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6)
2023(7286)
2022(6026)
2021(5350)
2020(4337)
2019(9555)
2018(9329)
2017(17705)
2016(9509)
2015(10444)
2014(10579)
2013(10534)
2012(10215)
2011(9523)
2010(9851)
2009(9285)
2008(9068)
2007(8257)
2006(7658)
2005(7384)
作者
(28220)
(23211)
(23185)
(21781)
(14928)
(11031)
(10569)
(9064)
(9055)
(8490)
(8072)
(7758)
(7490)
(7442)
(7355)
(7282)
(6938)
(6785)
(6619)
(6556)
(5862)
(5783)
(5652)
(5405)
(5328)
(5262)
(5252)
(5160)
(4708)
(4553)
学科
(45608)
经济(45563)
(26772)
管理(23417)
中国(18881)
(18351)
企业(18351)
地方(16787)
(13294)
(13290)
银行(13282)
(12815)
方法(12729)
(12105)
金融(12105)
业经(11278)
(10846)
数学(10791)
保险(10755)
数学方法(10714)
(10372)
地方经济(9444)
农业(9217)
(9195)
(8958)
(8581)
贸易(8569)
(8206)
环境(6910)
(6891)
机构
学院(136432)
大学(133438)
(59087)
经济(57725)
研究(50964)
管理(49337)
中国(45517)
理学(39982)
理学院(39493)
管理学(38906)
管理学院(38647)
(30284)
(29923)
科学(29048)
(25993)
中心(24325)
研究所(22992)
(22671)
(22527)
财经(22495)
(20293)
北京(20015)
(18933)
(18765)
师范(18592)
(18370)
经济学(18091)
业大(16995)
农业(16981)
(16753)
基金
项目(81361)
科学(63926)
研究(62334)
基金(57281)
(48842)
国家(48345)
科学基金(41275)
社会(40160)
社会科(38004)
社会科学(37998)
(32603)
基金项目(29347)
教育(27285)
(27063)
编号(25625)
自然(24457)
资助(23941)
自然科(23869)
自然科学(23865)
(23696)
自然科学基金(23426)
成果(21479)
发展(19489)
(19146)
课题(18809)
重点(18363)
(17463)
(16709)
国家社会(16342)
(16172)
期刊
(75135)
经济(75135)
研究(49545)
中国(34363)
(26344)
金融(26344)
(22529)
(21862)
管理(19712)
科学(17614)
学报(17558)
教育(15960)
农业(15059)
大学(13875)
业经(13289)
学学(12995)
经济研究(11806)
技术(11796)
财经(10996)
问题(9317)
(9306)
(7868)
(7705)
国际(7309)
理论(7078)
商业(6854)
世界(6831)
技术经济(6743)
(6666)
现代(6655)
共检索到234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从2018年10月份国务院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的发行量突然上升,在短短数月,达到了过去几年发行总量的数倍。由于我国信用缓释工具(CRM)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机制相对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另外,发展CRM市场需要牢牢把控各类型的风险,使CRM服务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目标。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宬旭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游春  胡才龙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推出有助于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以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提高直接融资份额,提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综合管理能力,金融市场自此再添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我国CRM推出的时间短,发展速度相对非常缓慢,CRM在初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参与主体单一、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难度大、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应大力发展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制定专业的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提高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等,以保证CRM快速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  
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诞生于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并在1998年由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创设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从此逐渐成为全球交易最为广泛和活跃的信用衍生产品。截至2007年底,全球CDS市场的未清偿余额达62.2万亿美元,这甚至超出了2007年全球GDP的规模(见图1)。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之所以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连续披露巨亏甚至濒临破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涂永红  赵雪情  程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中国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创新、以市场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里程碑。与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CDS相比,CRM有其独特性。本文首先介绍CRM及其交易,然后从金融创新、银行稳健性、债券市场发展、信用共担体系完善等方面阐述了CRM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CRM市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市场主体同质化、产品设计单一、定价机制不健全、监管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鸿祥  
本文首先对我国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业务进行了应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丹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分离、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的各种技术的统称,是投资者管理信用风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迅速成为国际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卜振兴  
作为能够实现风险隔离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产生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现状后,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会计处理有待解决、定价机制需要建立、投资机构需要优化、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轶  
信用衍生工具是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是交易最活跃的信用衍生工具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其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中分离出来,以市场价格在交易商之间转让,达到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1994年,摩根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展了第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效率。2010年10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融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会迸发出巨大活力。本文在回顾当前我国债务违约日趋严重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缓解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困难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最后,结合我国当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特点,认为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流动性方面以及覆盖企业债务面方面需要提高,且需要使用债券组合的模式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也光  郭峰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是分离、转移、对冲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也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而我国的信用增进业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涉及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文章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为对象,探讨其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莲香  
为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0年10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业务。对此类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我国尚未出台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其会计处理。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以下简称《解释5号》),其中对CRM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解答,但是具体细则仍然不够明晰,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方面存在差异。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笔者尝试在《解释5号》规定的基础上梳理CRM会计处理方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强  吴敏  
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进行研究得出:(1)CRM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无风险基准利率,标的债券的风险敞口、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期限,以及CRM期限等。(2)同期国债利率和央行票据利率作为CRM的基准利率较为恰当,且模型定价对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CRM定价区分度较为合理,模型定价与CRM发行交易定价较为接近,适合我国现阶段CRM产品定价。(3)可以从完善CRM定价基础数据库、探索CRM定价无风险基础利率、创新CRM标的债券评级制度、引导CRM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优化CRM市场做市商制度等方面提出CRM定价优化对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萍萍  潘炳强  
2010年10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我国正式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开启了信用衍生产品创新的实践。《指引》的公布,将改变我国作为亚洲最大信用债券市场不能进行风险对冲的局面。因此,加快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竞宸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以释放债券市场带来的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文章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从产品的产生、结构、特点、确认与计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研究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