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2)
2023(10754)
2022(9682)
2021(9238)
2020(7837)
2019(18212)
2018(18186)
2017(35268)
2016(19280)
2015(21808)
2014(21744)
2013(21586)
2012(19464)
2011(17424)
2010(17353)
2009(16019)
2008(15723)
2007(13916)
2006(12224)
2005(10806)
作者
(54669)
(44902)
(44783)
(42527)
(28828)
(21398)
(20511)
(17886)
(17137)
(16150)
(15580)
(15072)
(14205)
(14099)
(13952)
(13677)
(13561)
(13519)
(12818)
(12784)
(11059)
(10947)
(10940)
(10240)
(10112)
(10098)
(10092)
(9870)
(9009)
(8735)
学科
(70929)
经济(70848)
管理(64491)
(59951)
(51172)
企业(51172)
方法(36765)
数学(31300)
数学方法(30983)
(22116)
中国(19539)
(17356)
业经(16332)
(15790)
财务(15720)
财务管理(15682)
(15214)
(15136)
企业财务(14895)
(14049)
银行(14015)
理论(13822)
地方(13394)
(13122)
(12582)
(12398)
贸易(12391)
(12013)
(11801)
(11750)
机构
大学(266568)
学院(263904)
管理(113587)
(100910)
经济(98393)
理学(96594)
理学院(95587)
管理学(94111)
管理学院(93602)
研究(81306)
中国(67221)
(57248)
科学(50861)
(50488)
(40018)
财经(39655)
中心(39082)
(38727)
(38621)
业大(38350)
研究所(36383)
北京(36362)
(36084)
(32856)
师范(32577)
(32128)
农业(30012)
财经大学(29835)
(29675)
经济学(29040)
基金
项目(180057)
科学(141130)
研究(132113)
基金(130990)
(112809)
国家(111871)
科学基金(97214)
社会(81748)
社会科(77386)
社会科学(77364)
基金项目(70211)
(69575)
自然(64664)
自然科(63129)
自然科学(63116)
自然科学基金(61980)
教育(60277)
(58431)
资助(54874)
编号(54615)
成果(43659)
(39661)
重点(39093)
(37168)
课题(36496)
(36395)
创新(34611)
科研(34608)
项目编号(34409)
教育部(34278)
期刊
(109626)
经济(109626)
研究(79469)
中国(49677)
管理(43186)
(39715)
学报(39341)
科学(36989)
(33511)
大学(30097)
(29047)
金融(29047)
学学(28167)
教育(27368)
技术(23233)
农业(23169)
财经(18911)
业经(17149)
经济研究(16063)
(15888)
图书(15414)
理论(14948)
实践(13981)
(13981)
问题(13493)
(13398)
技术经济(13358)
现代(12676)
科技(12548)
财会(12207)
共检索到389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忠桥  曾刚  王芳  郭卫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金政   陈宝峰   邝焕弟  
本文首先对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导致借款人违约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消费信贷理性违约模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各参数的意义及其作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斌  张颖雪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始,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目前,对内部评级法中信用风险核算变量违约率(PD)的核算的研究更为深入,模型发展更为成熟,基于违约模型的内部评级法日趋成熟,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日益凸显。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主要测算变量违约率(PD)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违约模型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东海,谢赤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伟  翟伟静  
提出了一种高违约率下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评价方法,基于专家群体对评价指标赋值类型的不同引入多属性决策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价为例,分析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特征,构建了以定量的财务指标与定性的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上述方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阐述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宁博  潘越  陈秋平  肖金利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程瑾  殷杰  
最近几年来,银行贷款坏帐或呆账日益严重,鉴于此,银行业开始逐步将工作的重点转向调整信贷结构和降低不良贷款率,将贷款主要投向国有大型企业、经济发达地区、国家重点项目、效益良好的上市公司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很多银行机构也认为大额客户规模大,是优质客户,抵御风险能力强,既能够增加业务量,提高市场份额,又可以降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雅丽  朱文清  肖昂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上违约案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债券市场上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存在不足。本文选取"11超日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违约事件中存在的典型事实,并借鉴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评级、保障约束条款以及违约处理等制度,思考我国当前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强化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行业机制、加强债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世伟  李锦成  
随着信用风险在中国市场的积累,债券违约风险逐渐上升。本文通过KMV等信用风险模型对2013~2014年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及私募债进行分析,估计样本公司的资产价值和波动率,同时进行违约距离测算,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其作为多元probit模型的自变量计算得到违约概率。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债的违约风险最大而企业债相对安全,私募债虽然风险较小但方差更大,其中银行间私募债风险最低,而中小企业私募债风险更高,这表明应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并防范私募债风险,同时引导更多优质企业进入以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子元  
本文以沪深两市3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极大似然法估计了资产价值、资产价值增长率及波动率,计算了4种违约距离,用CAP曲线比较了其预测信用事件的能力,发现考虑资产价值增长的违约距离准确度较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子元  杨永生  
本文选取了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4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ST公司和4家对照公司,并通过计算从2003年到2005年的静态违约距离和不变增长率假设下的违约距离,发现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好的判别能力;同时对影响违约距离大小的输入变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违约距离对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变化最为敏感,因而精确计算波动率是关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书彬  
随着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自身对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内在需求,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国外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度量KMV模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具体特征,对KMV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动态违约距离估计最优违约距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141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违约特征,并以此建立的信用评级结果分布良好,能够较好地适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轶群  梁冉  
专利融资是一种备受国家创新战略关注的技术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信用违约风险则是该模式运作过程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信用违约互换(CDS)工具与策略,主要研究专利融资信用风险期望违约概率与实际违约概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概率通常会低于期望概率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风险溢价与期望收益也呈现正相关性,即系统可以通过标准化分析工具调控实际概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容忍稍大的风险,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衍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逐步加深是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企业盈利下滑及其现金流恶化的新常态,从信用风险演化的趋势看,违约事件由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始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蔓延。这既是前期风险进一步释放的要求,也是债券市场发展和改革的必经阶段。在信用风险上升以及违约常态化的环境下,信用风险缓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