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4)
- 2023(11543)
- 2022(9563)
- 2021(8920)
- 2020(7671)
- 2019(17489)
- 2018(17327)
- 2017(34762)
- 2016(18684)
- 2015(20659)
- 2014(20628)
- 2013(20210)
- 2012(18433)
- 2011(16390)
- 2010(17081)
- 2009(16439)
- 2008(16400)
- 2007(14931)
- 2006(13491)
- 2005(12603)
- 学科
- 业(84558)
- 济(81300)
- 经济(81205)
- 企(78115)
- 企业(78115)
- 管理(70116)
- 方法(37629)
- 数学(29511)
- 数学方法(28955)
- 业经(28446)
- 财(26961)
- 农(26391)
- 务(20330)
- 财务(20291)
- 财务管理(20268)
- 制(20116)
- 企业财务(19144)
- 农业(18632)
- 策(18285)
- 中国(18096)
- 技术(17576)
- 理论(16140)
- 银(15620)
- 银行(15597)
- 贸(15342)
- 贸易(15330)
- 易(14792)
- 划(14686)
- 行(14612)
- 和(14452)
- 机构
- 学院(268614)
- 大学(260570)
- 济(114695)
- 经济(112452)
- 管理(110350)
- 理学(93922)
- 理学院(93100)
- 管理学(91528)
- 管理学院(91064)
- 研究(83838)
- 中国(73272)
- 财(55712)
- 京(54897)
- 科学(49135)
- 农(47186)
- 江(43635)
- 财经(42990)
- 所(42315)
- 中心(39969)
- 经(38927)
- 业大(38250)
- 研究所(37755)
- 农业(36919)
- 北京(34581)
- 州(34279)
- 经济学(33642)
- 财经大学(31514)
- 商学(30943)
- 商学院(30655)
- 院(30425)
- 基金
- 项目(168933)
- 科学(134719)
- 研究(124056)
- 基金(123605)
- 家(106504)
- 国家(105531)
- 科学基金(92841)
- 社会(78690)
- 社会科(74754)
- 社会科学(74736)
- 省(67836)
- 基金项目(63658)
- 自然(61473)
- 自然科(60154)
- 自然科学(60136)
- 自然科学基金(59140)
- 教育(56961)
- 划(55582)
- 资助(52868)
- 编号(50348)
- 成果(39741)
- 创(38385)
- 业(38059)
- 重点(37625)
- 部(37125)
- 发(36323)
- 创新(35013)
- 课题(34813)
- 科研(32108)
- 教育部(32034)
- 期刊
- 济(132422)
- 经济(132422)
- 研究(80930)
- 中国(52279)
- 管理(47632)
- 财(46487)
- 农(43946)
- 融(37698)
- 金融(37698)
- 科学(35895)
- 学报(35240)
- 农业(29114)
- 大学(27934)
- 技术(27002)
- 学学(26774)
- 教育(24756)
- 业经(24297)
- 财经(21892)
- 经济研究(21126)
- 经(18839)
- 业(17880)
- 技术经济(16247)
- 问题(16211)
- 统计(13968)
- 现代(13918)
- 贸(13735)
- 商业(13666)
- 策(13339)
- 财会(13284)
- 世界(12820)
共检索到416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明虎
受经营活动和融资制度两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从供应商获取的商业信用和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存在一定的传递关系。文章通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验证了以下三个观点:(1)企业从供应商获得的商业信用和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存在显著的传递关系;(2)不同规模企业在商业信用传递方面有明显差异,大企业商业信用传递水平显著低于中小企业;(3)信贷政策扩张有利于商业信用传递水平的提高,信贷政策紧缩降低商业信用传递水平。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我国信贷政策制定要增强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助推资金在整个行业的流动;在宏观经济陷入低迷时,要注重对商业信用传递水平高的行业企业的金融扶持。
关键词:
商业信用传递 信贷政策 企业规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琪
以原银监会2012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视角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是否落实了绿色信贷政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出台后,相比其他企业,"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规模显著降低了,同时贷款成本显著提高了。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两高一剩"企业受《绿色信贷指引》的抑制作用更大;在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规模受《绿色信贷指引》的抑制作用更大;融资需求越高的企业,《绿色信贷指引》对其贷款规模的抑制作用越大,但削弱了对贷款成本的提高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振海 杨金柱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根据企业的风险度来确定对它的信贷规模,风险度以企业信用级别来表示,信用级别通过外部评级来确定。为此本文介绍了一个外部评级体系,利用一个地区的评级样本——59家中小企业,反映外部评级体系对中小企业风险度的独特揭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中小企业的、基于信用级别的最高授信额度测算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尧飞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天然劣势,导致融资效率较低,而发展关系型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采取设定"硬信息"与"软信息"指标,借助Probit模型,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关系型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关系型融资 Probit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心雅
从供给政策和银企关联两个层面出发,揭示信贷政策、银企关联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提出3个理论假设,以2003—2012年间3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银企关联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且信贷供给和银企关联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鉴于此,必须加快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重视银企关联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作用,预防乃至减少违规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 银企关联 信贷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庆美 吴金克 赵黎明
针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文章建立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分离均衡、准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均衡特征取决于中小企业的粉饰成本、银行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要求的抵押条件、中小企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以及投资项目成功后中小企业的还款概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不对称 信号传递博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丹
本文在对信贷政策和信贷决策进行细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信贷政策对于民营企业信贷决策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信贷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来影响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通过存贷差的利率结构来影响民营企业的贷款结构,而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仅不会解决民营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反而可能加剧这一困难。此外,民营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状况对于其贷款决策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发展潜力仅仅能够影响其贷款结构,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贷款更多属于存贷利差较大的流动性负债,说明其在与商业银行的信贷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根源之一。
关键词:
信贷政策 信贷决策 民营企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冉渝 张弘滢
以2006-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以贷款余额增长率为门槛变量对中国信贷政策与企业投资的非线性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得到主要结论:(1)贷款余额增长率对企业投资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增长率的逐步递增两者间的关系由弱变强。(2)贷款余额增长率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的增长率对企业投资呈现负向作用,而过高的增长水平对企业投资存在边际投资递减效应。(3)该传导效应在三大产业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其对第二产业的传导效果最好,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为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应加强对第一和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的定向金融资金支持,合理控制信贷资金增量,引导和加强信贷资金增量在各产业间的分配和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廖有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经过调整、整顿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初步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中新的重要来源和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乡镇企业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崛起,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劲松 鲁珊珊
文章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PSM-DID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显著提升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可以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宁金辉 苑泽明 王晓祺
本文从企业投资的角度考察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抑制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相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环境规制地区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低环境规制地区企业更为显著。作用机理检验表明:绿色信贷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影响企业过度投资。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呈递增的时间趋势。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过度投资 代理问题 重污染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邵皖宁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包括定向降准、扩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创设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部分商业银行业也陆续出台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从笔者近期在南京地区的调查情况看,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妍妍 俞毛毛 岳中刚
“双碳”背景下,通过金融手段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类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绿色声誉,是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文件为外生冲击,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污染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绿色信贷政策抑制了重污染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绿色信贷政策通过“遵循成本”机制,降低企业要素的边际产出,抑制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纳入融资约束的三重差分模型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为绿色金融政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艳 龚新蜀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包婵静 张兴亮 周静宁
商业信用对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维护企业形象及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规模越大民营企业越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这一现象在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越显著。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市场化进程 企业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