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7)
- 2023(16036)
- 2022(13939)
- 2021(12952)
- 2020(10874)
- 2019(24887)
- 2018(24581)
- 2017(48825)
- 2016(26242)
- 2015(29194)
- 2014(29377)
- 2013(29214)
- 2012(27185)
- 2011(24683)
- 2010(24889)
- 2009(23126)
- 2008(22328)
- 2007(19697)
- 2006(17587)
- 2005(15855)
- 学科
- 济(122913)
- 经济(122793)
- 管理(75687)
- 业(71790)
- 企(58640)
- 企业(58640)
- 方法(51984)
- 数学(45923)
- 数学方法(45448)
- 农(29132)
- 财(28645)
- 中国(28585)
- 地方(26572)
- 学(24775)
- 业经(24170)
- 贸(21014)
- 贸易(21005)
- 易(20320)
- 制(20297)
- 农业(19774)
- 融(17694)
- 金融(17693)
- 务(17656)
- 财务(17589)
- 财务管理(17556)
- 银(17398)
- 银行(17356)
- 理论(17149)
- 企业财务(16725)
- 环境(16658)
- 机构
- 大学(378419)
- 学院(377129)
- 济(163555)
- 经济(160243)
- 管理(148799)
- 研究(129802)
- 理学(128340)
- 理学院(126959)
- 管理学(124934)
- 管理学院(124245)
- 中国(98905)
- 京(79109)
- 科学(76931)
- 财(75476)
- 所(64960)
- 财经(60341)
- 农(58869)
- 研究所(58799)
- 中心(58682)
- 江(55965)
- 经(54901)
- 业大(53242)
- 经济学(50938)
- 北京(50062)
- 范(48388)
- 师范(47977)
- 州(47055)
- 院(46680)
- 经济学院(45754)
- 农业(45734)
- 基金
- 项目(251650)
- 科学(198554)
- 研究(184441)
- 基金(184407)
- 家(159660)
- 国家(158361)
- 科学基金(136477)
- 社会(118101)
- 社会科(112107)
- 社会科学(112080)
- 基金项目(96826)
- 省(96642)
- 自然(88171)
- 自然科(86123)
- 自然科学(86105)
- 自然科学基金(84603)
- 教育(84280)
- 划(81206)
- 资助(77728)
- 编号(74089)
- 成果(60912)
- 部(56549)
- 重点(55727)
- 发(53805)
- 创(51553)
- 课题(51111)
- 教育部(48966)
- 国家社会(48687)
- 创新(48137)
- 科研(47894)
- 期刊
- 济(182120)
- 经济(182120)
- 研究(119160)
- 中国(68314)
- 学报(56687)
- 财(56614)
- 管理(55170)
- 农(53008)
- 科学(52404)
- 大学(43251)
- 融(42793)
- 金融(42793)
- 学学(40997)
- 教育(37325)
- 农业(35702)
- 技术(31895)
- 财经(30727)
- 经济研究(30501)
- 业经(27332)
- 经(26269)
- 问题(23294)
- 技术经济(19688)
- 理论(18946)
- 贸(18940)
- 业(17700)
- 统计(17376)
- 图书(17023)
- 现代(16970)
- 实践(16898)
- 践(16898)
共检索到565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安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信贷冲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经济周期下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经济周期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蔚豪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关键词:
S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主要探讨了货币政策效应在各类消费品价格所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本文选取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共三类消费价格指数,利用我国2001年1季度至2012年3季度的31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刻画货币政策与三类价格消费指数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次之,而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的冲击反应敏感度较低。最后,应用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各类消费品价格变动中产生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航 李秉坤
本文将汇率与股票价格波动纳入到基于理性预期的货币行为方程组而对新凯恩斯模型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约束的设计构建NK-SVAR模型,以期考察货币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紧缩与扩张的货币政策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汇率与股票价格波动能够通过影响总需求、通胀率、货币数量缺口与利率水平,而对货币政策体系形成冲击。因此,我国应建立起包含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强化流动性管理中的汇率波动管理与资产泡沫管理,以保证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劼
现有关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非对称性的研究没有实证检验非对称性是否只存在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也没有实证检验巴塞尔协议是否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因此,试图从三个方面探索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影响:首先,研究同一货币政策对两类银行的贷款供给的影响;其次,比较两类货币政策对同类银行贷款冲击的单独效应;最后,比较巴塞尔协议实施前后银行贷款的变动。
关键词:
资本约束 信贷渠道 非对称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玉皇 刘璐璐 赵洋
利用同业拆解利率数据构建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在区别股票市场高低波动的情况下,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负相关但具有非对称;与低波动区制相比,高波动区制下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效果更大;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受到宏观经济周期作用,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的作用更大;最后,替换加权平均利率及控制存款准备金调整等因素的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成晓 马丽娟
本文从银行贷款的角度出发,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1992-2008年间的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分别进行总量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和通货膨胀路径均有明显的三区制特征;各区制的持续期、转移概率均存在非对称的特点;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在各区制的同期相关系数明显不同,并且表现出结构性变化。
[期刊] 预测
[作者]
安辉 赵清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即以清迈倡议(CMI)为代表的区域救助机制,而此次危机后形成的标志性合作成果则是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东亚地区过去30年和近10年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差异,以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基础的新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小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一直很高,并继续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为东亚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适时调整为以"亚洲共同繁荣"为目标,由过去的...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理论 东亚货币合作 冲击对称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风勇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证明在面对部门非对称冲击时通过差异利率的调整将有效降低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程度。将四类货币政策规则分别引入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相对无差异利率政策,差异利率政策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受冲击影响而发生波动的方差和区间都更小;当通过央行损失函数对各类货币政策规则进行考察时,除非央行对通货膨胀过度关注,带有常数货币政策规则的差异利率政策所导致的央行效用损失都是最小的,从而也是理论上最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骏民 王兴
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机制及创造GDP的特殊方式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本文运用S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这种不对称效应的存在。货币政策被证实是决定美国虚拟经济兴衰的直接变量。考虑货币政策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影响,不但是美国能否"再工业化",从而恢复工业化经济的关键因素,也对中国解决目前融资领域的"避实就虚"倾向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货币中性 虚拟经济 GDP创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天荣 赵蕊
本文将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平均投资倾向加权的资本边际产出随利率变化所反映的投资效率效应;另一部分是由资本边际产出加权的平均投资倾向随利率变化所反映的投资规模效应。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估计检验,实证表明,实际利率的投资规模效应几乎可以忽略,投资效率效应也非常低,上一年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很微小。因此,在中国利率政策还难以成为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抑制通货膨胀还需依赖其他调控政策手段。
关键词:
利率 经济增长 投资规模 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明宇
本文运用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0年第1季度-2011年第4季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了具有不同资本水平的银行对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反应差异,并考察了银行资本约束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非对称性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我国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及操作目标的作用下,其信贷传导渠道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以银行资本水平为代表的银行特征会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在微观层面产生异质性影响,资本缓冲规模越高、资产规模越小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越大;同时,在银行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及银行资本的双重约束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