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1)
2023(11702)
2022(9644)
2021(9330)
2020(7698)
2019(17853)
2018(17695)
2017(34608)
2016(18564)
2015(20879)
2014(20701)
2013(20178)
2012(18434)
2011(16500)
2010(17025)
2009(16003)
2008(14629)
2007(13039)
2006(11525)
2005(10391)
作者
(51384)
(43660)
(42372)
(40728)
(27119)
(20886)
(19435)
(16737)
(16483)
(15387)
(14745)
(14669)
(13554)
(13517)
(13257)
(13225)
(12565)
(12410)
(12289)
(12287)
(10704)
(10573)
(10471)
(10122)
(9798)
(9755)
(9490)
(9463)
(8840)
(8521)
学科
(75430)
经济(75364)
(57923)
(47452)
管理(44171)
(35728)
企业(35728)
方法(32548)
农业(31825)
数学(29910)
数学方法(29349)
(27173)
金融(27171)
(25486)
银行(25476)
(24616)
中国(24506)
业经(20274)
(18249)
(17794)
地方(17756)
(13499)
(13059)
贸易(13047)
(12737)
理论(12710)
(12224)
(11443)
财务(11403)
财务管理(11377)
机构
学院(254707)
大学(246357)
(104390)
经济(102106)
管理(97253)
理学(83994)
理学院(83118)
研究(82846)
管理学(81392)
管理学院(80949)
中国(72976)
(61989)
(51153)
科学(51083)
农业(47589)
(46364)
业大(43984)
中心(42513)
(41588)
(39052)
研究所(37818)
财经(37041)
(33725)
(32379)
(32114)
师范(32076)
经济学(31611)
北京(31266)
农业大学(29153)
(28851)
基金
项目(172268)
科学(135482)
研究(127720)
基金(124208)
(108136)
国家(107174)
科学基金(92252)
社会(80450)
社会科(76026)
社会科学(76007)
(70072)
基金项目(65912)
自然(59432)
教育(58310)
自然科(58064)
自然科学(58054)
(57094)
自然科学基金(57022)
编号(53714)
资助(51364)
成果(41900)
重点(38500)
(38303)
(37914)
课题(36216)
(36200)
(34304)
创新(33793)
(33271)
国家社会(33164)
期刊
(115617)
经济(115617)
研究(71869)
(64875)
中国(53530)
(44011)
金融(44011)
农业(43155)
学报(38551)
科学(36790)
(34565)
大学(30340)
管理(30295)
学学(28965)
教育(26258)
业经(25020)
技术(23467)
(21418)
财经(17531)
经济研究(16566)
问题(16209)
农村(15851)
(15851)
(14981)
农业经济(14140)
(13766)
统计(12670)
世界(12533)
资源(12525)
技术经济(12437)
共检索到382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的农地流转问题,本文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信贷可得性、融资规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金融排斥推高了流动性资本的影子价格,导致农地流转的潜在发生率远低于完全市场下的流转水平,而获得信贷支持能够明显促进农户的农地流转,并且该促进作用在农地流入规模方面更为显著。信贷可得性对农地流转的"净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全部样本而言,信贷支持使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提高了8.53%,流入面积增加了1.09亩;对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而言,信贷支持使其参加农地流转的概率增加了9.11%,流入面积增加了1.15亩。因此,现阶段在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廖祥乐  吴怡  
农地产权变得日益强化而完整,农地流转也正在常态化;农地流转既标志着农户要素配置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着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的优化也可能产生金融影响:既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也改变其融资渠道。利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对于农户融资渠道选择等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从几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营格局从细碎化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目的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生产,种植品种从以消费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升级为利润导向的经济作物。此外,农地流转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进而从改善供给与增加需求方面提升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正规金融机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高亚佳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房屋和农地承包经营权等新型抵押品,通过产品设计和流程再造,使农村金融能通过供给侧转换而有效地满足土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高亚佳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丹丹  罗剑朝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723户农户的农业生产数据和DEA-2S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下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遗漏变量的存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问题将低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正向作用效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以农业经营为主业、生产性实物资产价值、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相较于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亟需深化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逐步推广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优化农业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以增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农业发展的耦合度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郭晓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刘成香  吴小立  
专业化生产要求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会增加交易费用、市场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家庭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本文以广东徐闻"蕉贱伤农"事件为例,分析了农户专业化生产的资产专用性及面临的市场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了化解农户专业化生产市场风险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长存  崔琦  吴敬学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对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4省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程度分为水平分化程度和垂直分化程度,前者用农户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表征,后者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水平表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农户水平分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与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长存  崔琦  吴敬学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景荣  姜美善  米运生  
农地作为农户的自然资源禀赋,兼具资本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具有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它作为抵押物容易被金融机构接受。在特定条件下,农地可以缓解农户的融资困境,提高农户获得的贷款数额,但允许抵押的前提是农地必须具有明晰的产权,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实证研究发现:农地确权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贷款可获性,农地价值也对农户贷款可获性具有正向影响,且农地产权与农地价值对农户贷款可获性具有交互影响效应。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快农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促进农村金融的内生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本文以农户占有或使用耕地的可变动性为逻辑起点,在分析耕地可得性内涵、获取条件变迁的基础上,探讨耕地可得性变动对农户大田种植生产经营的决定作用和收入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村人地关系已有显著改善,提高大田种植农户耕地可得性的条件已初步具备;通过耕地使用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户优化生产抉择和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耕地可得性的提高通过增加总产出、提高要素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不仅能显著增加农户大田种植收入,还能促进种植业现代化进程和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合理的耕地流转租金和有效的金融服务,是大田种植农户通过耕地可得性提高以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王雨露  彭媛媛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屹  杨俊孝  王岩  
土地是民生之根本,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农户规模经营绩效的高低对农产品产量和农户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对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玛纳斯县为例,对其327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1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规模经营绩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户土地产出率层面,土地细碎化程度、家庭耕地总面积、家庭总收入、滴灌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和转出土地行为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在影响农户劳动生产率层面,家庭总收入、转入土地行为和农业劳动力人数在1...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罗必良  王晓海  
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国家政策倡导的模式——农户间农地流转模式,在实践中对农户经营方式变革及其现代农业发展的效应。由此进一步思考:农户作为家庭承包的主体,是否一定是农地转入与农业经营的唯一主体?进而推演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构建中主体选择及其多样化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农户间的土地流转,既没有带来经营规模的显著改善,亦没有有效缓解农地细碎化的问题;既没有显著改善农户的组织化,也没有大力促进农户的市场化经营水平和专业化经营程度。更为严重的是,却引发了农户种植行为的普遍"去粮化"。这表明:如果仅仅以国家政策倡导的农户间流转方式为重点,那么,未来中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将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