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9)
2023(14081)
2022(11740)
2021(11047)
2020(9188)
2019(20493)
2018(19730)
2017(38029)
2016(20243)
2015(22404)
2014(21706)
2013(21481)
2012(20010)
2011(18079)
2010(18188)
2009(17431)
2008(16634)
2007(14725)
2006(13272)
2005(12654)
作者
(57172)
(47182)
(46988)
(45185)
(30226)
(22959)
(21327)
(18339)
(18114)
(17022)
(16469)
(16053)
(15324)
(15249)
(15136)
(15017)
(13975)
(13929)
(13575)
(13563)
(11949)
(11643)
(11553)
(10895)
(10819)
(10804)
(10624)
(10408)
(9783)
(9445)
学科
(76562)
经济(76469)
管理(51798)
(50635)
(40698)
企业(40698)
(34820)
银行(34674)
(33048)
方法(32055)
(31728)
金融(31727)
中国(31502)
数学(28553)
数学方法(28266)
(25602)
(22687)
(20988)
(18302)
贸易(18279)
(17955)
业经(16627)
(16476)
地方(14470)
(14314)
制度(14305)
(14119)
财务(14079)
财务管理(14049)
(14022)
机构
大学(275484)
学院(272833)
(120601)
经济(118216)
研究(102412)
管理(96368)
中国(92819)
理学(81014)
理学院(80082)
管理学(78746)
管理学院(78253)
(59648)
科学(59112)
(58776)
(52381)
(50505)
中心(49635)
研究所(47431)
财经(46090)
(42160)
(42106)
经济学(40295)
农业(39940)
业大(38472)
北京(38195)
(38033)
(36540)
银行(36536)
经济学院(36325)
财经大学(34788)
基金
项目(176798)
科学(138971)
基金(131067)
研究(127555)
(116038)
国家(115112)
科学基金(97087)
社会(83422)
社会科(79357)
社会科学(79340)
基金项目(66626)
(65749)
自然(61528)
自然科(60206)
自然科学(60184)
自然科学基金(59171)
教育(58405)
(57028)
资助(55583)
编号(49026)
成果(41360)
重点(40850)
(40496)
(38705)
(37298)
国家社会(36228)
(35199)
创新(35100)
课题(35095)
教育部(34965)
期刊
(130970)
经济(130970)
研究(91825)
中国(61503)
(58195)
金融(58195)
(47046)
学报(46271)
(45472)
科学(41584)
管理(37187)
大学(35007)
学学(32965)
农业(29505)
教育(28600)
财经(24180)
经济研究(23397)
(20868)
技术(20018)
业经(18841)
(17078)
国际(17017)
问题(16938)
(15974)
世界(15146)
理论(13788)
(13018)
实践(12129)
(12129)
技术经济(11864)
共检索到444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伟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之后又出现信贷紧缩。信贷紧缩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信贷紧缩有管理性成因,也有制度性成因。同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定增速,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信贷紧缩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失灵的内在逻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伟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之后又出现信贷紧缩。信贷紧缩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信贷紧缩有管理性成因,也有制度性成因。同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定增速,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信贷紧缩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失灵的内在逻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银行借贷"理论认为,如果让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经济危机便会自动消除。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业被救助,但美国经济继续下行,银行贷款急剧下降,这与"银行借贷"理论是相悖的。经济衰退是由家庭支出急剧下降造成的,假如要拯救银行,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家庭杠杆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纪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殷鉴不远,2013年6月20日我国金融市场也突然爆发了流动性紧张事件,这为国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在市场化环境下,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意识、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监管规范等三个方面还存在误区,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更存在诸多不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亟待加强市场流动性风险意识,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国俊  安国勇  王峰娟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作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直接后果,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孙婧超  谭音邑  
文章基于网络模型量化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利用2006-2011年银行间市场中各类型金融机构拆出与拆入资金数据,建立了金融机构间关联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测试可揭示冲击在各类型金融机构间传染过程,同时可以分析各类型金融机构间风险暴露特征。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后任一类型金融机构违约不足以引发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中处于核心位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建伟  
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预示着中央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将对21世纪中央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金融稳定将成为与价格稳定同等重要的中央银行政策目标,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创新型政策工具将不断涌现,传统的金融安全网将延伸到整个金融体系。中央银行业的这些发展方向,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中国银行业对新资本协议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应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探索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贾蜀苇  毛菁  
金融危机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扩散的机制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大幅收缩信贷,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导致美国产出下降,进而抑制了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商业银行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增加1个百分点,当期投资增长率将降低约0.11个百分点;美国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发放意愿降低1个百分点,当期消费增长率将下降约0.024个百分点。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美国经济下滑将影响对美出口国的实体经济。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GDP对数值降低1个单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数值将降低0.89个单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Michael Pomerleano  
金融危机使欧美诸多银行陷入困境,亚洲地区的银行也难以独善其身,亚洲新兴市场银行受影响程度如何?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对此,亚洲开发银行学者Michael Pomerleano对本次金融危机对亚洲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首先认为东亚地区银行系统较为健康,但是短期前景不容乐观。亚洲国家对银行系统的救助措施,有助于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但应谨慎运用以免在长期内造成金融扭曲。报告还对银行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资本短缺数值约为7580亿美元。经亚洲开发银行ADB授权翻译并发表此文,本刊对原文有所删节。ADBI对译文及其使用免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胜  庞东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效应在次贷危机一步步扩散蔓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创新作了深刻反思,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我国金融创新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结合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创新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之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婷  王胜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这在次贷危机一步步扩散蔓延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创新作了深刻反思,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我国金融创新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噎废食,应结合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创新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之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曲向军  
国际私人银行纷纷针对新的形势作出调整,包括扩大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份额,调整产品结构安排,削减成本以及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国际私人银行监管与经营的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私人银行纷纷针对新的形势作出调整,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深度以及各地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晓  
本文在简要回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政府和银行业为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而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分析了泰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现状与不足,并应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泰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改革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降刚  沈沛龙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DSGE-VAR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