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4)
2023(10428)
2022(8568)
2021(8054)
2020(6563)
2019(14785)
2018(14600)
2017(27468)
2016(14428)
2015(16142)
2014(15574)
2013(15469)
2012(14450)
2011(13424)
2010(13374)
2009(12924)
2008(12102)
2007(10636)
2006(9707)
2005(8987)
作者
(39676)
(32846)
(32720)
(31401)
(21074)
(15562)
(14816)
(12716)
(12595)
(11576)
(11516)
(10790)
(10448)
(10335)
(10255)
(10161)
(9690)
(9499)
(9362)
(9004)
(8358)
(7881)
(7875)
(7590)
(7568)
(7409)
(6979)
(6836)
(6501)
(6457)
学科
(81662)
经济(81589)
管理(34532)
(30074)
方法(28041)
数学(25177)
数学方法(25029)
(22964)
企业(22964)
中国(22095)
地方(17956)
(16549)
(15945)
贸易(15936)
(15541)
业经(14302)
地方经济(12849)
(12737)
(12668)
(12285)
金融(12284)
(12235)
(11484)
银行(11469)
(11149)
环境(10830)
农业(10733)
(9630)
(9565)
关系(9320)
机构
大学(207425)
学院(206357)
(105565)
经济(103916)
研究(79191)
管理(74194)
中国(64658)
理学(62996)
理学院(62291)
管理学(61469)
管理学院(61077)
(44821)
(43590)
科学(42046)
(39425)
财经(35937)
经济学(35793)
研究所(35535)
中心(35318)
(32868)
经济学院(32045)
(29580)
(29150)
北京(28303)
(27911)
财经大学(26738)
(26713)
师范(26543)
业大(24292)
科学院(24123)
基金
项目(130140)
科学(103866)
研究(98611)
基金(97454)
(84133)
国家(83537)
科学基金(71116)
社会(67390)
社会科(64113)
社会科学(64101)
基金项目(49556)
(46824)
教育(44566)
自然(41551)
资助(40773)
自然科(40645)
自然科学(40635)
(39985)
自然科学基金(39931)
编号(38328)
成果(31805)
(30736)
(29909)
国家社会(29755)
重点(29608)
中国(27936)
教育部(27160)
(26782)
课题(26655)
人文(26044)
期刊
(121409)
经济(121409)
研究(70992)
中国(42127)
(32236)
管理(29434)
(27998)
(27593)
金融(27593)
科学(26715)
学报(26044)
经济研究(22292)
大学(20547)
学学(19313)
财经(19037)
教育(19008)
农业(18819)
(16660)
技术(16632)
业经(16458)
问题(15630)
(15596)
世界(14794)
国际(14753)
技术经济(11363)
(10842)
统计(10794)
经济问题(9680)
理论(9332)
现代(9264)
共检索到329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信贷的高速增长以及实际利率水平的大幅降低,对把握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从我国当前银行经营状况以及经济增长中存在问题和有利因素等方面入手,对我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走势进行了判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龚六堂  
本文运用周期滤波方法分析1991~2010年间中国GDP与信贷余额①的季度数据,结果显示信贷余额表现为阶段顺周期和阶段反周期关系,特别是次贷危机后,信贷与产出显著背离。基于中国经济模型的理论研究认为,信贷周期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实际经济。但本文的研究发现,单纯信贷约束机制的周期模型不能很好拟合中国实际经济。本文模型预测:信贷约束机制的周期模型确有放大和传播波动的机制;金融市场的杠杆放大倍数过大可以造成金融以及实体经济波动加剧,最终放大成为危机;但是单纯信贷约束机制的模型无法解释中国经济近期实际出现的信贷与产出背离的阶段性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本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通过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百年变化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增长的历史,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调整。文章随后考察了过去30年中国增长的轨迹,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不可避免;并指出,本轮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如宏观调控)占主导,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可控性",不会进入低增长周期。文章最后表明,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周期重叠造成调整过度、完善价格体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恒  陈述云  
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第9轮经济周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了全面、详尽、准确地反映这一轮周期波动的扩张和收缩持续时间和波峰、波谷转折点的位置 ,我们以月度指标来描述波动轨迹。根据统计指标体系的特征和构造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本文选择了以反映生产规模、市场环境、开放度为主要内容的六个指标 ,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 ,按照一定的步骤 ,构造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周期波动的短期波动综合指数 ,通过该指数1990年2月~2002年4月共147个月的具体数值 ,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进行统计描述和特征归纳。这有利于准确把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彭文生  
我们应该从金融周期而不是一般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待近期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的走势。金融周期强调货币信用和房地产价格的相互作用,形成加速器影响,导致与一般经济周期不同的规律,其时间跨度可能超过经济周期的时间跨度,导致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幅度也会较大。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金融周期的下半场,大宗商品、房地产将大概率出现调整,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在"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下,只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利率将会下降。未来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将使实体经济较长时间疲弱,总体储蓄相对于实体投资增加,将提高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配置需求,对资本市场有利,但提升金融资产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动态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的冲击较为显著。我国经济动态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呈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动态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袁江  
伴随着国内经济刺激计划逐渐退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日渐走高等宏观态势的相继出现,自今年8月份开始,国内经济学界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争论和分歧明显增多。处于调整转折期的中国经济是沿着复苏的路径继续前行,还是在房地产调控新政和通胀威胁下掉头向下?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内在逻辑的基础之上,研判了当前经济周期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走势及其政策取向作出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本文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的方法检验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基于此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进而针对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分别设定非线性因子模型,以此刻画国际共同冲击、国别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包括趋势与周期的协同。近期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成分都处于下降通道中,周期成分虽有一定反弹但幅度较小。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且具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既有外国冲击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也有国际共同冲击的作用。当前的国际共同冲击、外国冲击和本国冲击的综合作用,使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新帅  李启芳  李小东  
本研究以信贷扩张作为经济波动的起因,通过经济体中生产结构的扭曲效应,解释2001~2015年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使用WIOD和WIND数据库构建计量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扩张导致整个生产结构先出现不可持续的延长,并在衰退阶段缩短;就产出波动而言,高级和低级阶段都相对于中间阶段更大;但在价格指数方面,从低级阶段、中间阶段到高级阶段,波动性依次增强。总体来看,结果验证了该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适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颖丰  
本文构建了小型开放经济下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分析进口占比和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的动态变化来研究贸易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贸易调整的策略和路径对不同冲击下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国内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会对经济稳态产生影响,国外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对国内经济长期运行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影响短期经济调整;进口占比主要影响消费、资本、投资和实际汇率,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则主要影响资本、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德才  张莉娟  王晓  
文章通过构建MF-COVER-SVAR模型,并基于该混频模型对我国经济新旧常态下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测度,同时也利用混频冲击分解分析、混频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混频方差分解分析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季月混频模型对于我国经济新旧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波动均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步入经济新常态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显著下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宏观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不论是经济旧常态时期还是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的供给侧波动更显著地受单一的结构性冲击的影响,而需求侧波动则表现为受两种结构性冲击的共同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彭方平  
本文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轮驱动下分解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和相依周期,并在共同趋势和相依周期的约束下揭示供给侧和需求侧驱动力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驱动力不仅各自推动经济增长,它们还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周期。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驱动下,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周期都处于下行阶段。(2)新常态下,需求侧支撑的趋势增长率低于供给侧推动的趋势增长率,但供给侧驱动力减弱的幅度大于需求侧驱动力的减弱幅度,因此,当前经济增速趋势下行过程中的供给侧因素更为重要。(3)整体而言,需求侧驱动力和供给侧驱动力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但供给侧的人力资本积累不利于三大需求的增加,需求侧的投资增加不会显著带来供给侧的制度变迁、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持续上升。稳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以供给侧为主兼顾需求侧的双轮发力,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互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邵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扩大货币信贷供应、增加财政支出等政策积极应对,跟一年多前我国经济处于"最困难的一年"相比,目前我国经济局势已经开始呈现V型反转,2009年第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已达到了10.7%,CPI和PPI由负转正,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胀压力。在信贷扩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我国的资产价格也出现了快速的上涨。以2010年来的房地产市场为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冬芳  洪敏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