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3)
2023(5650)
2022(4812)
2021(4662)
2020(3729)
2019(8897)
2018(8568)
2017(17935)
2016(9588)
2015(10799)
2014(11013)
2013(10828)
2012(10274)
2011(9329)
2010(9791)
2009(9440)
2008(9672)
2007(9298)
2006(8624)
2005(8297)
作者
(27183)
(22222)
(22206)
(21509)
(14795)
(10565)
(10309)
(8791)
(8557)
(8465)
(7580)
(7520)
(7463)
(7375)
(7339)
(7031)
(6648)
(6628)
(6568)
(6139)
(5724)
(5629)
(5213)
(5211)
(5175)
(5145)
(5142)
(4988)
(4556)
(4476)
学科
(39439)
经济(39405)
(31029)
管理(29018)
(27009)
企业(27009)
(18525)
银行(18380)
(17137)
(16791)
方法(16076)
数学(13642)
数学方法(13497)
(12249)
金融(12249)
中国(11312)
(11057)
(11035)
(10980)
(10623)
制度(10621)
业务(10346)
(10282)
贸易(10269)
(10024)
业经(9087)
银行制(8869)
地方(7869)
(7257)
(6721)
机构
学院(138558)
大学(137477)
(65651)
经济(64188)
管理(56765)
中国(48116)
研究(47578)
理学(46611)
理学院(46206)
管理学(45824)
管理学院(45516)
(34416)
(29143)
(27806)
银行(26752)
财经(26035)
(24939)
中心(23819)
(23656)
(23565)
(23294)
科学(22864)
(20233)
研究所(20168)
经济学(20155)
(19384)
财经大学(19332)
(19118)
金融(19103)
北京(19029)
基金
项目(77914)
科学(62534)
研究(60894)
基金(57891)
(48064)
国家(47653)
科学基金(41967)
社会(39150)
社会科(37374)
社会科学(37365)
基金项目(28991)
(28656)
教育(27771)
自然(26005)
资助(25660)
自然科(25443)
自然科学(25438)
编号(25260)
自然科学基金(25029)
(24194)
成果(21762)
(18425)
课题(17516)
(16987)
(16984)
重点(16921)
教育部(16504)
(16191)
人文(16164)
国家社会(15796)
期刊
(78056)
经济(78056)
研究(52055)
(39907)
金融(39907)
中国(28959)
(26409)
管理(23631)
(18317)
科学(15489)
财经(14244)
学报(13289)
教育(12407)
经济研究(12157)
业经(12087)
(12071)
大学(11225)
技术(11133)
学学(10572)
国际(10377)
(10241)
问题(9946)
农业(9855)
理论(9815)
实践(8815)
(8815)
农村(7682)
(7682)
现代(7550)
世界(7326)
共检索到240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平  席酉民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金融体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政府的改革思路是:由于国有专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缺乏活力,政府希望通过设立一些非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金融市场平等竞争,打破金融业的垄断局面,从而借助外部刺激推动国有专业银行最终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地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伴随我国经济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曾诚  
本文运用2002~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市场竞争与产权改革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本文得出三个主要结论:一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商业导向仍然有待改善,表现在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显著负相关;二是市场竞争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推动了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向商业导向转变;三是产权改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海  占林生  
选取中国101家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分析资本监管和市场竞争对银行贷款规模及其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系统GMM估计,对理论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资本监管放松时,有利于贷款增加,而且个人贷款比公司贷款更加敏感;市场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抑制信贷扩张,改善贷款结构,另一方面会降低银行的资本缓冲,提高银行风险水平;市场竞争将削弱资本缓冲对贷款的促进作用。建议监管部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改变银行的贷款结构,并根据不同市场竞争水平对银行实施差异性监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樱  
以2007-2014年60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OLS回归、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有序Logistic回归等估计技术以及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产品市场竞争与银行贷款融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发展水平越高,公司的银行贷款融资能力就越强;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公司的银行贷款融资能力就越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强化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融资能力的正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春燕  姚正海  苗连琦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制度环境、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等方面寻找影响银行贷款契约的因素,也有部分文献尝试从行业层面因素出发,探讨来自公司竞争环境的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围绕产品市场竞争影响银行贷款契约进行文献梳理,揭示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银行贷款契约的作用机理,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洁   何广文  
本文基于2012-2021年223家中小银行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合作对中小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合作能提升中小银行的贷款市场竞争力,作用机制是金融科技合作缓解了抵押物排斥、价格排斥和地理排斥;合作伙伴类型及数量对贷款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没有差异;小微型银行和位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竞争力提升效果更明显;监管政策的出台对金融科技合作的竞争力提升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但在政策出台后,持续提高监管强度,会削弱金融科技合作的竞争力提升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春燕  姚正海  苗连琦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制度环境、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等方面寻找影响银行贷款契约的因素,也有部分文献尝试从行业层面因素出发,探讨来自公司竞争环境的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围绕产品市场竞争影响银行贷款契约进行文献梳理,揭示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银行贷款契约的作用机理,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合金  陈震  鹿新华  
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科学贷款定价的重大命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视角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与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中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匮乏、资产专用性强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与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势力与所处的竞争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洪生  伊志宏  葛红玲  
本文研究了处于"横向—纵向"交织网络格局中银行间的贷款竞争,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判断和评价信贷市场效率的全新框架和视角。通过对比三种代表性银行体制,我们证明了与社会最优相比,纯策略寡头和严格寡头信贷市场的均衡都存在较大的非效率性。在具有完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的强寡头均衡下,信贷市场效率将趋于社会最优水平。本文的结论是,在中国现有银行体制下,提高信贷市场效率的关键并不在于标准分析方法下某些技术指标的短期改进,而在于将银行置于具体制度环境下分析其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探索提高这一效率的根本途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唐兴国  刘艺哲  
以基于贷款利率的Lerner指数衡量贷款竞争,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White异方差稳健标准差,对中国银行业2001~2012年贷款竞争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成为银行深化贷款竞争的开端,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对金融稳定没有直接的影响;Lerner指数与银行收入波动、银行破产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与银行资本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贷款竞争程度越强,金融体系越稳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国峰  栾稀  
本文研究了在贷款市场垄断竞争条件下银行的利率定价,并参考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银行多部门利率定价模型,说明了在贷款市场垄断竞争条件下银行对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定价的差异,并基于推导出的定价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对债券的定价主要受无风险利率影响,但贷款利率不跟随无风险利率变动,且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显著正相关,也与银行贷款规模、不良率等指标显著相关。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对银行贷款不参考市场利率进行定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贷款基准利率的长期存在是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淡出贷款基准利率和优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付巍  肖迪  
研究商业银行在北京的信贷业务竞争策略首先要分析信贷目标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确定信贷目标行业的范围。传统经济学对行业的分析强调依赖GDP增长率、资产收益率等绩效指标,其实质都是会计利润,而不是经济利润。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目标行业的分析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经济增加值,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更准确地衡量信贷目标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对其分析可总结出商业银行可以进入的信贷行业群为房地产行业群、基础行业群、高技术行业群和文化行业群。最后,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策略、品种竞争策略和行业竞争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翔睿  张玉凯  
文章通过多投入多产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度进行了精准测度。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信贷业务竞争与信用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呈激烈趋势,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垄断性强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利润边际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信贷市场竞争与信用风险承担呈"U型"关系,过度的竞争或垄断都会导致银行承担更高的信用风险。银行上市、稳健的资本结构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承担,规模扩张会增加信用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锦霞  高凌云  王兵  
通过多重数理博弈的演绎推理,建立一个线性动态贷款竞争博弈模型,对商业银行贷款竞争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针对纳什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各参数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和演算,结果表明各参数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竞争通过多重博弈可达到纳什均衡的稳定状态,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相符。模型对动态仿真结果给予了经济学解释,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贷款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