信贷配给视角切入,构建引入内生信贷配给强度设定的DSGE模型,分析了直达工具的金融功能与调控效果。研究显示,内生信贷配给强度发挥了金融加速效应,放大了初始冲击的影响。降息、降准对于改善信贷配给效用很小。直达工具可以立竿见影且强效的提升贷款可得性,在增进产出、提振就业等方面比传统调控工具存在比较优势,但"直达工具"依赖于传统工具提供的宽松货币金融环境。未来需拓宽"直达工具"的支持领域,建立直达实体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连发 辛晓岱
鉴于银行信贷已成为现代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特征的Svensson扩展模型,考察了由贷款损失推断偏差等因素所导致的银行信贷扩张及其宏观效应。通过对我国198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分析发现,信贷扩张发生后产出缺口扩大的趋势仅持续4个季度左右,而通胀压力则会持续7个季度以上;信贷总量的适度逆周期调整有助于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福利损失;信贷总量还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应继续密切关注信贷总量变动,并合理引导。
关键词:
信贷 银行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琪
本文通过引入加权合成利率,采用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信贷渠道为主。因此,应对当前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效应,差别化金融调控应从调整信贷结构入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培新
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核心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