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2)
- 2023(11088)
- 2022(9245)
- 2021(8813)
- 2020(7641)
- 2019(17469)
- 2018(17139)
- 2017(33961)
- 2016(17629)
- 2015(19631)
- 2014(19081)
- 2013(18605)
- 2012(16809)
- 2011(14534)
- 2010(14238)
- 2009(12992)
- 2008(12485)
- 2007(10479)
- 2006(8761)
- 2005(7747)
- 学科
- 济(70710)
- 经济(70630)
- 业(54026)
- 管理(53543)
- 企(43884)
- 企业(43884)
- 方法(37563)
- 数学(34190)
- 数学方法(33821)
- 财(21446)
- 中国(18259)
- 农(17521)
- 制(16577)
- 务(14990)
- 业经(14983)
- 财务(14953)
- 财务管理(14915)
- 银(14788)
- 银行(14779)
- 企业财务(14292)
- 行(13986)
- 融(13838)
- 金融(13836)
- 贸(12208)
- 贸易(12204)
- 易(11918)
- 地方(11879)
- 农业(11411)
- 险(11083)
- 保险(10991)
- 机构
- 大学(233870)
- 学院(233051)
- 济(100191)
- 管理(99648)
- 经济(98392)
- 理学(86318)
- 理学院(85559)
- 管理学(84205)
- 管理学院(83772)
- 研究(67160)
- 中国(60489)
- 财(50040)
- 京(47120)
- 财经(40470)
- 科学(37332)
- 经(37326)
- 中心(36143)
- 江(33328)
- 经济学(31910)
- 农(31320)
- 财经大学(31083)
- 业大(31015)
- 所(29668)
- 经济学院(29114)
- 北京(28865)
- 研究所(26719)
- 商学(26660)
- 州(26640)
- 范(26582)
- 商学院(26425)
- 基金
- 项目(164516)
- 科学(133319)
- 基金(125336)
- 研究(120457)
- 家(107299)
- 国家(106466)
- 科学基金(95428)
- 社会(81114)
- 社会科(77056)
- 社会科学(77036)
- 基金项目(67000)
- 自然(62170)
- 省(61006)
- 自然科(60908)
- 自然科学(60895)
- 自然科学基金(59847)
- 教育(55693)
- 划(52057)
- 资助(50973)
- 编号(47705)
- 部(38002)
- 成果(36279)
- 重点(35831)
- 创(35035)
- 国家社会(34656)
- 教育部(33951)
- 人文(33465)
- 发(33100)
- 创新(32760)
- 科研(32190)
共检索到33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一菡 林仕伟
探索信贷波动如何透过生产网络影响股市变动,对监测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包含生产网络的一般均衡模型,将全球信贷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了2002—2022年20个主要国家的信贷波动对股市回报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以监测货币政策有效性、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研究发现,各国股市变动不仅受自身信贷波动的直接影响,还有62%来自他国信贷波动经由生产网络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地,俄罗斯、中国及美国的直接效应占比更大,货币政策自主性较强。比较两次降息周期,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大幅度信贷波动引发了强烈的跨境溢出效应;三次升息周期中,通胀严峻抑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对比两次量化宽松,防范全球系统性风险是保障本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有明显提升,但有效性仍需加强。建议从生产网络视角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降低外源性金融风险跨境传染的可能性,提升内源性货币政策校准的及时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殷红 刘定 张博
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和企业异质性的宏观经济模型,系统考察不同宏观审慎政策的信贷结构优化效应和金融风险缓释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在传统货币政策规则的基础上盯住资本资产价格,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盯住产出缺口和信贷量;第二,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削弱金融供给冲击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同时可有效缓解金融风险冲击造成的经济紧缩现象、避免金融风险积聚,相较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控和金融稳定作用;第三,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会随着国有企业占比的提高而加强,进而有效纠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本文研究顺应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方针,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震 张超磊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充分意识到,宏观审慎监管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日本作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为应对巨额银行坏账,从2002年开始实施金融再生计划,并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成功注入金融监管中,金融体系稳健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以2003年为分界点,检验了日本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性的前后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后,信贷周期存在阶段性逆经济周期现象,即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抑制了信贷顺周期性,阻止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向实体经济的转移。日本宏观审慎监管实践对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日本 宏观审慎监管 信贷周期 经济周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聂召
本文从应对信贷繁荣的视角,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工具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寅
国内征信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它的诞生也为现代金融体系增加了新的宏观经济风险。分析征信市场的风险机理,探讨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理论依据,借鉴欧美经验,认为应逐步确立我国征信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原则,丰富征信宏观审慎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征信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和规范与征信机构的沟通交流机制,以促进我国征信市场的规范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寅
国内征信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它的诞生也为现代金融体系增加了新的宏观经济风险。分析征信市场的风险机理,探讨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理论依据,借鉴欧美经验,认为应逐步确立我国征信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原则,丰富征信宏观审慎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征信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和规范与征信机构的沟通交流机制,以促进我国征信市场的规范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娜 周扬
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再次清晰认识到房价波动对一个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传统价格稳定型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单独实现金融稳定,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开始广泛被各国监管部门实施。然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并实现最优组合目标是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房价高涨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抑制房价上涨,较好地熨平经济波动;在技术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采用单一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并辅之以宏观审慎政策时政策实施持续性较高,可以很好地缓解房价波动,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楠 吴武清 樊鹏英 陈敏
本轮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在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下提出了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提案,要求在信贷过速增长等银行风险加大时提高监管资本要求。为研究这一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2011年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充足率与信贷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对资本充足水平中介变量,刻画了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对银行信贷影响的传导途径;模拟了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后信贷投放的变化情况。主要结论为: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将减缓信贷增长。考虑到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提升幅度需适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李青川
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的:(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认为,总的来看,2012年以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路妍 闫振坤
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与信贷/GDP的月度数据,采用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探究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相互影响关系,而且长期的效果更明显;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调控,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晨栋 李卫兵
本文认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监管应该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为中心。而系统性风险可分解为基于外部影响的综合性风险与基于内部结构的网络性风险。在不同的风险视角下,宏观审慎监管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风险来源及其传播渠道,从而有着不同的监管目标与理论,需要分别制定独立而有效的监管政策,灵活地加以组合,以有效防止危机发生。同时,本文针对我国审慎监管现状,提出了一些有益并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