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6)
- 2023(12559)
- 2022(10625)
- 2021(10146)
- 2020(8705)
- 2019(20242)
- 2018(20217)
- 2017(39784)
- 2016(21213)
- 2015(23720)
- 2014(23450)
- 2013(22786)
- 2012(20648)
- 2011(18241)
- 2010(18085)
- 2009(17091)
- 2008(17054)
- 2007(14607)
- 2006(12751)
- 2005(11655)
- 学科
- 济(84907)
- 经济(84778)
- 管理(68620)
- 业(65705)
- 企(58189)
- 企业(58189)
- 方法(45109)
- 数学(40934)
- 数学方法(40540)
- 财(31368)
- 制(28934)
- 银(23571)
- 银行(23425)
- 行(21936)
- 务(21236)
- 财务(21191)
- 财务管理(21141)
- 中国(20579)
- 企业财务(20327)
- 农(19615)
- 融(18442)
- 金融(18439)
- 业经(18406)
- 体(17376)
- 体制(15032)
- 度(14388)
- 制度(14374)
- 贸(14207)
- 贸易(14196)
- 易(13860)
- 机构
- 大学(288214)
- 学院(284845)
- 济(125343)
- 经济(123056)
- 管理(117554)
- 理学(101473)
- 理学院(100603)
- 管理学(99250)
- 管理学院(98690)
- 研究(86278)
- 中国(76655)
- 财(66130)
- 京(57689)
- 财经(51871)
- 经(47409)
- 科学(45297)
- 中心(43242)
- 江(42476)
- 经济学(40424)
- 所(39851)
- 农(39347)
- 财经大学(39295)
- 经济学院(36645)
- 业大(36302)
- 北京(35699)
- 研究所(35248)
- 州(33585)
- 商学(32908)
- 商学院(32630)
- 范(32494)
- 基金
- 项目(189212)
- 科学(152653)
- 基金(142889)
- 研究(141150)
- 家(121353)
- 国家(120387)
- 科学基金(107137)
- 社会(93828)
- 社会科(89307)
- 社会科学(89285)
- 基金项目(75276)
- 省(71443)
- 自然(68233)
- 教育(66882)
- 自然科(66712)
- 自然科学(66697)
- 自然科学基金(65577)
- 划(60051)
- 资助(59050)
- 编号(55546)
- 成果(45230)
- 部(44683)
- 重点(41842)
- 制(41167)
- 创(40413)
- 教育部(40153)
- 国家社会(39752)
- 人文(38885)
- 发(38337)
- 创新(37847)
- 期刊
- 济(128699)
- 经济(128699)
- 研究(89360)
- 财(56118)
- 中国(53827)
- 融(47808)
- 金融(47808)
- 管理(44792)
- 学报(35688)
- 科学(34727)
- 农(34252)
- 大学(29904)
- 学学(28211)
- 财经(27265)
- 教育(26855)
- 技术(24724)
- 经(23059)
- 经济研究(20790)
- 农业(20495)
- 业经(19055)
- 问题(17002)
- 理论(15860)
- 财会(15616)
- 实践(14212)
- 践(14212)
- 贸(13925)
- 会计(13899)
- 统计(13798)
- 技术经济(13241)
- 策(12719)
共检索到431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六兵 王竹泉
文章以2001-2012年借款逾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借款数量和借款成本两个角度检验了银行的信贷歧视行为,并以我国2003年底开始的银行股份制改革为背景,探讨了这一改革是否缓解了信贷歧视。研究发现,银行对借款逾期公司存在歧视,借款逾期的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量较少,贷款成本较高;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借款逾期的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贷款数量和贷款成本上的差异明显减小,表明银行股份制改革对缓解信贷歧视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信贷歧视 借款逾期 银行股份制改革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叶飞腾
利用民营上市公司详细披露的长期借款信息来识别民营企业的借款逾期情况,考察政治关系与借款逾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发生借款逾期,在借款逾期的可能性、逾期金额、逾期时间上都显著高于无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系的借款逾期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干预较强的地区更加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轲 朱莹
基于中国转轨经济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搜集2005—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数据,研究发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银行系统改革的深入,政府干预对信贷歧视的解释力度变得越来越弱,隐性担保成为信贷歧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第一,在控制或分离了企业特征因素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贷款可得性上依然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银行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信贷政策在不同政府干预程度的银行和地区之间没有差异;第三,企业缴纳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越低、固定资产占比越低,银行信贷所有制差异也越大;第四,金融市场化能够通过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降低银行信贷所有制差异。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从根源上消除银行信贷歧视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将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信贷歧视 政府干预 隐性担保 金融市场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六兵 王竹泉
以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信贷歧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结合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动态地检验了上述问题。结果发现,银行股份制改革前,信贷歧视使得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非国有企业逐渐拉近;改革降低了信贷歧视,使得两类企业的盈利能力又渐渐拉开。信贷歧视的降低主要表现为,改革后国企与非国企借款成本和债务期限的差异明显减小,表明股份制改革降低了银行对非国企的歧视程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杜颖洁
本文以2004-2010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高管具有的银行关系对公司的银行借款可得性、借款抵押要求以及借款成本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高管具有的银行关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率显著正相关,且对于市场化程度越低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而言,银行关系对借款可得性的影响更显著;(2)高管具有的银行关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期限显著正相关,且相同条件下,具有银行关系的民营上市公司借款时的抵押物要求显著更低;(3)民营上市公司高管具有的银行关系与公司的借款成本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银行关系 贷款歧视 民营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柳元 毛道维
选择2009年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仅获得国有商业银行和仅获得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两组相对立的样本,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两种性质银行在选择贷款客户、贷款定价上的差异。以期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完善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 贷款期限 贷款利率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周鸿卫 刘斌 韩忠伟
以NIM作为中国银行体系中介效率的衡量指标,选取27家代表性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股份制改造是否提升中国银行体系中介效率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股份制改造是提升中国银行体系中介效率的有效手段,并且股份制改造的深度与银行体系中介效率提升正相关;股份制改造提升中国银行体系中介效率的内在机制在于,股份制改造降低了银行营运成本和隐含利息支付、提高了管理质量;同时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中介效率分化源于二者之间NIM中非纯利差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关键词:
银行体系 股份制改造 中介效率 净利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骏
本文以2001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银行信用借款决策的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信用借款(即存在"门槛效应")且信用借款的比例更高(即存在"约束效应");在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中审计师声誉机制主要体现为"约束效应",其原因在于"政治关系"是一种更可靠的替代机制;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仅存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门槛效应",主要归因于我国司法体系不健全,银行将寻求其他更可靠的替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声誉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其有效性受制度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
审计师声誉 银行信用借款 产权性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耿 刘星 辛清泉
本文研究信贷歧视对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和实际效应,以及在我国金融发展深化的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产权—借款期限结构"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是影响银行信用期限的重要因素,基于产权的信贷歧视使银行对民企执行更严格的风险控制,使民企的银行借款期限结构明显短于国企,从而不利于不同产权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促进银行行为更加市场化,信用期限与企业风险的关系更加密切;金融发展弱化了信贷歧视,民营企业的借款期限结构逐渐延长,且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缩小。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民营企业财务行为的优化和促进金融发展相关制度的推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颖洁 杜兴强
文章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具有的银企关系和政治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对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文章发现银企关系与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显著正相关,但仅有银企关系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政治联系 银行借款率 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明虎
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我国由于银行业竞争不充分,造成银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卖方市场地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不足,加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行政干预,使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形成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笔者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1991年~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上市公司规模对银行信贷有重要影响;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激烈,上市公司规模对银行信贷的影响逐步降低。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如果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只有银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银行才有动力和压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信贷规模歧视 融资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娟 韩忠雪 黄军荣
文章从企业投资效率的角度研究我国银行信贷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过度投资的企业比投资不足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短期借款则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过度投资企业来说,过度投资程度越大,企业获得的长期借款越多,短期借款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投资不足的企业来说,投资不足程度对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都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信贷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也为我国银行的信贷决策和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投资效率 银行借款 资源配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泽将 杜颖洁 杜兴强
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国有上市公司关键高管(董事长、总经理)政治联系的经验数据,并明确划分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实证研究了政治联系等因素对国有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与政治联系、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显著正相关,但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无显著的相关性。在低制度环境组下,银行借款和政治联系、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显著正相关。在地方所有的国有企业中,银行借款与政治联系、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均显著正相关,但在中央所有的国有企业中,银行借款仅与政治联系、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显著正相关。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银行借款 过度投资 盈余质量 自由现金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君潞 郭牧炫 李泽广
本文研究了银行竞争对大型企业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细分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存在的双重效应——"客户争夺效应"和"代理成本效应"。前者激励银行对优质客户展开争夺,将延长贷款期限作为竞争手段之一;后者则增加了银行的代理成本,缩短了企业的借款期限。采用1998~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银行竞争对借款期限的影响主要由"代理成本效应"的强弱决定,该效应越强的地区,上市公司获得的借款期限越短;不同地区银行竞争的"代理成本效应"和"客户争夺效应"相对强弱不尽相同,法律制度越好、政府干预企业越少的地区,"代理成本效应"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