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0)
2023(10774)
2022(9427)
2021(8674)
2020(7653)
2019(17789)
2018(17627)
2017(34022)
2016(18536)
2015(21211)
2014(21337)
2013(21124)
2012(19984)
2011(18080)
2010(18508)
2009(17730)
2008(18139)
2007(16704)
2006(14579)
2005(13435)
作者
(54876)
(46319)
(46134)
(44295)
(29541)
(22245)
(21062)
(17952)
(17435)
(16582)
(15661)
(15653)
(14855)
(14616)
(14495)
(14392)
(14114)
(13649)
(13545)
(13338)
(11642)
(11386)
(11274)
(10518)
(10432)
(10387)
(10377)
(10331)
(9397)
(9156)
学科
(77603)
经济(77477)
管理(60013)
(54827)
(46584)
企业(46584)
方法(35453)
数学(30580)
数学方法(30186)
(24588)
(20692)
(20345)
中国(19778)
(16503)
业经(16431)
(15308)
财务(15263)
财务管理(15221)
(14677)
贸易(14669)
企业财务(14459)
(14255)
(13681)
(13527)
银行(13495)
地方(13455)
农业(13054)
(12879)
金融(12875)
(12810)
机构
大学(278373)
学院(273617)
(113584)
经济(111087)
管理(104135)
研究(92505)
理学(89150)
理学院(88157)
管理学(86526)
管理学院(85997)
中国(71472)
(58939)
(57270)
科学(55068)
(47320)
(46852)
财经(44364)
(43339)
中心(43161)
研究所(42350)
(40055)
业大(39964)
北京(37216)
农业(36794)
经济学(35447)
(35379)
师范(35007)
(33530)
(32823)
财经大学(32768)
基金
项目(174931)
科学(137793)
基金(128437)
研究(127338)
(111620)
国家(110688)
科学基金(94672)
社会(81299)
社会科(76924)
社会科学(76899)
基金项目(67546)
(67045)
自然(61077)
教育(59770)
自然科(59711)
自然科学(59692)
自然科学基金(58657)
(56870)
资助(53296)
编号(51564)
成果(43968)
(40140)
重点(39435)
(36254)
(36144)
(35899)
课题(35557)
教育部(34675)
国家社会(33761)
科研(33726)
期刊
(128525)
经济(128525)
研究(82927)
中国(58337)
(47773)
学报(44583)
(42831)
科学(39857)
管理(39377)
大学(34274)
学学(32028)
教育(30356)
农业(27898)
(26992)
金融(26992)
技术(23734)
财经(23161)
经济研究(20182)
(19843)
业经(19404)
问题(16973)
(15139)
(14612)
(14419)
技术经济(13952)
理论(13489)
图书(12926)
统计(12853)
财会(12228)
实践(12060)
共检索到420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慧  
信誉机制是维护市场经济中行为主体交易活动正常化的基石。没有信誉机制的市场是杂乱无章的市场,同时也将伴随着行为主体利益的损失,产生一种低效的市场绩效。本文将分别用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模型来说明信誉机制在欺诈行为产生及其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以相应的结论来说明市场中信息的透明度、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手段以及政府执法的及时性、公正性等制度因素对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平  马比双  
利用商业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已成为市场监管的难点,剖析经销商商业欺诈的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是减少商业欺诈的重要途径。分析零售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过程,经销商商业欺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诚信经营的缺失,经销商之间为了求得市场占有率的平衡,而选择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由于消费者投诉成本过高,大多放弃投诉,加之监管成本过高,政府部门监管收益有限,监管职责难以到位,从而导致商业欺诈愈演愈烈。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部门职责的落实,加大对监管部门失职、渎职的惩罚,从而达到减少或杜绝商业欺诈的目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云  张铭洪  
网络商务声誉的研究对于现代商务交易的繁荣和进步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文章试图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商务欺诈动机条件的数理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分析,定量给出一种临界条件,以确保在线销售者不会出现欺诈而始终保证诚信行为,同时利用这种较好的声誉获取更高的利润,进而促使互联网在线交易商得以获取较好的战略声誉博弈结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文轩  
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频发的重要原因。笔者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的进化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复制动态分析与稳定点分析,得出混合竞争策略与稳定进化策略产生的条件,并指出应通过完善银行内部权力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促使"监督、不欺诈"这种高效稳定策略的出现。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问陶  田晔  
证券市场的信誉机制是证券市场持续和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信誉机制的建立。本文通过博弈论方法指出重复博弈、失信惩罚机制以及投资者教育是建立市场信誉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军  
本文通过对欺诈行为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各自的最优的混合策略;通过对欺诈行为最优概率的求解.验证了金融机构对欺诈防范的效果才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的观点,最后提出了金融机构防范行为的无效与失败是造成欺诈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的结论,并阐述了提升金融机构防范恶意欺诈行为所致操作风险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徐  茅利敏  
在健康保险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保险欺诈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毒瘤。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健康保险欺诈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保险欺诈成本支出的主要因素,再运用最优化方法分析,提出建立有效的健康保险反欺诈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文  
本文建立银行内部检查者和内部欺诈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对影响内部欺诈型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模型表明,内部欺诈行为越难被发现,欺诈行为就越猖獗,而检查者所付出的成本也越高;内部激励惩罚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效,而外部惩罚能够有效减少欺诈行为。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得到的结论。最后,本文就防范此类操作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凯  彭兆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庄辰明  黄学敏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信号发送理论和博弈论原理,本文证明了在市场不完全、投资者讨价还价能力不高以及财务欺诈成本低的情况下,财务欺诈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信息作为区分证券市场优劣公司的信号作用将被削弱,并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资产定价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湛正群  
文章尝试运用制度理论和博弈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企业进行ISO贯标的动因与效果。文章认为,在ISO贯标的早期,企业大多是采用的强制性机制;在ISO认证的中期,企业认识到进行ISO认证所带来的好处,开始进行竞争性模仿;目前则更多是一种制度性模仿,因为企业如果不采用ISO质量标准就无法被业界所认可。制度性模仿所产生的一个主要的后果就是标准与企业实际运作的分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琰  许莉  
基于博弈理论,首先分析了农业保险欺诈风险及审计依据。其次,将参与人情绪因素嵌入博弈理论分析框架,获得了博弈双方欺诈或审计最优策略表达式,并进行相应的经济学解释。最后,从审计监督视角给出了反欺诈政策建议。结论显示,审计成本、情绪因素都对双方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审计效率越高,审计成本越低,农户情绪越悲观,则欺诈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勇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交易中的欺诈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讲,网络欺诈行为的出现是由于网络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不同于传统市场。本文对网络欺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一个产品质量博弈模型,分析了管理网络欺诈的内在机理,力图为减少和消除网络欺诈提供一个策略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威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价格欺诈行为的内涵、主要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究了电子商务法在规范价格欺诈行为,特别是对消费者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与完善在法律上明确了电商的地位,为保护交易双方,特别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