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5)
2023(3954)
2022(3272)
2021(3218)
2020(2904)
2019(6774)
2018(6872)
2017(13146)
2016(6970)
2015(7276)
2014(7463)
2013(7181)
2012(6375)
2011(5690)
2010(5988)
2009(5881)
2008(6438)
2007(5550)
2006(4993)
2005(4708)
作者
(17600)
(14578)
(14459)
(14167)
(9500)
(6900)
(6809)
(5621)
(5576)
(5169)
(5033)
(5021)
(4707)
(4685)
(4680)
(4590)
(4356)
(4351)
(4181)
(3951)
(3764)
(3752)
(3441)
(3420)
(3417)
(3367)
(3349)
(3155)
(2843)
(2779)
学科
(24210)
经济(24174)
(22183)
管理(20152)
(17478)
企业(17478)
方法(11437)
(11384)
(11283)
(10831)
保险(10739)
数学(10252)
数学方法(10111)
中国(10063)
(9796)
银行(9794)
(9254)
(8477)
金融(8477)
(7597)
财务(7589)
财务管理(7569)
企业财务(7226)
(6996)
(6348)
体制(6275)
业经(5584)
(5567)
制度(5566)
理论(4988)
机构
大学(91366)
学院(89846)
(39179)
经济(38343)
管理(34968)
中国(30272)
研究(29072)
理学(28297)
理学院(28053)
管理学(27620)
管理学院(27443)
(26004)
(19083)
财经(18742)
(16962)
中心(14690)
科学(14638)
(14420)
财经大学(14080)
(14036)
北京(12936)
经济学(12708)
(12371)
金融(12198)
研究所(12065)
(11936)
(11415)
经济学院(11400)
(11332)
银行(11320)
基金
项目(51916)
科学(40928)
研究(40232)
基金(38348)
(32177)
国家(31887)
科学基金(27880)
社会(26588)
社会科(25063)
社会科学(25058)
基金项目(19528)
教育(18939)
(18607)
自然(16786)
资助(16562)
自然科(16370)
自然科学(16366)
编号(16241)
自然科学基金(16105)
(15936)
成果(14355)
(12389)
(11602)
重点(11385)
课题(11339)
国家社会(11245)
教育部(11227)
(11199)
人文(10653)
(10590)
期刊
(44194)
经济(44194)
研究(35621)
(22235)
中国(21435)
(20773)
金融(20773)
管理(12940)
教育(10850)
学报(10674)
财经(10131)
科学(9805)
(9766)
大学(9148)
学学(8458)
(8456)
技术(7301)
经济研究(7147)
财会(6044)
会计(5964)
理论(5614)
业经(5606)
农业(5508)
问题(5284)
实践(5041)
(5041)
统计(4907)
(4627)
国际(4342)
保险(4325)
共检索到153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刘鹏  
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简称"巴塞尔Ⅱ")全面引入了基于银行内部模型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目标是提高监管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性,为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激励。作为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产物,2010年年底发布的巴塞尔Ⅲ沿用了巴塞尔Ⅱ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2013年以来,为回应各方对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的质疑,巴塞尔委员会利用国际化大型银行的数据,深入分析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的审慎性和计量结果可比性,并全面启动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的修订进程,并将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的改革工作。中国银监会全面参与了后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高英  
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中对信用风险标准法的改革,对全球乃至我国银行业监管标准、资本计量与资本管理、业务运营管理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回顾巴塞尔Ⅲ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改革背景、思路,以及对《最终方案》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准则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巴塞尔Ⅲ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改革对全球及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索彦峰  肖旭  
根据IRB法,银行必须按照特定的定义将银行账户划分为公司、主权、银行、零售及股权五个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资产类别,从而形成不同的风险暴露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暴露类别,银行在满足某些最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王瑾  
2006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Ⅱ。允许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IRB)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是巴塞尔Ⅱ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内部评级法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评估信用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等风险参数。二是全球统一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函数,巴塞尔Ⅱ采用了渐进单因子风险模型(ASRF),将银行估计的风险参数转换为风险权重。三是采用内部评级法的最低标准,涵盖评级体系的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侯放宇  
本文围绕信用风险统计量表构建的评价测算系统,概要阐述其构造方法与系统运行机理,对其中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体系作出明确描述,并对系统开发设计要点给予解析说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仕建  李心愉  
自20世纪70年代信孚银行提出RAROC方法以来,风险由资本覆盖便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历史演进过程,以2000年单因子渐进模型的提出为分界点,将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演进分为两个阶段,并将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分为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两类。本文分析比较了两类模型对国内商业银行的适用性,并提出国内计量模型的发展方向,即结合银行实际对监管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单因子渐进模型进行适当修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玲  白效锋  
信用风险计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为银行和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风险标准;是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金融创新和推动我国金融国际化的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欣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操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的开端。本文在对比三种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运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探讨标准法替代形式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中的应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庆劼  
新巴塞尔协议与旧巴塞尔协议相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主要体现为在风险度量模型方面为银行提供了多种选择。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支柱是资本充足率要求,而风险度量模型正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本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与风险参数进行了实证模拟,对信用风险度量的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与高级内部评级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种度量模型计算的加权风险资产,在数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越高级别的模型所测度的加权风险资产数值越低;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央政府债权、企业和个人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对模型结果的差异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飞  刘澄  
Credit Metrics模型是一个以VAR方法为基础的风险计量模型,但风险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是其前提条件,而事实上具有"厚尾"现象。研究主要贡献是通过Copula函数和Monte Carlo模拟解决了"厚尾"和"线性相关"问题,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化了Copula函数在计量信贷资产组合整体信用风险中的研究和应用,结合Monte Carlo模拟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信用风险计量框架,为计量信贷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章彰  
香港金管局对香港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监管要求表明,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将面临来自内部公司治理机制、风险管理流程、政策和制度变革、数据管理和IT系统整合、风险量化技术、信息披露等多方面的挑战,而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对策。银行在决定实施内部评级法之前,必须对资产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有清晰的判断。同样实施内部评级法,不同的银行不同的资产结构可能取得降低资本之效,也可能适得其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于立勇  周燕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评估一直被看作是模式识别中的一类分类问题,难以充分满足信贷风险决策的需要,转变分类评估模式的关键在于确立更为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衡量标准。本文在对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指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应当充分考虑信贷资金形成呆账的可能性以及信用风险的“相对性”特征。在综合分析比较典型信用风险衡量标准的同时,提出以信用风险度作为更合理的衡量标准,为有效转变信用风险评估模式、提供更为全面的信贷决策支持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颖  王丹丹  
我国大型银行已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治理架构、制度体系、计量模型、数据管理和IT支持体系、应用体系,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国际进展内部评级法监管框架发展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Ⅱ)最终定稿,巴Ⅱ提升了资本的风险敏感性,从单一支柱转向三大支柱,从信用风险监管转向全面风险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宏博  吕晓  
作为对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技术的总结,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无疑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商业银行而言,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其提升风险计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对监管机构而言,内部评级法的推广将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推动监管技术进步。然而,内部评级法毕竟是在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假设条件、银行内外部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攀  
随着现代风险环境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趋向于市场化,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的定义更加盯住市场,信用风险度量的模型也以市场价值的变化为标准,信用风险的管理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方式来进行分散和对冲。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给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国际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