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8)
2023(11979)
2022(10718)
2021(10181)
2020(8736)
2019(20242)
2018(20176)
2017(39762)
2016(21451)
2015(24261)
2014(24250)
2013(23866)
2012(21495)
2011(19173)
2010(19286)
2009(17764)
2008(17169)
2007(14872)
2006(12839)
2005(11195)
作者
(60569)
(50140)
(49943)
(47576)
(32083)
(24012)
(22824)
(19947)
(19130)
(17874)
(17244)
(16801)
(15822)
(15762)
(15609)
(15204)
(15069)
(14908)
(14280)
(14219)
(12376)
(12290)
(12203)
(11516)
(11280)
(11135)
(11117)
(11044)
(9987)
(9761)
学科
(82717)
经济(82626)
管理(63750)
(62824)
(52779)
企业(52779)
方法(43835)
数学(38587)
数学方法(37912)
中国(21837)
(21569)
(20253)
业经(17954)
(17109)
理论(15977)
(15788)
地方(15365)
(14776)
财务(14702)
财务管理(14673)
(14573)
银行(14540)
(14281)
贸易(14272)
企业财务(13883)
(13855)
技术(13749)
(13705)
(13437)
农业(13307)
机构
大学(297617)
学院(297155)
管理(124743)
(114096)
经济(111474)
理学(108795)
理学院(107682)
管理学(105508)
管理学院(104985)
研究(91453)
中国(72309)
(62839)
科学(58096)
(53431)
(44926)
(44805)
业大(44625)
中心(43119)
财经(43113)
(41788)
研究所(41175)
北京(39670)
(39205)
(37219)
师范(36885)
农业(34928)
(34850)
(33419)
经济学(33011)
财经大学(32365)
基金
项目(207855)
科学(163678)
基金(151239)
研究(150763)
(131012)
国家(129945)
科学基金(113140)
社会(93377)
社会科(88467)
社会科学(88442)
(81691)
基金项目(80497)
自然(76023)
自然科(74327)
自然科学(74313)
自然科学基金(72954)
教育(70259)
(68503)
资助(64019)
编号(62161)
成果(49071)
重点(45815)
(45476)
(43525)
(42473)
课题(42105)
创新(40423)
科研(40060)
教育部(39325)
大学(38985)
期刊
(117428)
经济(117428)
研究(85670)
中国(52754)
学报(45020)
管理(44654)
科学(42013)
(39915)
(39319)
大学(34293)
学学(32405)
教育(32342)
(29251)
金融(29251)
农业(27406)
技术(27125)
财经(19927)
业经(19443)
经济研究(18751)
(16733)
理论(15664)
图书(15146)
技术经济(14932)
科技(14675)
问题(14657)
实践(14654)
(14654)
(14375)
统计(14353)
(13285)
共检索到42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贺刚  
文章尝试从多维视角下运用实证方法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绩效与稳定性进行研究,利用上市公司2001~2004年连续4年的财务数据检验模型对新数据的稳健性、模型校准的时间跨度要求以及模型度量受行业因素影响的程度。实证结果发现:(1)运用跨时间数据对同一模型和同一系列数据对不同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模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2)模型的预测能力受行业数据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但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当用所建立模型对2005年的部分上市公司进行风险预测时,其准确率均在90%以上;(4)跨年度数据建立模型预测的稳定性较年度数据建立模型预测的稳定性略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凤荣  成倩  张珊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经济学界诉讼已久的问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其更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市场发育条件和制度变迁特征,引入保险部门与银行部门不完全竞争及两部门交叉持股两个条件,进行模型构建与推导。得出结论,在两部门交叉持股条件下,信用风险的交易使风险在两部门之间得以分散,降低了风险的集中度,提高金融机构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两部门的稳定;适当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整体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安琴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风险资产流动性对银行持有风险资产的行为以及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得出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尽管有助于银行以较小损失变现资产,却会鼓励银行承担更多风险(即持有更多风险资产),反而会降低银行稳定性;但如果危机期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甚至直接购买风险资产的形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就能够提高银行稳定性。这就要求我国在促进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实施BaselⅢ,监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提高其资本质量,引导其审慎经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瑾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进行简要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将精算原理运用到信用风险的度量之中,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基于精算原理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对模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恒煜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稳定性的社会目标相一致,应该鼓励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监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董乃全  
本文首次运用Merton模型和Leland-Tof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erton模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的计算明显太低。但是,违约距离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公司信用风险存在的差异。而使用Leland-Toft模型计算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较Merton模型有更高的敏感性、有效性。依据大公国际资信评级体系评级的结果,将A股50指数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等级,对比Leland-Toft模型计算的预期违约率,不同等级的上市公司,其预期违约率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其模型的预测是有效的。并且,也反映出近期预期违约率低而远期则较高的规律性。但是,计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佳  杨艾琳  王旭  
文章利用我国ST和非ST的上市公司真实数据,对KMV模型进行修正,引入了基于EGARCH的KMV模型计算单个资产的违约概率。进一步分别采用二元正态-Copula、二元t-Copula以及二元阿基米德-Copula包括Gumbel-Copula、Clayton-Copula和Frank-Copula函数对信用资产组合的违约相关性进行建模,研究多资产间的联合违约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KMV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Clayton-Copula函数对联合违约概率拟合更好。研究结果有助于商业银行预测各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小及可能性,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以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稳健运行。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  何有世  王步祥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既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甄别、定价的关键,也是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性监管的基础。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可为中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丽瑞  
本文采用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做了实证分析,对其违约概率进行估计,期望能给国内银行在加快信用风险量化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应用KMV模型奠定基础。实证结果表明,违约概率能较好地度量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说明该模型在我国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由于我国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非流通股以及缺少公司历史违约数据,需对KMV模型修正来确定股权市场价值,理论上的EDF虽然可用于不同公司的比较,但不能反映公司真实违约可能性的大小,所以,建立上市公司历史违约数据库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琪  田鑫  
文章首先分析出商业银行选择信用风险转移的动机是突破融资约束和资本约束,以及减少信贷约束和增加银行贷款。然后重点总结了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关系的三个维度:一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结论还存在较大分歧;二是信用风险转移会损害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三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论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类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息不对称、动态演变等视角相关。最后,文章指出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信用风险转移对微观个体风险和宏观系统风险影响的综合分析及系统研究有所不足;缺少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毓敏  孙安琴  毕毅  
信用风险转移(CRT)创新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2010年末我国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更强化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有文献主要研究CRT对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视角较为单一,同时采用的实证方法多为事件研究法和常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法,很难解决遗漏变量、内生性等计量难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论证CRT对银行个体经济行为、银行个体风险以及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衍生品创新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个体的风险,但同时引致银行增持高风险资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银行系统...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浩  鲁亚军  胡赛  
基于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对我国国情的适用性分析,通过修正KMV模型中股权市值等参数,引入EGARCH-M方法估算股权价值波动率,提出了适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的改进型KMV模型。对120家非ST与ST上市公司在2015—2017年间的信用风险测度,并与前人研究对比,从违约距离整体分布、行业内表现以及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跟踪三方面实证分析,证实该模型具有更好的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和超前的风险预警能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沅帆  
目前,我国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主要是静态监管,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监管提出的挑战。为此,本文在介绍了KMV模型后,利用KMV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保险公司的风险进行了度量,旨在探讨在未来时机成熟时保险监管中引入KMV模型,利用KMV模型良好的风险预测能力,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英姿  王光伟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方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本文讨论的借款人现定于一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不愿或无力支付约定款项致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信用价差风险,指由于信用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的60%左右,如何对信用风险度量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