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7)
- 2023(10156)
- 2022(8438)
- 2021(8051)
- 2020(6780)
- 2019(15202)
- 2018(14776)
- 2017(29514)
- 2016(15704)
- 2015(17193)
- 2014(17048)
- 2013(17148)
- 2012(15939)
- 2011(14301)
- 2010(14513)
- 2009(13567)
- 2008(13453)
- 2007(12085)
- 2006(10633)
- 2005(9468)
- 学科
- 济(69456)
- 经济(69357)
- 业(56318)
- 农(47870)
- 管理(42240)
- 企(33121)
- 企业(33121)
- 农业(32436)
- 方法(31229)
- 数学(28471)
- 数学方法(28253)
- 财(18788)
- 业经(18715)
- 中国(17532)
- 制(15784)
- 地方(13427)
- 贸(12605)
- 贸易(12598)
- 银(12493)
- 银行(12483)
- 易(12305)
- 行(11836)
- 融(11651)
- 金融(11651)
- 学(11241)
- 务(11129)
- 财务(11112)
- 财务管理(11079)
- 收入(10850)
- 体(10764)
- 机构
- 学院(222795)
- 大学(219854)
- 济(98272)
- 经济(96489)
- 管理(88664)
- 理学(77133)
- 理学院(76462)
- 管理学(75458)
- 管理学院(75049)
- 研究(70844)
- 中国(58936)
- 农(55070)
- 财(46861)
- 京(43179)
- 农业(41975)
- 科学(39830)
- 财经(37306)
- 业大(37232)
- 中心(36372)
- 江(34584)
- 所(34270)
- 经(34247)
- 经济学(30884)
- 研究所(30598)
- 经济学院(28282)
- 财经大学(27689)
- 州(27351)
- 范(27320)
- 师范(27078)
- 经济管理(26415)
- 基金
- 项目(149788)
- 科学(120238)
- 研究(112819)
- 基金(112161)
- 家(96513)
- 国家(95589)
- 科学基金(83268)
- 社会(75868)
- 社会科(71760)
- 社会科学(71745)
- 基金项目(59234)
- 省(58085)
- 自然(51302)
- 教育(50957)
- 自然科(50190)
- 自然科学(50180)
- 自然科学基金(49351)
- 划(47618)
- 编号(45509)
- 资助(45038)
- 成果(37138)
- 部(35248)
- 重点(32800)
- 国家社会(32499)
- 发(32450)
- 农(31821)
- 创(31460)
- 性(30716)
- 教育部(30650)
- 人文(30479)
- 期刊
- 济(108648)
- 经济(108648)
- 研究(65664)
- 农(59126)
- 中国(43728)
- 农业(39201)
- 财(35249)
- 学报(34108)
- 融(32252)
- 金融(32252)
- 科学(31050)
- 大学(27478)
- 管理(27316)
- 学学(26151)
- 业经(24134)
- 教育(20100)
- 财经(18813)
- 业(17908)
- 技术(16389)
- 问题(16208)
- 经(16030)
- 经济研究(15699)
- 农村(15121)
- 村(15121)
- 农业经济(13970)
- 版(12719)
- 世界(12015)
- 经济问题(11532)
- 技术经济(10788)
- 理论(10462)
共检索到332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贺立龙 黄科
基于对农户借贷活动的调研数据,选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农户的正规信贷行为和非正规信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信贷扶贫对贫困农户识别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均难以实现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与有效供给,即无法更有针对性地惠及相对贫困者。信息显示与社会资本对信贷扶贫的精准性及成效有显著影响。非正规信贷在需求方的影响因素远多于正规信贷。相对贫困程度、商业活动收入占比对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戚关系"则对非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反映出商
关键词:
信贷扶贫 精准性 惠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贺立龙 黄科
基于对农户借贷活动的调研数据,选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农户的正规信贷行为和非正规信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信贷扶贫对贫困农户识别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均难以实现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与有效供给,即无法更有针对性地惠及相对贫困者。信息显示与社会资本对信贷扶贫的精准性及成效有显著影响。非正规信贷在需求方的影响因素远多于正规信贷。相对贫困程度、商业活动收入占比对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戚关系"则对非正规信贷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反映出商业信贷的"回报动机"以及非正规信贷的"人情价值"。通过鼓励贫困农户积极争取与利用正规信贷,挖掘商业信贷精准扶贫的声誉价值,强化农村诚信文化建设,引导非正规信贷资金流向发展脱贫领域,发挥政策资金信贷兜底作用,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的信息化建设等,提升当前信贷扶贫的精准性及成效。
关键词:
信贷扶贫 精准性 惠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志雄 王晓鸿 曹子坚
本文基于甘肃省X乡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著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著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志超 郭沛瑶 张琳琬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德汉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大幅减少贫困人口的宏伟目标,强调要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2014年3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一轮扶贫的目标是贫困乡村。为了更好地落实辖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选择安庆市潜山、岳西、太湖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烨 王春萍 张顺翔 李子恒
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对陕南紫阳、商南、镇安3个国家级贫困县38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实证分析了精准扶贫提升农户满意度的机理。研究发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均能正向影响农户预期,且精准帮扶还能显著提升农户满意度;农户预期在精准识别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户信任在精准识别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三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户满意度 农户预期 农户信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小霞
社会组织在我国精准扶贫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我国精准扶贫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应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精准扶贫的识别度,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立法和体制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海彦 王晶晶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贫困治理呈现出新样态:贫困户的显性贫困维度得到改善的同时,住房、健康和教育等隐性维度仍存在较深的剥夺,尤其是体现在非建档立卡户群体上;在有限扶贫预算和单一基层政治考核制度的双重约束下,扶贫资源的分配过程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瞄准机制的内生缺陷。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贫困剥夺是全方位的,表现在维度上各有侧重,微观差异明显。走出贫困治理的新困境需要调整扶贫策略,将多维贫困的理念深入基层农村,关注多维隐性贫困问题,提高多维贫困识别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分类施策;实现扶贫和社会福利计划的有效衔接;优化基层政治考核机制,建立与村庄微观特征相兼容的多维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基层乡村的贫困治理能力。
关键词:
多维隐性贫困 精准识别 乡村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菲 靳雯
"扶真贫,脱真贫"是政策实践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贫困地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户争贫行为以争闹上访和达标不退为典型表现形式。该行为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嵌入乡土社会过程中,在结构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共同制约下,政策与乡土社会实质性脱嵌后引发的意外后果,对基层政策执行、国家社会治理及资源分配公正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当前由争贫行为所引发的实践困境,需要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增强政策举措适应性,从争贫行为的实施空间、政策空间、文化空间上进行有效缓解,最终提升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脱贫攻坚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争贫”行为 嵌入性 政策脱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祖顺 耿凤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农户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帮扶对农户的创业决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精准扶贫帮扶对象比非帮扶对象的创业概率高2.72个百分点。同时,精准扶贫帮扶还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创业绩效。分组回归结果表明,精准扶贫帮扶对中西部地区、三线及以下城市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的农户的创业倾向和创业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帮扶便利了农户的资金获取和社会交往。这表明,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帮扶,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缩小城乡鸿沟,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吟棠 孙若梅
马来西亚AIM扶贫信贷组织的考察报告杜吟棠,孙若梅应吉朋斯(Gibbons)教授的邀请,我们一行二人于3月2日至3月12日,参加了由凯叙波股份有限公司(Gashpor,Inc.)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一个管理发展研讨班,题为:GB贷款项目的目标确定─—贫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