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9)
- 2023(14235)
- 2022(11789)
- 2021(10738)
- 2020(9361)
- 2019(21443)
- 2018(21031)
- 2017(41082)
- 2016(21997)
- 2015(24747)
- 2014(24411)
- 2013(24521)
- 2012(22834)
- 2011(20269)
- 2010(20609)
- 2009(19909)
- 2008(19456)
- 2007(17821)
- 2006(15593)
- 2005(14275)
- 学科
- 济(96993)
- 经济(96886)
- 业(91935)
- 企(81256)
- 企业(81256)
- 管理(74976)
- 方法(43218)
- 数学(34605)
- 数学方法(34364)
- 财(32142)
- 业经(31480)
- 农(31406)
- 融(29698)
- 金融(29695)
- 银(29125)
- 银行(29105)
- 中国(28784)
- 行(28044)
- 制(25158)
- 务(23969)
- 财务(23942)
- 财务管理(23904)
- 企业财务(22660)
- 农业(22639)
- 地方(21760)
- 技术(18301)
- 理论(17306)
- 贸(17267)
- 贸易(17253)
- 体(16974)
- 机构
- 学院(314229)
- 大学(308296)
- 济(133786)
- 经济(131002)
- 管理(126043)
- 理学(106686)
- 理学院(105598)
- 管理学(104234)
- 管理学院(103629)
- 研究(98376)
- 中国(88647)
- 财(66885)
- 京(64367)
- 科学(57331)
- 农(53956)
- 江(53266)
- 财经(52360)
- 中心(49365)
- 所(49162)
- 经(47303)
- 业大(44142)
- 研究所(44054)
- 农业(42244)
- 经济学(40969)
- 州(40165)
- 北京(39656)
- 财经大学(38618)
- 经济学院(37331)
- 范(36190)
- 师范(35835)
- 基金
- 项目(200167)
- 科学(158615)
- 研究(148827)
- 基金(145820)
- 家(124590)
- 国家(123420)
- 科学基金(107959)
- 社会(95723)
- 社会科(90680)
- 社会科学(90654)
- 省(80462)
- 基金项目(77934)
- 自然(69065)
- 自然科(67447)
- 自然科学(67430)
- 教育(66690)
- 自然科学基金(66313)
- 划(65227)
- 编号(60746)
- 资助(59237)
- 成果(48035)
- 创(44577)
- 重点(44530)
- 部(44386)
- 发(43618)
- 业(42038)
- 课题(40987)
- 创新(40934)
- 国家社会(39116)
- 科研(38588)
- 期刊
- 济(151900)
- 经济(151900)
- 研究(93953)
- 中国(61009)
- 财(56609)
- 融(50028)
- 金融(50028)
- 农(49559)
- 管理(48542)
- 学报(41663)
- 科学(40614)
- 农业(32539)
- 大学(32027)
- 学学(30536)
- 技术(28190)
- 财经(26520)
- 业经(26431)
- 教育(23740)
- 经济研究(22706)
- 经(22635)
- 业(20191)
- 问题(19987)
- 技术经济(18020)
- 财会(17166)
- 现代(16130)
- 理论(15808)
- 贸(15559)
- 商业(14955)
- 世界(14200)
- 会计(14122)
共检索到48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兆芹 王秋雨
文章以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管”),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助力民营企业融资中的积极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引入产生的保险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降低了融资成本,是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应用过程中存在标的主体覆盖面窄、地区发展差异大、易形成过度依赖等问题。为此,文章从调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创设热情、培养债券发行主体主动意识、加强债券投资者保险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建设信用衍生品市场、助力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苗艳芳
受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频繁发生及债券市场风险偏好趋同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融资难"问题日益严重。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因具有为企业及企业债券提供"保险"及提升企业信用的优势,受到了债券市场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借助实际案例,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同时根据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完善建议,希望对化解民营企业融资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融资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夏
通过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效果、作用机制及效果变化,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及超短期融资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可以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并可以通过影响投资人对于标的债务违约风险认定,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从而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融资难题。但进一步研究显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缓解效果逐渐下降,主要在于参考实体重复创设较为普遍,且向高评级发行人集中。基于此,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市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及认可度,扩大参考实体及标的的债务覆盖范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江立 董文欣
2018年以来,受融资环境整体偏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出现明显上升,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难度显著增加,而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进一步加大了民企融资的压力。为此,中央及监管层多项政策密集出台,旨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2018年10月22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王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邹丽华
自2018年5月起,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高发,民营企业是债券违约的主体。随着信用环境恶化,部分民营企业陷入债务违约、信贷融资难度加大、股权质押风险上升的负向循环。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企发债融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是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此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重启发行的主要特点与支持民企融资的实际效果,指出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信用衍生品的效用发挥,并建议今后应从市场配套制度建设、参与主体功能提升以及完善衍生品定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融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会迸发出巨大活力。本文在回顾当前我国债务违约日趋严重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缓解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困难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最后,结合我国当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特点,认为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流动性方面以及覆盖企业债务面方面需要提高,且需要使用债券组合的模式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莲香
为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0年10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业务。对此类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我国尚未出台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其会计处理。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以下简称《解释5号》),其中对CRM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解答,但是具体细则仍然不够明晰,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方面存在差异。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笔者尝试在《解释5号》规定的基础上梳理CRM会计处理方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顾仲辉 苗玮 翟晨曦
2010年11月,银行间市场推出人民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为丰富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开创新途径。文章基于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经验,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经济周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信用债券、利率掉期套利等角度,探讨了人民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市场应用策略,并展望了其市场发展前景。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交易策略 前景展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轶
信用衍生工具是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是交易最活跃的信用衍生工具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其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中分离出来,以市场价格在交易商之间转让,达到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1994年,摩根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展了第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效率。2010年10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波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交易的集中化、投机化和去监管化却蕴积出市场风险,并在次贷危机中集中爆发。汲取危机教训,美国Dodd-Frank法案和国际掉期协会ISDA制定的大/小爆炸协议代表着市场监管的初步建立。有鉴于此,在我国现行的CRM场内交易机制下,要进一步对交易主体资格、交易信息披露、履约争议解决、市场稳定性影响等事项构建严格的持续监管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吴敏
本文总结了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缓释这一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创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依据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缓释的原理和协议框架进行概述;其次,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估值定价的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进行梳理;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对信用风险缓释效应进行评价。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缓释研究的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相关理论框架的完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与估值定价、信用风险缓释效应的精确计量等方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玉莲 涂大进 唐娜
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非国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湖北省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民营企业本身所蕴涵的潜在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内在生成机理。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风险 预警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宬旭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