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3)
2023(11994)
2022(10683)
2021(10164)
2020(8590)
2019(19507)
2018(19642)
2017(38218)
2016(20556)
2015(23044)
2014(22635)
2013(22166)
2012(19941)
2011(17815)
2010(17684)
2009(16708)
2008(15843)
2007(13686)
2006(11928)
2005(10413)
作者
(57182)
(46956)
(46723)
(44431)
(30022)
(22516)
(21503)
(18539)
(18001)
(16913)
(16234)
(15692)
(14641)
(14615)
(14597)
(14220)
(14211)
(14113)
(13395)
(13365)
(11570)
(11382)
(11289)
(10724)
(10581)
(10570)
(10488)
(10414)
(9342)
(9234)
学科
(74066)
经济(73982)
管理(60319)
(58690)
(48610)
企业(48610)
方法(36812)
数学(31584)
数学方法(31212)
(21323)
中国(20805)
(19440)
业经(17671)
(16292)
(15104)
财务(15037)
财务管理(15008)
(14982)
理论(14659)
(14454)
银行(14421)
企业财务(14249)
地方(14110)
(14018)
贸易(14010)
(13591)
(13558)
农业(12906)
(12793)
(12746)
机构
大学(280469)
学院(279409)
管理(116198)
(104796)
经济(102315)
理学(100156)
理学院(99143)
管理学(97436)
管理学院(96941)
研究(85699)
中国(70214)
(59166)
科学(53925)
(51035)
(41922)
中心(41768)
(41639)
财经(41117)
业大(40889)
(40000)
研究所(37972)
(37303)
北京(37289)
(35890)
师范(35587)
(33667)
农业(32647)
(31204)
财经大学(30810)
经济学(30273)
基金
项目(193781)
科学(152093)
研究(143633)
基金(140360)
(120705)
国家(119684)
科学基金(103995)
社会(88794)
社会科(83952)
社会科学(83932)
(75654)
基金项目(75085)
自然(68524)
自然科(66939)
自然科学(66925)
教育(65761)
自然科学基金(65713)
(63414)
编号(60886)
资助(58051)
成果(48918)
重点(42281)
(42063)
(40219)
课题(40067)
(39728)
项目编号(38538)
创新(37387)
科研(37270)
大学(36575)
期刊
(111082)
经济(111082)
研究(82965)
中国(48956)
学报(42388)
管理(40021)
(38606)
科学(38234)
(37461)
(32888)
金融(32888)
大学(31619)
教育(30493)
学学(29480)
农业(25492)
技术(23413)
业经(19249)
财经(18976)
图书(18975)
经济研究(17606)
理论(16517)
(15827)
实践(15601)
(15601)
情报(14033)
问题(13688)
科技(13234)
技术经济(12830)
(12610)
现代(12532)
共检索到403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匡南  吴见彬  朱建平  谢邦昌  
信用卡市场具有信贷信息不对称的特征,是信用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信贷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高新技术,建立可靠的分析模型,对信用卡用户的行为进行风险识别和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把改进后的非参数随机森林分类(RFC)方法应用到信用卡信用风险的评估中,并和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发现非参数随机森林方法往往要优于基准的Logitic模型和SVC模型。实证发现职业、年龄、家庭人口数、月刷卡额、学历、家庭月收入对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婚姻状况等对信用风险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诚  沈沁  杨柳明  
文章以美国Lending Club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信息不对称下,不同信用评价模式对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信用评级方式,即平台内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评级对贷款人放贷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贷款人是否放贷以及以何种价格放贷主要取决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在相同条件下,贷款人更依赖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诚  沈沁  杨柳明  
文章以美国Lending Club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信息不对称下,不同信用评价模式对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信用评级方式,即平台内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评级对贷款人放贷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贷款人是否放贷以及以何种价格放贷主要取决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在相同条件下,贷款人更依赖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信用风险转移在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表明:理想的信用风险转移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和效率,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威胁。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低效,这将导致风险的不适度集中、风险定价不准确以及缺乏透明度等,这些问题将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顾海峰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通过运用数理金融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现代金融学中的定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金融机理问题,为我国信用担保业的科学运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地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蓬勃  张成虎  
信用卡产业在我国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宽松的发卡策略加剧了持卡人和发卡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继而诱发信用卡支付危机。鉴于此,在声誉(KMRW)博弈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发卡行和持卡人之间的声誉博弈模型,分析了持卡人、发卡行的声誉与信用卡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提出引进第三方治理机制作为KMRW模型自我实施机制的加强和补充,以更有效地缓解信用卡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文辉  徐敏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十分严峻,其根本原因是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提出信息不对称下规避信贷风险的措施,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国有银行信贷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莫万贵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首先,对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及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其次,结合我国信贷市场预算约束软化这一基本特征,研究了我国信贷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贷风险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最后,文章从提高信息对称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良  
一、文献回顾担保行业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是相生相伴的,其行业风险高,影响面广,这些使得对其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就我国担保行业实际运用来看,其服务对象多为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差,资产规模小,风险大,商业银行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这就造成了担保行业发展受阻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两头困境"。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国外学者基本上是在非对称信息理论下研究信用担保风险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陆艳  王晓瑜  
本文认为银企之间贷前信息不对称是银行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范银行贷款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欣  李亚琴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银行为了实现“既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 ,又保持自身稳健运行”的目标 ,必须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 ,提出了完善银行内部信贷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先进技术工具 ;创建新型银企关系、设计信贷合约 ;加强同业沟通 ,推广银团贷款等具体对策和建议 ,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切实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甘犁  
本文运用某国有银行2002—2009年的企业借款信息,采用线性概率模型、非线性Logit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银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贷款违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总体来看,抵押对贷款违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道德风险模型的预测,但是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后,抵押对违约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对于中等信用等级的企业,高信用等级和低信用等级的企业都更加愿意提供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品;从事后违约来看,在抵押贷款中,高信用等级的企业违约率低于中等信用等级企业,低信用等级企业违约率高于中等信用等级企业。因此,对高信用等级企业,提供抵押品主要目的可能是作为显示自己信用好的信号,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武春桃  
笔者基于2004年~2012年中国1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截面估计、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距估计等实证方法,实证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显著地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信息不对称和银行效率等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更加明显。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加剧,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正不断加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