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5)
2023(2692)
2022(2421)
2021(2086)
2020(2015)
2019(4578)
2018(4531)
2017(8972)
2016(4852)
2015(5382)
2014(5578)
2013(5664)
2012(5188)
2011(4861)
2010(5048)
2009(4773)
2008(4911)
2007(4455)
2006(3898)
2005(3761)
作者
(14543)
(11808)
(11789)
(11330)
(7720)
(5720)
(5690)
(4803)
(4745)
(4402)
(4175)
(4119)
(3956)
(3897)
(3790)
(3789)
(3658)
(3553)
(3443)
(3432)
(3078)
(2895)
(2818)
(2798)
(2792)
(2709)
(2706)
(2672)
(2388)
(2331)
学科
(18543)
经济(18516)
(15958)
管理(13567)
(12375)
企业(12375)
方法(11042)
(10711)
保险(10619)
数学(9304)
数学方法(9060)
(7146)
银行(7141)
中国(7074)
(6739)
(6152)
(5907)
(5804)
金融(5804)
(4743)
财务(4725)
财务管理(4710)
(4572)
理论(4569)
企业财务(4509)
各种(4464)
类型(4289)
种类(4277)
各种类型(4270)
保险业(3757)
机构
大学(72591)
学院(69689)
管理(28854)
(28422)
经济(27691)
理学(23964)
中国(23738)
理学院(23723)
管理学(23144)
管理学院(23027)
研究(21909)
(16994)
(15779)
财经(13097)
科学(12945)
(11910)
中心(11636)
(11085)
(10605)
北京(10544)
财经大学(9978)
研究所(9885)
(9619)
(9289)
金融(9149)
经济学(8894)
业大(8766)
(8522)
(8434)
经济学院(8005)
基金
项目(42812)
科学(33814)
基金(32661)
研究(29466)
(27971)
国家(27764)
科学基金(24532)
社会(19003)
社会科(17959)
社会科学(17951)
自然(17061)
自然科(16696)
自然科学(16692)
基金项目(16525)
自然科学基金(16390)
资助(15176)
(14920)
教育(13392)
(13336)
编号(11536)
(9911)
成果(9773)
重点(9220)
教育部(8648)
科研(8614)
人文(8305)
大学(8190)
(8114)
(7809)
国家社会(7723)
期刊
(30055)
经济(30055)
研究(24558)
(15184)
金融(15184)
中国(14048)
(12599)
管理(10921)
学报(9503)
科学(8947)
(7487)
大学(7467)
学学(7034)
技术(6106)
统计(6063)
财经(5874)
(4997)
教育(4881)
(4821)
决策(4784)
农业(4579)
理论(4552)
经济研究(4459)
保险(4300)
(4300)
实践(4127)
(4127)
财会(4024)
技术经济(3970)
图书(3451)
共检索到112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倩  Hartmann-Wendels  王煦逸  
次贷危机可以说是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次贷导致的信用危机通过传染影响了整个金融机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的研究了信用风险传染的主要模型,由于建模方式的不同,影响了对信用衍生产品价格的确定。能够正确的理解这些模型的基本思想,多我们理解次贷传染的整个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简约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了现有的传染模型。通过这篇文献的深入研究,能为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信用违约传染问题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咏梅  田增瑞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主要分为结构法模型和简约法模型。这两类模型各有特点,但总体上是围绕着违约时间、违约概率、违约债券定价、违约的可预测性等问题展开,两类模型各自的特点也都缘于对这些关键问题的不同假定或处理方法。传统的结构法模型和简约法模型都是基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信用风险模型。近年来一些学者放松了关于完全信息的假定,建立了非完全信息的信用风险模型,使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更加接近现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并和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夏红芳  刘思峰  
本文认为企业财务信息是揭示其信用状况的最好渠道,详细评述了基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各种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我国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超  关伟  
现代金融越来越信息化,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发展成为了信息的集合体,互联网借贷平台自诞生以来,其去中介化的交易模式一直是经济学、金融学、信息学和社会学等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款人特征与信息识别对借款成功率及违约风险的影响;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以及网贷平台的定价策略、风险传导以及造成的监管困境等。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价值研究,国际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对比研究,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分析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伍舟宏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度量和对冲信用风险时商业银行来说尤其重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信用风险定价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子元  邓雁  
结构模型是研究信用风险的先进方法。本文以结构模型建模的4个要素为线索,总结了国外文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评价了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霞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两类风险。在金融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两类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成为了金融机构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VaR模型最初用来度量市场风险,它以严谨的概率统计理论作为依托,将市场风险高度概括为一个数字。之后,VaR方法被引入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其中CreditMetrics模型是一个典型例子。文章最后对综合度量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元萍  
2002年7月13-14日,由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高级研讨会”在天津财经学院召开。证监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宏  夏国恩  金炜东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承担的最重要的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度量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对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布慧敏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工作直接关系着银行经营的成败。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基于AHP的分析框架建立商业银行的信用评分模型,以期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岗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诸多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如何量化和控制信用风险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在对国外现代主流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适用性,结合中资银行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选取原则,基于我国现状建议在国内推广应用Logistic模型,以期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实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姗姗  吴涛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所面临的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类风险。在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同时也复杂多变的今天,迫切需要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先进方法。Credit Metrics模型是以VaR理论为依据,以信用转移分析为核心的高级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本文着重阐述了计算信用风险VaR值的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比较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并基于仿真试验说明了后者可以更好地解决信用风险的"厚尾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