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8)
- 2023(14770)
- 2022(12173)
- 2021(11006)
- 2020(9186)
- 2019(20420)
- 2018(19779)
- 2017(38028)
- 2016(20338)
- 2015(22602)
- 2014(22742)
- 2013(22477)
- 2012(20904)
- 2011(18622)
- 2010(19434)
- 2009(18953)
- 2008(18832)
- 2007(17302)
- 2006(15635)
- 2005(14972)
- 学科
- 济(89042)
- 经济(88897)
- 业(87363)
- 企(83596)
- 企业(83596)
- 管理(80099)
- 财(35598)
- 方法(32395)
- 中国(31620)
- 业经(29868)
- 融(29792)
- 金融(29790)
- 银(29533)
- 银行(29520)
- 行(28340)
- 制(27823)
- 务(26332)
- 财务(26292)
- 财务管理(26240)
- 企业财务(25035)
- 数学(23796)
- 数学方法(23636)
- 地方(22214)
- 农(21627)
- 体(18204)
- 技术(17744)
- 理论(17038)
- 和(15917)
- 策(15886)
- 贸(15429)
- 机构
- 学院(293128)
- 大学(287783)
- 济(127029)
- 经济(124283)
- 管理(115066)
- 研究(95741)
- 理学(95614)
- 理学院(94673)
- 管理学(93583)
- 管理学院(93005)
- 中国(87385)
- 财(70805)
- 京(61105)
- 财经(53000)
- 科学(51335)
- 江(48046)
- 经(47705)
- 所(47356)
- 中心(46394)
- 研究所(41307)
- 农(39967)
- 北京(39401)
- 经济学(39259)
- 财经大学(39133)
- 州(38765)
- 经济学院(35223)
- 业大(34545)
- 院(34535)
- 范(33976)
- 师范(33654)
- 基金
- 项目(176144)
- 科学(140590)
- 研究(134349)
- 基金(128539)
- 家(108619)
- 国家(107523)
- 科学基金(94832)
- 社会(88582)
- 社会科(84074)
- 社会科学(84054)
- 省(69606)
- 基金项目(66805)
- 教育(60655)
- 自然(57999)
- 划(56741)
- 自然科(56678)
- 自然科学(56665)
- 自然科学基金(55732)
- 编号(54222)
- 资助(52965)
- 成果(45073)
- 发(41438)
- 部(39393)
- 制(39378)
- 重点(39247)
- 创(38701)
- 课题(38151)
- 国家社会(36662)
- 性(36204)
- 创新(36102)
- 期刊
- 济(154751)
- 经济(154751)
- 研究(97869)
- 中国(67481)
- 财(61646)
- 融(52350)
- 金融(52350)
- 管理(50651)
- 农(37783)
- 科学(35986)
- 学报(35319)
- 大学(28865)
- 教育(27894)
- 财经(27775)
- 学学(27400)
- 技术(26387)
- 业经(25287)
- 农业(23885)
- 经济研究(23722)
- 经(23666)
- 问题(18721)
- 财会(17733)
- 会计(16759)
- 技术经济(15812)
- 贸(15753)
- 国际(14851)
- 现代(14780)
- 理论(14568)
- 经济管理(14011)
- 商业(13578)
共检索到484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融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会迸发出巨大活力。本文在回顾当前我国债务违约日趋严重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缓解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困难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最后,结合我国当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特点,认为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流动性方面以及覆盖企业债务面方面需要提高,且需要使用债券组合的模式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江立 董文欣
2018年以来,受融资环境整体偏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出现明显上升,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难度显著增加,而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进一步加大了民企融资的压力。为此,中央及监管层多项政策密集出台,旨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2018年10月22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邹丽华
自2018年5月起,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高发,民营企业是债券违约的主体。随着信用环境恶化,部分民营企业陷入债务违约、信贷融资难度加大、股权质押风险上升的负向循环。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企发债融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是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此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重启发行的主要特点与支持民企融资的实际效果,指出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信用衍生品的效用发挥,并建议今后应从市场配套制度建设、参与主体功能提升以及完善衍生品定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宬旭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游春 胡才龙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推出有助于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以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提高直接融资份额,提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综合管理能力,金融市场自此再添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我国CRM推出的时间短,发展速度相对非常缓慢,CRM在初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参与主体单一、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难度大、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应大力发展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制定专业的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提高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等,以保证CRM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风险分担机制 债券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
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诞生于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并在1998年由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创设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从此逐渐成为全球交易最为广泛和活跃的信用衍生产品。截至2007年底,全球CDS市场的未清偿余额达62.2万亿美元,这甚至超出了2007年全球GDP的规模(见图1)。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之所以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连续披露巨亏甚至濒临破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涂永红 赵雪情 程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中国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创新、以市场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里程碑。与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CDS相比,CRM有其独特性。本文首先介绍CRM及其交易,然后从金融创新、银行稳健性、债券市场发展、信用共担体系完善等方面阐述了CRM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CRM市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市场主体同质化、产品设计单一、定价机制不健全、监管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金融市场深化 CRM 改进意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从2018年10月份国务院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来,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的发行量突然上升,在短短数月,达到了过去几年发行总量的数倍。由于我国信用缓释工具(CRM)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机制相对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另外,发展CRM市场需要牢牢把控各类型的风险,使CRM服务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目标。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存在问题 风险管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兆芹 王秋雨
文章以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管”),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助力民营企业融资中的积极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引入产生的保险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降低了融资成本,是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应用过程中存在标的主体覆盖面窄、地区发展差异大、易形成过度依赖等问题。为此,文章从调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创设热情、培养债券发行主体主动意识、加强债券投资者保险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建设信用衍生品市场、助力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夏
通过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效果、作用机制及效果变化,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及超短期融资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可以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并可以通过影响投资人对于标的债务违约风险认定,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从而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融资难题。但进一步研究显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缓解效果逐渐下降,主要在于参考实体重复创设较为普遍,且向高评级发行人集中。基于此,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市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及认可度,扩大参考实体及标的的债务覆盖范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丹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分离、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的各种技术的统称,是投资者管理信用风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迅速成为国际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卜振兴
作为能够实现风险隔离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产生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现状后,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会计处理有待解决、定价机制需要建立、投资机构需要优化、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轶
信用衍生工具是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是交易最活跃的信用衍生工具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其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中分离出来,以市场价格在交易商之间转让,达到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1994年,摩根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展了第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效率。2010年10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苗艳芳
受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频繁发生及债券市场风险偏好趋同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融资难"问题日益严重。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因具有为企业及企业债券提供"保险"及提升企业信用的优势,受到了债券市场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借助实际案例,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同时根据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完善建议,希望对化解民营企业融资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融资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