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7)
- 2023(7274)
- 2022(6474)
- 2021(6116)
- 2020(5642)
- 2019(13376)
- 2018(13496)
- 2017(26907)
- 2016(14737)
- 2015(16943)
- 2014(17340)
- 2013(17173)
- 2012(15830)
- 2011(14332)
- 2010(14826)
- 2009(14035)
- 2008(14042)
- 2007(12941)
- 2006(10939)
- 2005(9829)
- 学科
- 济(62759)
- 经济(62703)
- 业(42307)
- 管理(40033)
- 方法(35914)
- 企(32937)
- 企业(32937)
- 数学(32808)
- 数学方法(32232)
- 中国(16383)
- 农(16055)
- 财(15814)
- 制(12607)
- 银(12386)
- 银行(12365)
- 贸(12206)
- 贸易(12201)
- 易(11851)
- 学(11730)
- 行(11655)
- 业经(11285)
- 险(11145)
- 保险(11051)
- 融(10673)
- 金融(10671)
- 理论(10615)
- 地方(10556)
- 务(10480)
- 财务(10442)
- 财务管理(10410)
- 机构
- 学院(214171)
- 大学(213992)
- 济(87570)
- 经济(85635)
- 管理(85377)
- 理学(73219)
- 理学院(72472)
- 管理学(70915)
- 管理学院(70533)
- 研究(66203)
- 中国(55865)
- 京(44818)
- 财(41636)
- 科学(41424)
- 农(36441)
- 所(34045)
- 财经(33147)
- 中心(32862)
- 业大(32403)
- 江(32319)
- 研究所(30943)
- 经(29936)
- 农业(28755)
- 北京(28403)
- 经济学(26997)
- 州(25973)
- 范(25746)
- 师范(25483)
- 财经大学(24662)
- 经济学院(24623)
- 基金
- 项目(139206)
- 科学(108578)
- 基金(100622)
- 研究(99314)
- 家(87069)
- 国家(86399)
- 科学基金(74266)
- 社会(61465)
- 社会科(58219)
- 社会科学(58201)
- 省(54994)
- 基金项目(52839)
- 自然(49661)
- 自然科(48532)
- 自然科学(48518)
- 自然科学基金(47642)
- 教育(47203)
- 划(46195)
- 资助(43897)
- 编号(41517)
- 成果(33279)
- 重点(31167)
- 部(31161)
- 发(28514)
- 创(28431)
- 课题(28108)
- 科研(27486)
- 教育部(26686)
- 创新(26626)
- 大学(26254)
共检索到310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志浩 卜永强
如何精确计量信用风险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建模分析,将影响违约概率的可观测因素和不可观测因素分别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表示,根据需要随机效应可扩展为多个因子。研究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可观测变量无法全部解释违约率的异质性,随机效应可以更好地捕捉违约率的异质性,行业因素对违约概率的影响比宏观经济变量显著。
关键词:
信用风险 GLMMs 违约概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志浩 卜永强
如何精确计量信用风险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建模分析,将影响违约概率的可观测因素和不可观测因素分别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表示,根据需要随机效应可扩展为多个因子。研究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可观测变量无法全部解释违约率的异质性,随机效应可以更好地捕捉违约率的异质性,行业因素对违约概率的影响比宏观经济变量显著。
关键词:
信用风险 GLMMs 违约概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詹原瑞 王文静 孙彤
与一些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相比,期权理论结构模型(如KMV和Moody'sRiskCalc)以及缩减式模型(如CreditRisk+)在零售信用风险的应用上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些模型的考虑重点是借款公司的资产价值。这些模型的问题在于零售借款者通常不具备上市条件,因应用于流动性的原因它们的资产价格往往是不可得的或者是不可靠的。并且,CreditRisk+应用的重点在中间市场,必须开发出能够直接评估零售借款者的数据库,以便模型能够在零售借贷中使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瑾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进行简要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将精算原理运用到信用风险的度量之中,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基于精算原理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对模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信用风险度量 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心瀚 叶五一 缪柏其
当前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数据所呈现出的高维度以及高相关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信用风险模型的准确性。为此本文结合已有算法以及信用风险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非参数的变量选择方法。通过该方法对上市公司用风险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筛选可以消除数据集中包含的噪声变量以及线性相关变量。本文同时还针对该方法设计了高变量维度下最优解求解算法。文章以Logistic模型为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的变量选择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数据维度,消除变量间的相关性,并同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张继宝
近20年来,信用风险量化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向模型管理方向发展。目前正式对外公布的、有影响力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主要有四个。本文在简要介绍四大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模型比较 模型应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少明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国际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测量和管理已取得很大进步。当前比较著名的信用风险测量模型有CreditMetrics、Portfolio Manag-er和CreditRisk+等。但就这些模型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模型通常直接引用金融市场风险模型的方法,但在实践中信用风险模型比金融市场风险模型更难于操作。如信用风险模型处理的是违约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衡郁 连剑平
本文总结了信用风险度量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型,对当前四大主流信用风险模型,从模型概念、模型框架、模型优劣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和评价,以期对各模型之间的异同进行综合比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华 王俊寿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信用观念淡漠、信用基础薄弱、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引发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产生。本文就社会信用的核心——金融信用风险的表现以及如何运用量化方法予以监测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制度安排 KMV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涛
近年来 ,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和模型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Risk +模型、KMV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View模型是四个最具影响力的模型 ,这四个新型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框架和思路 ,对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用转移矩阵 违约概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占风 李双双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从国债信用风险的概念界定出发,基于经验分析选取测度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然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测度我国国债风险状况,发现我国国债风险综合指数在安全与相对安全区域内波动,国债结构指标和偿还能力指标偏高,而应债能力尚足;最后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国债违约风险进行模拟与预警,得出结论:目前国债风险处于相对安全范围,个别风险指标过高导致整体警灯2014年转为橙色。
关键词:
国债 国债信用风险 蒙特卡罗模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宏博 吕晓
作为对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技术的总结,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无疑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商业银行而言,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其提升风险计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对监管机构而言,内部评级法的推广将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推动监管技术进步。然而,内部评级法毕竟是在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假设条件、银行内外部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小宗 张宗益 耿华丹
文章首先从多方面剖析了当前比较著名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进行范式比较和实证比较,发现建模方法的不同,预测的效果也相差较大,最后对这些模型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胜 朱新蓉
国内对Logit模型在信用风险评估应用方面已有不少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从总体预测准确率较高角度认为,该模型基本可以借鉴使用,但大多研究没有进一步区分模型误判的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本文结合Logit模型的原理、优缺点,分析相关文献,选取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Logit模型在实际运用时犯第一类错误即高信用风险企业误判为低信用风险企业的错误率达到30%左右,而银行最担心的就是犯第一类错误,故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Logit模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行判断时要十分谨慎。
关键词:
Logit模型 信用风险 信用评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