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7)
2023(12334)
2022(10852)
2021(10241)
2020(8586)
2019(19935)
2018(19963)
2017(38423)
2016(20791)
2015(23342)
2014(23517)
2013(23165)
2012(20992)
2011(18862)
2010(18791)
2009(17648)
2008(17084)
2007(14854)
2006(13054)
2005(11692)
作者
(59684)
(49575)
(49241)
(46817)
(31569)
(23652)
(22317)
(19399)
(18889)
(17756)
(17060)
(16669)
(15673)
(15643)
(15349)
(15255)
(14720)
(14667)
(14179)
(14133)
(12210)
(12201)
(11862)
(11256)
(11086)
(11080)
(11036)
(10912)
(9967)
(9657)
学科
(78132)
经济(78009)
管理(64903)
(58996)
(50750)
企业(50750)
方法(36316)
数学(31206)
数学方法(30824)
(23502)
(20342)
中国(20055)
(19103)
业经(18256)
(17374)
地方(14921)
(14900)
财务(14830)
财务管理(14800)
(14252)
贸易(14244)
企业财务(14046)
理论(13999)
(13849)
(13322)
银行(13281)
农业(13259)
(13101)
环境(13019)
(12994)
机构
大学(295533)
学院(291893)
管理(118069)
(113881)
经济(111250)
理学(102174)
理学院(101054)
管理学(99352)
管理学院(98819)
研究(95053)
中国(73022)
(63051)
科学(58758)
(55400)
(46928)
(45044)
中心(44018)
财经(43974)
业大(43248)
(42616)
研究所(42537)
(39904)
北京(39865)
(37946)
师范(37511)
农业(35076)
(34881)
(34645)
经济学(33955)
财经大学(32827)
基金
项目(202254)
科学(158783)
研究(148921)
基金(146991)
(127444)
国家(126409)
科学基金(109046)
社会(92938)
社会科(88040)
社会科学(88019)
基金项目(78673)
(78397)
自然(71349)
自然科(69641)
自然科学(69627)
教育(68477)
自然科学基金(68367)
(65865)
编号(60587)
资助(60147)
成果(49640)
重点(44766)
(44737)
(42024)
(41819)
课题(41633)
(40005)
创新(39206)
教育部(38689)
大学(38577)
期刊
(124600)
经济(124600)
研究(88339)
中国(55102)
学报(45402)
管理(45212)
(42991)
科学(41719)
(40633)
大学(34811)
教育(32928)
学学(32615)
(29726)
金融(29726)
农业(27268)
技术(26165)
财经(21569)
业经(19901)
经济研究(18944)
(18176)
问题(16114)
理论(15845)
图书(15205)
实践(14666)
(14666)
科技(14304)
技术经济(13451)
(13350)
(13229)
现代(13176)
共检索到428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青  
本文从不良贷款续扩视角探讨中国不良贷款的成因,尤其是信贷审批制度与不良贷款的关系。结合中国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形,通过关于审批制度的情景实验,发现由于对贷款项目的认知和所需承担的责任不同,不同审批制度下不良贷款续扩程度有明显区别:信贷经理制下不良贷款续扩行为较为明显,实行贷审会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倾向,但在从众压力和领导权威影响下,更容易出现不良贷款续扩行为,而专家权威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必须完善贷审会制度,建立民主化的贷审会,推进信贷审批人资格考察,培养并使用专业信贷审批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阳光  曾志宇  
一、问题的缘起《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建议他的儿子既不当债务人,也不当债权人。但很少有经济学家同意波洛涅斯的看法,在我们的经济中,我们向别人借钱、也借钱给别人,而且通常都有充分的理由:你可以在某一天借钱开办自己的企业或买一所房子,而且人们也会贷款给你,希望你支付的利息能够使他们享受更好的退休生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传统观点认为,高不良贷款率往往伴随着低经济增长或经济危机。但是,本文认为微观金融中的"高收益高风险"命题在宏观层面同样成立,而且制度因素对风险分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66个经济体的截面数据经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制度的完善则对降低不良贷款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理解我国高增长时期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青  刘静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加大。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需要追问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根本成因,以便真正从机制上控制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形成和累积。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我国信贷从业人员在已贷款企业面临财务困境并申请进行二次贷款时的决策思考,获得影响其决策过程的因素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发现内部领导支持、担保偏好、地方政府干预和责任等因素对不良贷款续扩的影响非常显著,而社会责任、客户关系、成长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并据此提出或可借鉴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梅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鑫星  
抵押物处置是"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核心,是试点能否平稳运行的关键一环。本文详细介绍了浙江温州抵押农房处置经验和典型模式,并结合温州实践,分析了处置过程中面临的失房农户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违章农房处置困难、三次流拍后无法进一步处置等具体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村集体内部转让、司法拍卖和政府收储三级处置机制的思路与建议,以期推动抵押农房处置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曾刚  陈晓  
2021年初,《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印发,标志着自2012年《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发布以来被禁止的零售类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以部分银行试点的方式被正式重启。到2021年6月初,已有4家银行7个零售类不良资产包在银登中心完成了竞价,涵盖信用卡、个人消费、个人经营等多种形式。商业银行零售类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的重启,对于规范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化解金融系统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翠英  
当前,银行贷款风险不断聚积,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仍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笔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截至2016年12月末,晋中市农村信用社(含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27.1亿元,较年初减少2.3亿元,占比5.5%。比全市不良贷款率(3.9%)高出1.6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增量看,虽较年初减少2.3亿元,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健旋  
截至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9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从账面数据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不算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GDP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会出现持续攀升现象。因此,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识别和有效防控,对于商业银行和相关政府部门来说相当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清华  
贷款定价有两种不同含义 ,一笔不良贷款可能存在两次定价 :一次是不良贷款转移过程中的定价 ,另一次是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定价。本文着重阐明了不良贷款定价的五种方法及利弊 ,指出中介机构评估法比较可行 ,进而论述了与不良贷款定价有关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翠英  
当前,银行贷款风险不断聚积,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仍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笔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截至2016年12月末,晋中市农村信用社(含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27.1亿元,较年初减少2.3亿元,占比5.5%。比全市不良贷款率(3.9%)高出1.6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增量看,虽较年初减少2.3亿元,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国雄  
客观分析判断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应当说资产质量是真实的,披露的不良贷款率基本准确到今年3月末,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达1.75%,且有继续加快上升之势。与此同时,对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的质疑也不断出现,认为实际的不良贷款率应当更高。那么如何来评价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如何来认识不良贷款的实与不实,笔者仅对此做一些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廷文  马宏欣  韩幸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