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8)
- 2023(3967)
- 2022(3435)
- 2021(3246)
- 2020(2728)
- 2019(5552)
- 2018(5542)
- 2017(10532)
- 2016(5490)
- 2015(5787)
- 2014(5098)
- 2013(4719)
- 2012(3854)
- 2011(3373)
- 2010(3383)
- 2009(3617)
- 2008(2994)
- 2007(2468)
- 2006(2164)
- 2005(1893)
- 学科
- 济(15667)
- 经济(15650)
- 管理(14835)
- 业(13740)
- 企(11936)
- 企业(11936)
- 方法(6394)
- 财(5450)
- 数学(5446)
- 数学方法(5353)
- 农(5318)
- 中国(4661)
- 贸(4516)
- 贸易(4514)
- 易(4419)
- 业经(4246)
- 务(3973)
- 财务(3963)
- 财务管理(3958)
- 企业财务(3725)
- 制(3510)
- 融(3471)
- 金融(3470)
- 农业(3448)
- 银(3418)
- 银行(3414)
- 行(3194)
- 理论(3186)
- 学(2916)
- 环境(2835)
- 机构
- 学院(65740)
- 大学(62423)
- 济(25176)
- 管理(24769)
- 经济(24633)
- 理学(21383)
- 理学院(21202)
- 管理学(20761)
- 管理学院(20652)
- 研究(18641)
- 中国(17271)
- 财(12438)
- 京(12022)
- 科学(10875)
- 农(10160)
- 中心(10084)
- 财经(10034)
- 江(9930)
- 经(9117)
- 业大(8647)
- 所(8569)
- 州(8259)
- 银(8162)
- 范(8104)
- 师范(7996)
- 农业(7873)
- 银行(7860)
- 经济学(7844)
- 研究所(7732)
- 财经大学(7512)
- 基金
- 项目(45138)
- 科学(35780)
- 研究(34774)
- 基金(32429)
- 家(27563)
- 国家(27308)
- 科学基金(24083)
- 社会(22177)
- 社会科(21051)
- 社会科学(21048)
- 省(18498)
- 基金项目(16866)
- 教育(16481)
- 编号(15211)
- 自然(15075)
- 划(14945)
- 自然科(14778)
- 自然科学(14776)
- 自然科学基金(14490)
- 资助(13175)
- 成果(11656)
- 重点(10097)
- 创(10094)
- 课题(10092)
- 发(9813)
- 部(9580)
- 项目编号(9548)
- 创新(9355)
- 年(9348)
- 性(9198)
共检索到96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发达
本文对银行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本项目开放后的繁荣———崩溃过程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 :信贷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及企业家的“异质性技能”是信贷约束的理论基础。在信贷约束下 ,信贷担保资产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强的正反馈机制 ;正向冲击将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并最终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负向冲击引致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不仅将产生第一轮的“价格冲击”而且还极易触发第二轮的流动性冲击 ,危机和超调将出现。与此同时 ,在一个多部门的体系中危机还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关键词:
信贷约束、 正反馈机制 外部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晓芳 郑圆圆 戴翔
本轮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出现的"大崩溃"现象,与当前国际分工演进趋势有关。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使得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和阶段日益被分解,以中间需求为表现的产品价值链被延长了。因此,危机冲击下中间产品存货调整效应,会透过中间品顺次需求关系,在整条价值链上产生不断的"放大"效果,最终演化为全球贸易的"大崩溃"。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纳入能够反映中间贸易品存货调整效应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上述结论,一方面意味着加强合作和交流,才是全球应对危机,促进贸易健康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意味着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程度,从而错失"外向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
贸易崩溃 产品内分工 中间品存货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闫思 郭凯
笔者发展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的新凯恩斯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小国模型。本文的理论模型继承了带有习惯的封闭经济DSGE模型,将其用NOEM的框架扩展到小国开放经济中,并尝试在家庭预算约束下加入信贷变量,进而放松其约束,辅以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方程,考察冲击带来的模型反馈。文中重点是细致地分析理论模型之后加入货币政策冲击,来讨论中国各参数的设定和通过脉冲响应方程来评价模型的特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浩
由于统计遗漏和概念界定的问题,互联网C2C交易的体量及其影响被大大的低估。本文罗列出各种类型的C2C交易,试图从匹配效率、信任、交易成本和技术四个方面解释互联网C2C交易大规模出现的成因。分析了互联网C2C交易的扩大给商品、服务的供给侧和产业链关系带来的冲击。研究发现,由于原有的商业监管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易而设计,C2C交易不能很好的纳入原有的监管框架。从而引起了行业准入、税收、产品质量与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监管部门应当把各种类型的互联网C2C交易作为一个整体,以交易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基本的监管规则,然后按照行业实施分类管理。严格区分经营性和共享型互联网C2C交易,大力促进共享型个体交易的发展。
关键词:
C2C交易 共享经济 电子商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名誉
当面临外部流动性冲击时,企业现金持有及动态调整会呈现哪些特征。借鉴最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及系统GMM估计方法,得出不同财务特征的企业在解释现金持有及动态调整速度与成本方面的差异。我们发现金融危机会显著增加公司调整持有现金的成本。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正常状况下,公司进行现金调整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但在金融危机冲击时,中国上市公司对银行融资性资金来源的依赖更为明显,这与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方式相一致。
关键词:
现金持有 金融危机 动态面板分析动态调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飞洋 马永强
本文基于政府、银行与企业三方利益博弈的视角,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的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下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变化规律,以及政策性负担、政治关系和银企关系对民营企业信贷软约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信贷约束的硬化与软化,是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不对等的利益博弈的结果,并分别伴随着宏观货币政策的从紧和宽松相应出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罗诚剑
本文以纺织产业为典型案例,分析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对纺织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纺织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其实现机制是加速效应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边际溢价;在纺织产业链中处在不同层次的企业,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既要关注总量也应关注结构,应考虑对纺织产业等传统产业的市场纠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丽丽 张桂僮 王刚毅
生猪的产业属性使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生产风险大,融资成本高,易形成流动性约束。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承受外部冲击时,基于供应链上的商业信用关系,造成整条供应链产生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显现流动性约束。分析流动性约束下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构建数理模型的一般形式,讨论不同情境下流动性约束的动态差异,并根据生猪产业数据对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及抗风险能力进行测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慧
本文以2000~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检验融资约束假说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外部冲击对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现金持有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企业具有正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且敏感性系数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大幅提高;非融资约束企业在金融危机前后都没有显著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货币政策对两类企业的现金持有规模均有影响,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长期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变化进而影响现金的持有,即仅在长期贷款占比提高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会大幅降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家骅 陈晋
由于今年以来国际与国内市场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相继大幅上涨,形成了我国市场的供给约束,给相关行业和下游企业带来了价格冲击。问题是这种价格冲击是否会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物价水平抬高?应该说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目前我国尚不可能在短期内采取干预手段或通过市场化解这次价格冲击,它必定会引起零售价格水平相应上升,而且市场运行方面诸多因素也会随着推波助澜,有可能改变以往"低物价,高增长"的经济周期特征。
关键词:
原材料价格 供给约束 物价水平 经济周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宏伟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CPI、PPI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亦形成短期冲击,对PPI冲击尤为强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三类价格指数均存在正向影响,表明数量型的调控措施仍有效。因此,本文提出面对通货紧缩压力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并利用信贷政策引导经济发展"去资源化",同时注意管理通胀预期。
关键词:
国际大宗商品 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秀明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90.8-91.3的短暂衰退后,进入全面高速增长时期。这轮高增长长达115个月,在此期间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也打破了美国趋势经济增长率不超过2.5%的公认准则。90年代中后期,美国股票指数大幅攀升,经济强劲增长。然而2000年3月股市突然逆转,Nasdaq和Dow Jones股指纷纷巨幅下挫,快速增长的美国经济随之被拖入萧条状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课题组 宋立 李世刚 曹玉瑾
近期,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与全球宏观部主管鲁吉·夏尔马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中国上空的债务阴云》一文(以下简称《阴云》),将中国信贷膨胀与信贷危机联系起来,并得出了令人担心的结论。有必要对我国是否存在严重信贷膨胀进行深入研究。一、"信贷繁荣"确是诱发信贷危机和增长减速的重要因素,但发展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翔 何瑞宏
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而由房价和信贷市场对收入分配差距引起的叠加效应尤其突出。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异质性家庭的小型封闭模型,引入信贷抵押约束机制的金融摩擦,然后在三种不同信贷约束的环境下,考察来自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偏好冲击、房价冲击、房地产开发商投资效率冲击以及房产税冲击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住房偏好冲击、房价冲击以及房地产开发商投资效率冲击均能够显著推动借贷型家庭的收入增长,而对储蓄型家庭的增收效应则较弱,从而导致收入差距向着有利于借贷型家庭的方向扩大;对家庭部门征收房产税则能够较好地控制借贷型家庭的收入过快增长,有利于储蓄型家庭的收入增长,防止居民收入差距过快扩大。此外,房价的冲击能够刺激房地产的产出增加,从而出现房地产市场"量价齐高"的市场扭曲现象。在宽松的信贷约束环境下,金融加速器效应更加明显,经济波动更显著,在较紧的信贷约束环境下则相反。
关键词:
信贷约束 房地产市场 金融摩擦 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斌正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个体经济成份为主的城市集贸市场是国营商业必要有益的补充和城市商业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积极发展。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集贸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总的态势是健康的,但是在建设布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对城市集贸市场的研究比较薄弱,与集贸市场蓬勃发展的局面很不相称。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研究集贸市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指导城市集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