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5)
- 2023(15966)
- 2022(13644)
- 2021(12745)
- 2020(10836)
- 2019(24654)
- 2018(24460)
- 2017(47662)
- 2016(25931)
- 2015(29196)
- 2014(29361)
- 2013(29033)
- 2012(26666)
- 2011(23685)
- 2010(23901)
- 2009(22780)
- 2008(22973)
- 2007(20823)
- 2006(18558)
- 2005(17006)
- 学科
- 济(108044)
- 经济(107881)
- 业(100086)
- 管理(93365)
- 企(90628)
- 企业(90628)
- 方法(47973)
- 数学(37943)
- 数学方法(37494)
- 财(35593)
- 业经(33207)
- 农(32874)
- 制(26248)
- 中国(26025)
- 务(25548)
- 财务(25474)
- 财务管理(25438)
- 企业财务(24150)
- 农业(22419)
- 技术(20823)
- 理论(20496)
- 学(19714)
- 和(19522)
- 体(18964)
- 贸(18796)
- 贸易(18782)
- 划(18583)
- 地方(18329)
- 易(18226)
- 策(17682)
- 机构
- 学院(378053)
- 大学(376909)
- 管理(153735)
- 济(152950)
- 经济(149611)
- 理学(131354)
- 理学院(130004)
- 管理学(128030)
- 管理学院(127336)
- 研究(120746)
- 中国(97356)
- 京(80841)
- 财(76102)
- 科学(71990)
- 农(61502)
- 所(60379)
- 财经(59683)
- 江(57875)
- 中心(55797)
- 业大(54362)
- 经(54047)
- 研究所(53866)
- 北京(51172)
- 农业(47980)
- 州(46359)
- 范(46070)
- 师范(45664)
- 经济学(45181)
- 财经大学(44058)
- 院(43466)
- 基金
- 项目(244713)
- 科学(193511)
- 研究(181920)
- 基金(178682)
- 家(153525)
- 国家(152174)
- 科学基金(132638)
- 社会(114782)
- 社会科(108738)
- 社会科学(108708)
- 省(95317)
- 基金项目(94618)
- 自然(85999)
- 自然科(84023)
- 自然科学(84004)
- 教育(82677)
- 自然科学基金(82534)
- 划(78845)
- 编号(74625)
- 资助(73767)
- 成果(60708)
- 部(54269)
- 重点(53550)
- 创(52612)
- 发(50845)
- 课题(50410)
- 制(48490)
- 创新(48483)
- 教育部(47009)
- 项目编号(46671)
- 期刊
- 济(178257)
- 经济(178257)
- 研究(115857)
- 中国(74496)
- 财(62864)
- 管理(62052)
- 农(57710)
- 学报(55498)
- 科学(52404)
- 大学(43256)
- 融(41040)
- 金融(41040)
- 学学(40807)
- 教育(39082)
- 农业(39056)
- 技术(33960)
- 财经(30692)
- 业经(30215)
- 经济研究(26480)
- 经(26205)
- 问题(22764)
- 业(21860)
- 技术经济(20287)
- 理论(19660)
- 现代(18690)
- 财会(17883)
- 实践(17668)
- 践(17668)
- 科技(17388)
- 图书(17266)
共检索到575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李亚新
现行信用评价体系都是从银行角度出发的,没有任何一种指标体系或衡量方法是站在企业角度、从企业的能力和特征因素等方面反映其信誉情况的。本文引入了企业声誉这一概念,在信贷市场的框架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企业声誉的关键指标,构建企业声誉度量模型,研究企业声誉对于银行信贷决策和信用评价体系的作用,并探讨企业声誉机制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
企业声誉机制 信贷市场 信用评价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辉 蒋常红
众所周知,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即借贷双方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包括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当信贷交易双方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前可能会隐瞒一些信息,导致对方选择错误,产生“逆向选择”。(阿克洛夫,1970)。而当借贷契约签订以后,拥有私人信息的借款人可能违约(表现为借款人将借来的资金投资到风险很高的项目,最终失败从而无法还款,或者即使项目成功,借款人也可能隐瞒收益),这种现象阿罗称之为“道德风险”。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呢?经济学家分别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于前者,主要有企业信用等级制度的建立统一授信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巨荣良
科层制企业组织形式下,一般是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来克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网络组织形式下,成员企业通过良好的合作能够带来很多市场与科层组织所没有的价值,但由于机会主义、"搭便车"行为及成员间的欺骗,使得网络组织的成员合作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与良好运行,以获取更大的网络协作效用,客观上要求建立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激励机制,而声誉正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一个有效激励。
关键词:
机会主义 不确定性 企业网络组织 声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恩义 李珍 岳泽亮
企业信贷声誉是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数理模型分析表明:信贷声誉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出口;但总的来说,二者关系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文章通过界定并测度企业信贷声誉,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并选取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1)我国企业信贷声誉水平呈正态分布。(2)企业信贷声誉不仅直接促进企业出口决策,还可以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这一间接渠道放松企业参与出口的条件,增大出口可能性,这一点在中小型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此外,企业信贷声誉也通过相同的渠道对出口密集度产生影响。(3)我国企业信贷声誉对出口的影响存在"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企业信贷声誉的不断积累,其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这可能是因为地区市场化水平与信贷声誉机制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因此,我们要注重培育良好的企业信贷声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
信贷声誉 融资约束 企业出口 非线性关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金发 龚杨达 刘志刚
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声誉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持续创造巨额利润,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声誉能够增加顾客忠诚这一重要资源。本文就企业声誉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企业声誉 顾客忠诚 作用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鑫 陈园
声誉对企业家而言,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管理学认为,追求良好的声誉,是企业家成就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是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经济学则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弈的结果。企业家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即在于此。
关键词:
声誉机制 自我实现 重复博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田虹 张颖 谢海雷
本文通过采用预期-绩效差异理论(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 paradigm)建立了企业危机反应策略对企业声誉的影响机制,并以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企业危机反应策略感知以及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作为中介变量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未来的危机管理指明了方向,即要重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解决危机事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严建苗 万建军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配置机制不合理、待遇偏低和制度软约束等问题,通过构建声誉模型,分析声誉机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影响,并就国企改革进程中加强声誉机制在经理人市场中的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苗妙 张新 魏建
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制度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提高专利纠纷的和解效率,对于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01—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专利诉讼案件的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声誉机制在企业诉讼和解以及上诉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又有所差异。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弱,当事人越不易和解且越倾向于上诉,而融资约束较强的上市公司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同样也难以达成和解且倾向于上诉;注重声誉的公司在调解阶段往往不易和解,但在判决阶段也不轻易选择上诉。这一发现对厘清企业的专利诉讼动机,从司法层面促进专利纠纷的解决,设计与完善"激励相容"的司法调解制度和上诉制度具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岩青 何广文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为借款者放款,究其原因,除了贷款者所实施的信贷规范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作用以外,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借贷双方以及借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那么合作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本文对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剖析,提出了通过借贷双方长期博弈建立信任关系、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护信任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与专业组织的作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任机制 声誉效应 小额信贷 动态博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玲
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逐渐兴起,企业规模从分散的家庭小作坊到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的大型企业,涉足领域也从传统行业到信息、生物等高端技术领域,尤其是在浙南、广东等地,许多家族企业已成功上市。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家族企业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始终表现出死亡率高、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倾向,"三代消亡"和"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在中国家族企业中表现格外突出。①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星汉 刘洋 郑双燕
本文以我国2005年至2013年的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为样本,综合证券分析师及其所在券商的声誉,实证研究声誉对分析师生产上市公司企业异质性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考察分析师声誉与券商声誉,有声誉的分析师能够发掘更多的企业异质性信息,体现为分析师声誉、券商声誉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综合两种声誉的分析结果显示只有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的关注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单一的声誉机制不能完整刻画分析师行为,而分析师声誉机制与券商声誉机制都能够对分析师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融资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是重复博弈。重复博弈所包含的投资者对融资企业选择欺骗行为惩罚的可置信威胁,使融资企业具有塑造声誉的积极性,其基础是产权制度安排。据此,提出构建我国融资企业声誉机制的措施,就国有融资企业而言,在于明晰其产权,塑造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并进行产权交易;就民营企业而言,在于对其产权实行有效保护。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艳莹 平靓
中国制造业部门时有发生的行业集体声誉危机不仅抑制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造成了企业行为扭曲。本文从"柠檬市场"不同治理机制间的交互作用入手,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行业集体声誉危机对被牵连企业认证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乳制品行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集体声誉危机通过破坏市场声誉机制提高了企业的认证激励,原本没有必要申请认证的高质企业比低质企业更愿意在危机后加大认证申请。此外,集体声誉危机还引发了企业非理性的过度认证,在穷尽强相关认证后,企业的认证激励并未减弱反而转向申请其他弱相关认证。额外增加的认证成本抵消了认证对销售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导致"过度认证陷阱",不利于企业质量提升和危机行业的转型升级。上述结论从企业认证行为扭曲这一视角拓展了有关集体声誉危机负面效应的认识,对政府避免危机发生以及完善认证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集体声誉 柠檬市场 过度认证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